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位教师形象的启示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三中学刘荣华中学课本里有三位典型的教师形象。他们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里的藤野先生;《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先生。这三位教师在鲁迅和魏巍的笔下各有特点。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  相似文献   

2.
杜蓉  汲安庆 《师道》2009,(10):51-52
鲁迅一生只写过三位恩师: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国学大师章太炎,还有日本仙台医专的藤野先生。而三位老师中,最令鲁迅感激的是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3.
陈丽萍 《语文天地》2013,(14):30-31
让鲁迅印象深刻的老师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老先生;一位是他留学日本时的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恩师章太炎先生。一、寿镜吾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对于寿镜吾老先生,鲁迅在《从百草园到  相似文献   

4.
赵印 《考试周刊》2010,(52):248-248
最近,我随意翻了翻几篇旧文,不经意间,又看到了几个老生常谈的教师形象:第一个是鲁迅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第二个是魏巍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第三个是鲁迅留学日本时的老师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5.
正《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是教材里的经典篇目。《藤野先生》篇幅很长,朗读一遍至少15分钟;《藤野先生》很难,半白半文的五四白话语言不好理解;《藤野先生》很散,文中写到的事情较多,头绪比较繁杂,内容偏多。文中,藤野先生仅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普通医学教授,况且鲁迅后来也放弃了从医。如何教好这篇散文呢?如何在45分钟时间里有效完成教学呢?一位老师作了一次长文短教的尝试,设计如下;(一)导入并讨论  相似文献   

6.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求学时遇到的老师,为了纪念这位老师,鲁迅创作了这篇作品。文中运用了大量对话描写,讲述了藤野先生与鲁迅之间发生的故事,在几次对话中,使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藤野先生》一文中的对话描写入手,分析对话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琦 《甘肃教育》2009,(8):19-19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描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下面笔者对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作以解读。  相似文献   

8.
鹭焱 《初中生》2007,(4):14-17
《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中的名篇。藤野严九郎先生是作品中的原型,他是鲁迅先生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这篇散文记载了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医校时和藤野严九郎先生的师生之情。  相似文献   

9.
《无常》因其与《朝花夕拾》格格不入的杂文化风格常常被研究者简单化处理.但鲁迅却借助无常这一特殊形象传达了对父亲(包括父亲和老师)的理想.寿镜吾和藤野先生在描写策略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是无常代表的"师格"的正面典范,同时也是在鲁迅人生中缺席的父亲角色的有力补充,三者最终统一于无常.《无常》体现了鲁迅一生对"人之父"孜孜不倦追求的轨迹,并将《朝花夕拾》从回忆型文本上升到美感与哲理并存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研究从鲁迅《藤野先生》一文的题目入手,以《鲁迅手稿丛编》中的《藤野先生》原稿和前人对手稿的研究为依托,对由"吾师"到"先生"这一称谓语的修改进行了原因分析.又从原稿修改的角度对两种题目修改可能性进行探究,指出原题目为"吾师藤野"而非"吾师藤野先生".最后分析鲁迅先生在修改题目时的思路以及进而探求鲁迅《藤野先生》这...  相似文献   

11.
从鲁迅著作和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最崇敬四位老师是:寿镜吾、俞明震、藤野严九郎、章太炎。寿镜吾(1849-1929),名怀鉴,浙江绍兴人。二十岁时曾中秀才,但未参加乡试,终生以教书为业,馆三味书屋。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据说鲁迅父亲病重时,中药配方中有“三年以上的陈仓米”为药引,鲁迅全家苦寻不得,还是这位老师找到几升陈仓米送到鲁迅家去的。他自己无功名思想,也不以功名思想教训学生和家人,他的儿子寿洙邻应举后任辽宁省的一个知县,曾遣人送银子回家,寿镜吾看也没看,原封退回,并骂:“畜生,不听话!”(见周芾棠《寿镜吾先生·三味书屋》。)鲁迅十二岁即1892年时,从寿镜吾学。他看到寿老师“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从寿镜吾学习前后六年,他对寿先生的印  相似文献   

