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早在20世纪50年代,张志公先生就曾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学生怕写作文,原因大致有两点:其一,无话可写。孩子平时经常参加各种活动,也爱读课外书,为什么还是觉得无话可写呢?归根到底是没有及时积累写作素材。其二,不知如何写。在小学阶段,写的训练主要集中在一学期八个单元作文。作文训练少,基本的语言、素材积累非常缺乏,使孩子们力不从心。"微写作"是一种自由短小的写作形态代称,是顺应时代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学期有8篇习作,四、五、六年级每学期有7篇习作,再加上我校要求的每学期7篇以上的小作文,这样算算每个学生每学期要写的作文还不少,几乎每周都要写一篇作文,但为什么还是写不好作文呢,究其原因是缺乏素材,没有素材的作文再有文采也是徒然,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积累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笔者将对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积累提几点看法:一、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会使尽浑身解  相似文献   

3.
林绪东 《湖南教育》2005,(17):41-41
第一步:准备每次作文训练之前,教师都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准备工作。一是内容方面的准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爱社会生活,投身社会实践,在现实生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或读书笔记,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和阅读中获取作文素材。二是语言方面的准备。主要途径就是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一方面积累语言材料,即词句;另一方面积累语言模型,建构基本的组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形式。三是写法方面的准备。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方法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单元训练目标进行单项训练,也可以结合…  相似文献   

4.
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引导,使之文思涌来.对多数初中学生而言,不导则写,确实是比较困难.因此,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一、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素材 学生有了强烈的作文欲望,并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还要适时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作文时才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畏惧写作文,其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无奈之下胡编乱造;二是语言积累少,作文内容不具体;三是对周围事物不留心观察,缺乏素材积累;四是作文缺乏想象力;五是将一篇文章中的素材应用到很多作文中;六是作文脱离生活,缺少真情实感。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探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本文主要从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课文,积累素材;读课外书,扩充素材;动笔勤写,用好素材这四个方面阐述挖掘学生写作源泉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写好一篇作文必须有三种准备:素材、语言、情感,其中,素材是作文的先决条件。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重要的一环。观察有二:一是观察范文名篇;一是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8.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已经是十几年了,作文教学也一直困扰了我十几年,在不断探索中我深深体会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好多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说在小学就定型了。我经历了几届高年级的教学,发现通过中年级的仿写训练,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基本能写清楚一件事或一个人,但仍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空洞,缺乏具体、形象的描述,细节描写表面化,无法深入。学生知道写什么内容,但不知道如何深入。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得具体、生动。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写不细致。缺乏想象力,不能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9.
三年级是小学作文训练的起步阶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鼓励学生勤动笔,循序渐进地提高作文技能,使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  相似文献   

10.
谈到写作文,好多学生会头疼,不知如何下手去写,也不知怎么写出自己想说的;即使写出来,也是东拼西凑而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么解决这个让学生苦恼的问题呢?笔者就从这两个方面下手,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一、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1)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提到作文,学生就色变,更不用谈及兴趣了。(2)学生积累的作文素材太少,缺乏思考生活。平时,学生不留心生活,也没有动笔记下的好习惯。这样就造成写作文时,总是"言之无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怕写作,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积累的习惯和兴趣造成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写作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掌握语言,从而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让素材成为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针对目前高中学生怕写作文或写的作文语言干巴,内容空洞,思维狭隘等现状,笔者强烈感受到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注重作文素材的积累。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从生活、课本及课外阅读三个方面论述作文素材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我县是山区县,绝大部分中学分布在地理环境偏远的农村,农村学校的学生活动范围小,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对少,作文缺乏素材积累;学生缺乏课外知识和语言词汇的积累,作文词不达意、言不由衷,写作积极性不高。这就是作文低效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本文将从积累素材、学以致用、有感而发三个方面,和各位同行探讨走出中学生作文低效的困境,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关键之一就是积累。如果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语言材料,就不愁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积累的途径有很多,我们要多读书,多记名言警句、精美的句子、段落,这是提高我们写作水平的捷径;多写多练,勤于动笔;要善于从生活中积累语言,如群众语言、各种新闻媒介所散布的语言;还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从中获取鲜活的素材,形成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怕作文,是一直困扰着师生的难题,老师、学生都上下求索,倍感艰辛。但是,静心而问,学生感到作文难,其根本原因到底在哪,是老师指导的方法有问题,还是学生写少练少了吗?其实不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学生的语言匮乏,缺乏生活的素材。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作文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当语言积累到一定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学生自身生活积累语言的产物。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善于用眼睛挖掘写作素材;要持之以恒地勤记勤写;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生活中寻找“新鲜”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作文难又是摆在学生面前的头痛问题.大部分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就犯愁,感到没什么可写,常常是找"优秀作文"来参考,或随意编造.这种缺乏生活基础、缺少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只能是空话、假话或套语.究其原因,一是不知写什么,学生头脑空空的,缺乏写作材料,缺乏观察的积累;二是不知怎样去写,尤其是对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动笔写作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徐红玉 《学周刊C版》2010,(10):182-182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常常听到其他老师各种各样的抱怨,学生写不出语言优美的作文,即使写出也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作文训练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想改变目前作文的状况,真正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广泛积累素材,从中感悟人生,培养感情。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有了生活,才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才精彩,才富有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发现生活,感悟生活,抒写真情呢?  相似文献   

19.
杨小梅 《考试周刊》2011,(54):71-72
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语文能力。作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本文主要从留心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语文积累素材、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勤动笔写用好素材四个方面来谈小学生作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懂得勤能补拙,练能生巧,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素材,从而有兴趣去写,有话可写,让写作成为小学生的乐事。  相似文献   

20.
刘樱 《教师》2014,(7):73-74
正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一个场景:当教师在台上津津有味地大谈写作方法和技巧时,台下的很多学生可能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他们总是握着一支笔,抓耳挠腮、冥思苦想,觉得生活中没有发生过什么大事,好像没什么可写,也不知道写什么才好。特别是刚刚开始作文起步的中年级学生,语言积累还不够丰富,生活经验也相对缺乏,很难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更别提如何积累素材和选择素材,所以无法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美,其实无处不在。作为老师,应该利用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