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受文以载道、骈文失语传统和清初政治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清初骈文创作和理论发展处于低潮。其中,康熙时期的骈文理论代表了清代前期的主要成就。其内容主要表现在反驳古文家对骈文浮华淫靡、内容空洞的批评,张扬骈文有助于实用、具有与古文并列的文体地位;对陈维崧、吴绮和章藻功等代表作家加以评价,具有迥异于前代的理论自觉意识;继承、发展晚明重应酬性四六交际功能,编辑四六选本,揭橥骈文创作特色和风格特征,具有鲜明的理论自立意识。这些为乾嘉骈文复兴和理论创新做了较为充实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骈文从形成、繁荣到蜕变、复兴,一直受到各自时代文人的批评,即六朝至隋唐的反骈思潮与中唐、北宋反骈运动;宋代四六话对公牍骈文命意遣词、对偶隶事的探讨;清代学者对骈文文体特征、文统地位、发展流变规律等的全面总结。对这些骈文理论的研究,近百年来主要集中在隋、唐反骈思潮和清代骈散之争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开始对历代骈文理论作专题研究,注重从文本实践、学术思潮等方面来探讨骈文理论,骈文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骈文既独具中国特色,又内涵复杂,研究较少.从文体的原生性和发展性来看,骈赋、律赋和骈文为动态而不是静止关系,不同时代两者的关系不同;宋四六不能等同于骈文,但是四六则多被明清人视为骈文的别称;骈语是指文章的对偶句式,不能作为骈文的代称.正确理解这三者与骈文的关系,对骈文学和文体学的构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骈文名称在清代出现了从“四六”到“骈文”的演进,这种演进结果在民国时期得到定型。伴随着名称演进的是对四六与骈文的辨析。“骈文”取代“四六”,辨析四六与骈文,是骈文尊体思想在正名与辨体两方面的体现。骈文发展演变的阶段性与名称的演进相吻合,这为辨析四六与骈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清代、民国文论家主要从三方面来辨析四六与骈文:1)从创作领域来辨析,认为四六局限于世俗应用应酬,而骈文则突破了这个藩篱;2)从行文句式来辨析,认为四六不仅是四六行文,而且全篇对偶,而骈文则相对自由;3)从审美效果来辨析,认为四六“无复作家风韵”,而骈文则富有文学色彩。名称的演进与对四六骈文的辨析,明确了骈文文体意识,提升了骈文地位。  相似文献   

5.
自清代以来,明代就被认为是骈文的衰微期。其实,晚明骈文已从明、暗两线振起。明线主要表现为四六表启走向繁荣,特别是启文盛行;暗线则主要表现为不以“四六”为名,但具有骈文之实的六朝文流行,序跋、辞赋等都可使用骈体。清初骈文延续这一态势,但偏重于学习六朝骈文而不是宋元明四六,从偏于应用性转向更重文学性。这种演进不仅实现了骈文对“四六”的超越,完成了体裁、题材和风格新变;同时又追认六朝之文为骈体,区分骈文为六朝体、唐体、宋体,批评宋元明四六局限于馆阁公牍等,从而确定了“大骈文”范畴,进一步彰显了骈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特征,推动了清代骈文的复兴,促进了中国骈文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宋元骈文批评的批评话语、焦点、模式都有了新的风貌。其最重要的文献形态有三种,即四六话、笔记和序跋书信,这三种形态因作者群体、撰述宗旨等因素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的体制特点。四六话是宋代诞生的新型骈文批评著作,它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建立在“应用”观念上的专门性骈文批评得以确立;笔记中的骈文批评复杂多样,相较而言有着“论事而及辞”、否定性语境和跨文体批评等特点;至于序跋书信则更多地趋于宏观性思考和表达,常常涉及骈文创作与批评中更核心、更根本的问题。理解这些文献形态的体制特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骈文批评在宋元时期的特色与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看,徐师曾的骈文批评是不能忽视的,其《文体明辨》一书便集中地反映出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和主张.徐师曾的观点可归纳、总结为四个方面,即:崇古的意识与尊散抑骈的理论倾向;对诸多文体的骈化过程和骈散消长情况的阐述;对骈文应用范围的充分展示;对前人骈文批评成果的继承.  相似文献   

8.
骈文在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未出现大家名作,但作为一种积年发展,并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文体在此时期并未消逝。随着时代的发展,骈文在科举、制诏等方面仍有广泛的应用,并为晚唐骈文向宋四六的推进起着相当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宋四六话》的体制特点及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元瑞的《宋四六话》在体制上体现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文学的认识。《宋四六话》不仅总结了宋代的四六话,也体现了清乾嘉时期的骈散相争的情况,在骈文学史上有一定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四六话的产生是宋代谈骈赛偶风气的产物,是骈文应用文大盛的必然结果,而欧阳修等人的诗话对其产生也有直接的影响。宋代四六话的特点表现在它的内容的现实性与形式的随笔性。宋代四六话兴起的意义表现在它创造了一种随笔式的批评形式,对当时及后代的创作影响很大,也导行了后代骈文批评与研究,同时,它提出的许多骈文创作思想对研究、认识骈文的艺术特征与写作规律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