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不断应用到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领域,透明可视化技术这一形象直观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这一技术很大地提高了地震解释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从简单的可视化基础知识入手,介绍了地震数据在计算机中的显示方式,体绘制和面绘制成像的算法,以及三维立体视图中透明可视化的实现方法。研究了运用三维地震数据透明可视化模型分析其包含的地质资料信息的方式方法。以及通过设置不同的颜色值和光线旋转、缩放使不同数据体在三维空间的显示及叠和,从空间整合多种数据进行多角度多属性分析判断,更形象更直观地进行数据解释,从而提高数据解释质量,缩短解释时间。  相似文献   

2.
试探究C sharp绘制三维图形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绘制图形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绘制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文章详细的介绍了三种技术,该技术分别为:C#提供的GDI+绘制技术、OpenGL以及、C撑及主流三维制作软件技术。这三种技术在三维图形绘制中有着重要帮助,能够获得精致的图形以及准确的图形。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医学体数据三维重建基本过程的基础上,介绍了光线投射法、足迹法、错切-变形法和基于小波变换的体绘制等典型算法,讨论了各类算法的优缺点以及改进方向,并展望了医学体数据体绘制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直接体绘制的隐含表面绘制模式使得物体边界很难确定,难以获得层次清晰分明,空间感强的绘制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体绘制方法。首先在预处理阶段采用改进的Alvarez模型对CT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平滑隐含等值面。然后采用双视点来模拟人类视觉对体数据进行绘制,生成图像。最后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将获得的图像对生成色差式三维立体图像。该方法使图像保留体数据的全部空间几何信息,空间层次感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5.
体绘制增加折射光学效果,能够明显地增强三维空间层次关系,但折射体绘制对原始数据的噪声非常敏感。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迭代滤波的折射体绘制方法。首先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对CT数据进行高斯迭代滤波,然后采用阈值法把CT数据分割为不同区域,通过折射率传递函数映射为不同的折射率,最后根据Shell定理对体数据进行折射体绘制。结果显示绘制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分析复杂地质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本地质体通过使用vbnet+Direct3D来建模实现.在Directx3D中,使用三种基本图元信息(点,线,和三角形面)来构建复杂的三维地质体模型.本三维地质体生成时,根据采集的离散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算法生成地层表面,然后通过广义三棱柱法,将生成的地层表面通过三棱柱连接生成地质体模型.  相似文献   

7.
地质测绘行业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已经逐渐的告别了测绘人员辛辛苦苦的去进行实地测绘,再根据测绘数据进行手工绘制地质地图的阶段,转而进入了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三维立体图形来进行地质研判的阶段。目前虽然网络科技逐渐普及,计算机相关领域进步神速,但是在地质勘探测图这一方面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本文就计算机地质制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浅谈一下个人分析与观点,希望能够对后来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常规的三维管道建模是人工手动绘制,对于大型管道的建模,耗时长、效率低且建模质量受到绘制者技术水平所约束。本文基于数据驱动及三维建模技术对CATIA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管线信息数据库、管线零件库,提出一种基于管线数据信息的三维自动建模方法,通过归类分析管道、管道零件及制定自动绘制方法、连接规则,实现管道自动绘制、各零件自动连接、管线网络系统的三维自动建模,提高了管线三维模型设计、建模效率,保证其设计的统一性、规范性,有利于保证模型设计的质量,减少人工设计强度。  相似文献   

9.
张戈  王坚领  王文才 《内江科技》2011,32(9):113-113
文东油田构造复杂,属于典型的断块油气藏,准确确定断层及其次生断层的位置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该油田的地质特点,充分应用层位标定、三维相干体、三维可视化、多属性体联合解释等技术,对该油田的层位和断层进行准确的标定和解释,对断层组合取得了新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滚动开发提供了依据,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三维采样点的离散数据,用八叉树方法和与距离成反比加权法的数据插值方法重构地质体的三维模型,详细地论述了八叉树构模的程序算法,同时开发出基于VC 八叉树构模类,并嵌入电磁资料处理系统软件,为电磁资料处理的三维可视化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