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玉峰 《历史教学问题》2012,(4):134-136,25
华师大版新教材高一第二分册《隋唐政治新格局》是个老问题,关键是如何破解一个"新"字。我曾为之苦思冥想,试图有所突破,但却百思不谙其真谛。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让我茅塞顿开!"新"者,乃历史"古韵"与现实"新意"之交融,  相似文献   

2.
做历史老师,喜欢读本专业的书。在我所读的史学著作中,能让我反复阅读,而每读必有所获的,首推钱穆先生所著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相似文献   

3.
综合演练     
1.吕思勉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十六讲》中说:“凡是大祖的子孙,他都有收恤他的义务;这许多人,也都有尊敬他的义务;那么,有了一个宗子,就把从始祖相传下来的人都团结不散,而且历久不敝了。”与此话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相似文献   

4.
熟读史书者都承认,《汉书》是继《史记》之后唯一可与之媲美的体大思精的史学巨著,虽说从总体上看,比不上《史记》,但二者各有短长,不应任情轩轾。历代权衡班、马异同得失之论甚夥,刘知几加以归纳概括云:“《史》、《汉》继作,踵武相承,王充著书,既甲班而乙马;张辅持论,又劣固而优迁。然此二书,虽互有修短,递闻得失;而大抵同风,可为连类。”这个评价,不论从史学或文学看,都堪称通达持平之论。郭预衡教授在其新著《中国散文史》中指出:“这两部书毕竟产生于不同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政治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无论是取得的成就还是存在的问题,都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分析和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农村政治发展模式的选择与优化研究》一书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对中国农村政治发展模式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并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政治发展规律出发,提出了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作为记述唐太宗君臣"贞观之治"政治得失的历史典籍——《贞观政要》,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后世历代统治者的青睐.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其统治者高度重视《贞观政要》,学习其治国之道,亦在史籍编纂中频加效仿.  相似文献   

7.
李白《静夜思》写望月思乡,引起天下华人的普遍共鸣。本文选录了五首外国人的英文译作,分别从“意义”与“文体”两方面,比照原诗,谈了它们各自的得失。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各地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标、新教材是教育专家在总结了长期以来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得失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编制的,是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是新世纪思想政治教学的航标。新课标能否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曾朴的《孽海花》,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表现出与以往中国历代小说甚至同时代的谴责小说明显不同的审美方式,那就是伦理判断与政治判断的融合与倾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主要是求善的政治哲学,政治与伦理的关系紧密结合。《吕氏春秋》作为先秦杂家的重要代表作,注意博采众家之长,抑为即将到来的封建统一帝国制定理论学说和治国方略,提出了一套较完备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即以"法天地"原则为依据来实施德治,以君主为核心来把握与臣民的伦理关系和以功利主义为得失取舍之标准。该书的政治伦理思想及特点承先启后,历史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刘泽华教授     
刘泽华,男,1935年生,河北省石家庄人。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政治史、知识分子史、历史认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著作有《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中国的王权主义》、《洗耳斋文稿》、《士人与社会》(先秦卷)。主编并与人合著有《中国政治思想史》(三卷本)、《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的整合》、《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黄初文学的题材内容之一——政治得失。一方面出现了大量歌功颂德文,京殿赋像糖衣裹着良药,歌颂中寄托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并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另一方面对黄初政治中的用人弊政表示担忧和劝谏,突出地表现在曹植的诗歌和应璩的《百一诗》中。并对《百一诗》创作年月进行了粗浅考辨。  相似文献   

13.
《帝王略论》记录了李世民与虞世南对历代政治人物得失的讨论,其中涉及到对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及司马懿父子的评价,可惜历来没有能够进入相关研究者的视野。书中讨论三国人物的文字虽然不多,但一些看法中肯独到,其评点准则和方法颇有可圈点之处,值得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14.
1952年,钱穆承应邀讲演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共讲五次,每次限两小时,由于时间有限,钱穆选择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略举大纲。本来想再就讲演记录把在讲演时未及提到的,略事增补,不幸演讲完成后即负伤养病。没有精力对讲稿再事改进.只是对原记录稿与原讲义旨走失处稍稍校正。  相似文献   

15.
史学审美是对史学现象和史学著作的价值评判,属于史学批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古代,《春秋》的是非褒贬、《左传》的叙事简要、《史记》的实录无隐、《汉书》的周赡丰绪,受到了历代史学批评家的重视和推崇,被视为评判各类史著得失的主要标准和审美尺度,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发挥了导向、规范、调整和推动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一部影响中国思想界几千年的著作,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犹如一盏明灯,从古至今一直闪耀在人们的心灵世界,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性的陶治和行为的感化。古代有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具有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沦语》中的一些政治观点人手分析归纳,概括出《论语》政治上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黄初文学的题材内容之一——政治得失。一方面出现了大量歌功颂德文,京殿赋像糖表裹着良药,歌颂中寄托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并有一定的艺术水平 ,另一方面对黄初政治中的用人弊政表示担忧和劝谏.突出地表现在曹植的诗歌和应璩的《百一诗》中。并对《百一诗》创作年月进行了粗浅考辨。  相似文献   

18.
魏源对《老子》政治思想的定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周代时势作为其基源,反对将形而上的“道”作为政治理论的直接来源;第二,以黄老之学作为其内核,并将黄老学的起源追溯至上古时期;第三,以悯时救世作为其旨归,认为老子的终极目的是使天下雕琢复朴。魏源对《老子》政治思想的定位具有得失两面:其“得”在于发掘了《老子》的救世价值,提升了《老子》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影响了众多晚清和民初的国学学者;其“失”在于混同老学和黄老学,且仅以当下治理效验作为评判政治思想的标准,未能兼顾施政者之心志。这在魏源所处的时代环境下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今人曾这样解释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句:“谓思想感情不因为环境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有所改变。”(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这种情操,无疑是高尚的,多少年  相似文献   

20.
《尚书》中文王圣王形象的塑造既反映周人对文王的推崇,也揭示出了周人的政治观和价值观.文王之治不仅获得了民众对西周政权深厚的政治认同和心理认同,还深刻影响着周代社会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文王的形象成为后世士人和历代君王修身的典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模式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