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所著《史记》既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着诗的浪漫。《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文中人物义薄云天,气贯长虹,令人感奋。信陵君:正气歌文章开头指出信陵君“为人仁而下士”,由于他能“下士”,所以“士”才“争位归之”。清人李晚芳在《读史管见》卷二《信陵君列传》中写道:“战国四君,皆以好士称……余三君,孟尝但营私耳,平原徒豪举耳,黄歇愈不足道,类皆好士以自为,而信陵则好士以为国也。好士为国,故其得士之效,亦动关乃…  相似文献   

2.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信陵君列传》。(某些课本作《魏公子列传》)。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发生在秦统一六国前四十年,即公元前257年。当时秦军在长平大败赵军之后,又以重兵围困赵都邯郸,赵国岌岌可危。赵惠文王弟平原君,与魏安厘王弟信陵君是郎舅关系,赵国又与魏国紧邻,因此赵求救于魏。魏王慑于秦之威胁,按兵不动,使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信陵君几次请求魏王出兵,并使门下宾客辩士想尽各种办法去劝说魏王出兵救赵,但终究不能说服魏王,不得已而用侯赢的计策,窃符夺兵权,完成“救邯郸存赵”之大业。  相似文献   

3.
一、重视人才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动荡的时期,诸侯之间互相攻伐以图合并对方,各国纷纷变法企求富国强兵以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些活动中,人才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一国的统治者任用了才智超群、锐意革新的人才则民富国强,反之则国势衰微已成为屡见不鲜的事实,因而各国统治者大力网络人才以为己用,春秋战国形成“养士”、“用士”之风。春秋时养士用士最有成效的是齐桓公。齐桓公用管仲为相,又养游士八十游四方以争士,终于成为春秋第一霸。《管子·霸言》总结这一历史规律为:“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争强之国,必先争谋”。“争人”、“争谋”实际上是争士,争人才。战国时,用士养士之风更盛,最善用士的是魏文侯,他礼贤下士,任用了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也各养士数千。“养士”实际上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建立的“人才库”、“人才储蓄所”。有一“士”冯谖穷愁潦倒时投奔孟尝群,孟尝君一度连他是谁都记不起来。但最后是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巩固了孟尝君的政治地位,表现出“士”高超的智慧,也体现了养士建立“人才库”的重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了多篇记叙战国时代门客活动的文章,许多门客的故事也为学生所熟悉,源于这些故事的成语典故,更是广为流传.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散见的门客事迹,激发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一问题的浓厚兴趣.现在本文对门客的有关问题作点介绍.战国时代有权势的人家供养许多门客为自己服务,这叫做养士。投靠了主人的“士”又叫“门客”、“食客”、“舍人”.如《史记·魏公子列传》:“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至食客三千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取“食客门下”(亦称“门客”)毛遂等二十人去楚国订立合纵盟约,而当楚王  相似文献   

5.
邝永辉 《文教资料》2007,(14):168-169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先后多次选取了《史记》中的优秀文段作为范文,供学生学习,如:《鸿门宴》、《陈涉世家》、《信陵君窃符救赵》、《廉颇蔺相如列传》、《毛遂自荐》、《屈原列传》等。通过学习,同学们领略了司马迁的千秋笔法,掌  相似文献   

6.
信陵君等四大公子均以“养士”著称,而功业、人品却有等差,其中唯独“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信陵君业绩、声誉及文韬武略固然远在孟尝君等人之上,但《史记》着意突出的却是他敬老尊贤、“仁而下士”的风范,这正是他为国干城的根基所在。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司马迁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及“以仁义为本”的立言要旨。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魂公子列传》;而《魏公子列传》,又是《史记》中的名篇。《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一篇传诵下古的作品,那么,它让人再陵不厌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魏公子列传》是《史记》的名篇,司马迁在这篇列传中亲切地用了147个“公子”,叙述信陵君“仁而下士”,终于得到游士、门客的帮助,抵抗了秦国的侵略,救赵存魏,振奋诸侯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信陵君列传》。在这篇传中,司马迁用饱蘸激情的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礼贤下士的魏公子形象。明朝人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10.
《魏公子列传》是传记文学的名篇 ,称得上是司马迁的得意之作。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 :“能以富贵下贫贱 ,贤能诎于不肖 ,唯信陵君为能行之 ,作《魏公子列传》。”明代芳坤也说 :“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 ,故本传示太史公得意文。”所以 ,太史公对信陵君礼贤下士美德的描写可谓苦心经营 ,既有正面描写 ,更多的是侧面烘托。然而 ,课本中对“会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 !”一句的注释似乎有悖太史公初哀 !这句的课本注释是 :“今天我侯赢为么子尽力也够了。”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对这问的翻译是 :“今天侯赢 (我 )为么子 (打算 )…  相似文献   

