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通常把初中历史课称为“常识”课 ,“常识”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生活必备的知识。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 ,历史课是他们获取历史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学好历史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对学好其他学科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事实又是残酷的 ,由于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 ,历史课成为不被学生重视的课程之一。面临困境 ,如何上好历史课 ?如何充分利用课堂丰富学生的知识 ?成为历史教学急需探讨的问题。我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 ,认识到把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引入历史课堂可以达到预期目的 ,更好地完成历史课的教学任务。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现…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一门古老而又常青的学科,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件件生动的历史事件,莫不闪耀着智慧之光,透射着精灵之气。它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本应是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大餐,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历史课大多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而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历史课标”或“标准”)写道:“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历史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达到此目的,“标准”设置9大模块(必修课程3个,选修课程6个),安排了66个专题(必修课程25个,选修课程41个)。虽然这些模块和专题涉及的内容面广量多,但却分属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领域。换言之,新的高中历史课程采用的是专题史体例,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构成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马晓军 《课外阅读》2011,(1):144-144
据悉,国家教育部在1997年对北京的2107位学生做的调查显示:在学生最不喜欢的15门课程中,历史课排第2位。历史课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无味”、“没有生机”等。由此可见,历史课在教学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究其原因,可能会有很多,但是,历史课堂没有生动性是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失去学习兴趣的罪魁祸首。因此,怎样加强历史教学生动性是摆在历史教学中的首要难题。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生动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对加强历史教学生动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及高考、中考的影响,长期以来,历史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初中历史课,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有些学校没有历史教师就让其他专业的教师代替,有些学校则不开设历史课;有些教师也认为历史课是一门讲故事、哄学生开心的课,只要学生爱上就行,学到没学到知识无所谓;大多数学生则认为历史课不是必考课,学不学无所谓,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历史”的现象。如何使“厌烦历史”的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如何使学生在历史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  相似文献   

6.
袁超 《考试周刊》2010,(56):167-167
时下,校园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许多学生陶醉于一些历史类书籍,如《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等;痴迷于一些历史影视剧,如《三国》、《赤壁》等。可真正到了历史课上他们却无精打采,课堂气氛沉闷,以至于出现厌学情绪。许多学生直言不讳:“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历史课属于社会学科课程范畴。美国政府以前是十分重视历史课的,但是“二战”后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使历史课沦为“小学科”,80年代以来,社会新的发展进步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历史课程重新成为社会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 美国历史教师上岗之前必须经过一定  相似文献   

8.
很多初中历史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平时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可为什么一到历史课上就昏昏欲睡?笔者认为,病因就在于很多教师忽视了初中学生对历史的“感受”。学生之所以喜欢历史,历史中一定有某一处细节打动了他们。一节成功的历史课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身临“史”境,让学生在与古人“神通”时,感受历史的气息。因为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差,因此他们只有对遥远的历史有“感同身受”之感,才能激发其探索历史的的兴趣,进而积极地建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9.
一提到历史课.很多学生的脑海里可能会马上涌现“枯燥无味”四个字.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遗留的顽疾。在以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凸现的是教师作为领导者的角色,却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对繁杂的历史知识死记硬背.自然就会觉得历史课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0.
周晗 《南昌教育》2006,(11):31-31
新课程理念下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是一位出色的“厨师”,历史课堂教学好比是厨师炒菜。一道好菜要做到菜色搭配协调、菜香扑鼻、菜味可口,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色、香、味”俱全。同样,一堂历史课也应注重其中的“色、香、味”,也只有做到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称之为一堂好的历史课。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沉闷、乏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历史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历史性”知识的传授,注重于“过去式”.但光有“过去式”是不够的,必须在教学中注入新的教学血液,注意历史与现实的链接,把现实生活纳入教学中.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还应该有“现在时”,甚至“将来时”,让历史充满生命.因此,要改变历史课的现状,让历史课“动”起来,就必须注入源头活水——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课的“灵魂”是一节课的教学主旨,是统摄历史知识的主线,是涵养历史思维的关键,更是汲取历史智慧的锁钥,赋予了历史课堂以澎湃的生命力。正如李惠军老师所说,“历史课的灵魂就是撬动历史认知、历史思维和历史情意的阿基米德支点”[1]。“课魂”对于一节历史课而言至关重要,但是提炼“课魂”并非一件如汤沃雪的事情,需要历史教师具有相当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相似文献   

13.
历史课本来是一门很有趣的课,但是许多学生并不爱上。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教师把历史课堂变成了演讲的舞台,只顾自己讲,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死”的历史课,也就难怪学生厌倦了。因此,让历史课生动有趣起来,是我们历史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讲故事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飞  张玉娟 《考试周刊》2012,(94):123-124
学习历史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树立改革创新精神,更好地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但现实的教学中人们往往视历史课为“副课”,使得大多数学生对初中开设历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轻视历史课,而且历史离学生生活久远.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记忆一些史实是不可缺少的.在这种情况下想把历史教好是很不容易的。为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这一门课程。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历史教师的身上。  相似文献   

15.
从中美历史课堂教学的简单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出:要改变历史课被学生视为“休息课”、“聊天课”、“自习课”的尴尬处境,必须建立一种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充分“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从而回归历史教育的本义。  相似文献   

16.
顾炜 《上海教育》2014,(4):98-98
历史学科包罗万象的特点,使它成为一方可塑性很强的教学阵地。但是“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使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历史课一旦缺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就成了死水一潭。努力营造“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历史情境,形成“实中求活,活中求深,深而不散”的教学氛围是每个历史教员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有一大弊端,就是教师在教学时,奉行本本主义,眼中只有历史教材上那些干巴巴的历史知识点,把古今中外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历史给教“死”了,致使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大减,历史知识视野狭窄。如果不充分估计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只注重历史结论,不注重历史事实,我们中学阶段的历史课程改革,也只能尴尬地停留在“理想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8.
朱巧云 《学子》2014,(1):56-56
正下面主要讲解历史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历史教育的发展。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一、从课件层面来分析,历史教学的课件不可过份花俏历史是一门传统的科学,历史教学主要是要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过去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更好的建设未来。根据历史教育的规律,历史课件必须不同于其他科目的课件,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历史科被视为“副科”从而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历史课的兴趣与热情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把学生的心留在历史课堂上,这是众多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在本市已经进行半年之久.历史教师们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推陈出新的教学模式大大活跃了本市高中历史课堂.并形成了符合各校学情特点的教学风格。在历史课改取得些许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戒骄戒躁”,积极反思,走出高中历史课改的误区,以利于历史课改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