12.
先列出四位教师及其相关的作者、作品: 寿镜吾先生,鲁迅的老师,“我对他很恭敬,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鲁迅的老师,“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藤野先生》) 蔡芸芝先生,魏巍的老师,“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我的老师》) 段泽甫先生,杨如鹏(科普作家)的老师,段先生“讲课生动通彻,板书古雅清丽,昭示出学养的深厚和性格的耿介,深受同学们的敬重。”(《恩师赋》) 作品中的教师形象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作家…  相似文献   

13.
人生路上,在诸多的老师中,鲁迅先生最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导师章太炎先生。鲁迅先生以温暖的情怀,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鲁迅先生眼里,寿先生方正、质朴、博学,教学极严。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鲁迅先生的父亲病重,服用的汤药里,需要一味三年以  相似文献   

14.
奕庆怡 《现代语文》2001,(10):13-13
读《藤野先生》,我们知道藤野是作特别敬仰的一位老师。章写于1926年,这时的鲁迅,已经是国内名的学家了,以鲁迅的性格和为人,这类回忆录不会是应景之作,也绝不会是一般虚浮的客套章。直到30年代,鲁迅还在关心着自己的老师,不断地向日本朋友打听藤野的下落。1934年底,两位日本翻译家要译他的选集,写信将选目寄给鲁迅并征求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一生有三位他敬重的老师 :一是他童年时期的启蒙塾师寿镜吾 ,二是他在东京时从学的章太炎 ,三是他在仙台学医时的日本教授藤野严九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人印象很深的那位书塾先生就是鲁迅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寿镜吾是个典型的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 ,但人品高尚 ,为人正直 ,他在书塾执教很严 ,对鲁迅却从未呵责过 ,而且还常称赞鲁迅品格高尚 ,但鲁迅对他那一套封建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却十分反感 ,所以在文中对此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批判。但鲁迅并不全盘否定他的老师 ,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 ,他对寿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的品格…  相似文献   

16.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正直、伟大、无私的日本学藤野严九郎而作的一篇回忆性散。作在章中记录下了东京与仙台间一处驿站的名称“日暮里”。时隔20余年,作竟然清晰记得,不能不让读掩卷默想。这似乎不经意的一笔,究竟有何深刻内涵?李华年老师的《“日暮里”与“水户”发微》(《语教学之友》2005.1)一作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李明哲 《读写月报》2022,(33):51-56
<正>【导入】师:现在,我们一起学习鲁迅写自己老师的一篇文章,《藤野先生》。师:先做个小调查:[PPT]《藤野先生》印象请选择《藤野先生》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1.添改讲义;2.纠正画图;3.关心实习;4.了解裹脚;5.匿名信事件;6.看电影事件师:只说序号即可。生:……(说法各异。)师:藤野先生是青年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一位老师。那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来评价这位老师的呢?读第37段——[PPT“]藤野先生”印象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谈到,藤野先生以纯真的品质,博大的胸怀给身处异国他乡的鲁迅以极大的温暖,使得鲁迅在回国20多年以后,还深深地怀念着老师。在鲁迅晚年,每天写作极度疲倦时,抬头看见藤野先生的照片,便激起无穷的力量,点一支香烟继续奋笔疾书,藤野先生成了鲁迅鞭策自己的力量源泉。这正是教师人格的特殊魅力。完善的人格是个性得以全面发展的标志,具有极强的榜样作用。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往往与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息息相关。因此,班主任应该着力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9.
蔡云辉 《湖南教育》2002,(16):42-42
温故知识,推陈出新。即用导语作为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我在设计《藤野先生》的导语时,用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我们曾到了鲁迅的《故乡》,结识了闰土和杨二嫂,也看过先生的《社戏》,领略到平桥村纯朴的民风,还到过先生小时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欣赏了百草园的妩媚,聆听了寿镜吾先生的读书声。今天,我再带领大家去结识先生的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这样,不但把以前所学鲁迅先生的课文全连起来了,而且还自然地引出了新的内容,学生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并很快进入新的学习状态。讲述故事,激发情趣。有的课文故事情…  相似文献   

20.
审视当前对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的解读,大都认为藤野先生是此文的主人公。将《藤野先生》置于《朝花夕拾》整本书里进行观照,会发现文本叙事和达情的落脚点都是作者自己,而不是藤野先生,而且从读者站位、编排序列和内心冲突三个方面来看,无论抒情还是写人,都是服务于作者心路历程和思想变迁这条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