11.
《史记》中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陈涉世家》以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都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语文课外读物也选了《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等,《史记》已成为近年高考命题材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在古汉语里,使动、为动和意动用法,是常见的、特殊的实词活用法。此三者句型结构相同,其谓语部分均是“动词+宾语”的动宾式,且与一般动词用法的句型相类。例如: ①吾攻赵,且暮且下。(《史记·信陵君列传》) ②赵军固壁不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良业为取履,因长跑履之。(《史记·留侯列传》) ④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史记·李将军列传》) 以上四例,既有动词的一般用法,又有动词的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即五年制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增选了《信陵君窃符救赵》(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一文。全文的断句、释义、注音,大都简明无误,但是也有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之侠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国早期社会有它的必然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底层社会的劳动人民需要那些伸张正义,扶危济国的侠客保障自己的生活,上层社会的权贵与士大夫为满足自身名利与地位的需要而大兴养士之风。于是,文人写武侠的文学性作品便出现。从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到《史记·刺客列传》对于侠的性格特征的文学性描述,到唐诗《侠客行》和唐传奇《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传》等进一步对武侠文学基本模式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即标志了中国武侠文学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记述,赵王以蔺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文下注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又记,魏公子自迎夷门侯生,"从车骑,虚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所选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是一篇文短意邃,属于读后感之类的杂文。全篇不足百字,笔势峭折,辞气横厉。王安石以政治家风度来看待孟尝君养士得士的断语,历来评价很高。清代沈德潜评之曰:“语语转,笔笔紧,千秋绝唱。”最近南京大学周明同志认为“王安石是从能否‘制秦’这个高度衡量是否得士标准的。由于立足点高,评论中就抓住了要害,文气  相似文献   

17.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送你一把钥匙】这是一篇极为短小精悍的驳论文。“孟尝君传”,指《史记》的《孟尝君列传》。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公子田文的封号,曾任齐国国相。他在自己的封地薛(现在山东省滕县南)招致宾客、士人达数千名之多,并给以优厚的待遇。本文仅90来个字,立意新颖,发人深思,加上文笔曲折,文思严密,因此被誉为驳论文中的“千秋绝调”。…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才力■绝,笔端传神。每述一事必使之叙次井然,每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又往往在叙事中刻画出人物之个性,在写人中交代出事情的始末。《史记》中这些写作特色,也体现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本文拟就其人物描写作些粗浅分析: (一) 信陵君,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而有作为的历史人物。明朝人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请看司马迁是怎样用得意笔传写得意人的。“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凰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  相似文献   

19.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明确地告诉我们古人以“右”为尊,怎么《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又说“左”是上位? 严格说来,“古人以右为尊(上)说”的表述是不科学不准确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在一般情况下,座次的尊卑是通过方向来表  相似文献   

20.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的这篇课文,主要通过信陵君结交侯赢和窃符救赵两件事情来表现他“仁而下士”和“急人之困”的品格,体现了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要引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释题理干从课文题目看,“信陵君”是主语,正体现了为信陵君立传的主旨。但从课文内容实际看,“窃符”既不是信陵君的主意,也不是他具体执行。并且,单靠信陵君和他带的几个门客也救不了赵,那只是“以肉投馁虎”。可是,为什么要把窃符救赵的功劳算到他的帐上呢?这不单是因为他的身份与地位,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仁而下士”和“急人之困”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