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戴建增 《成才之路》2009,(32):58-58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出土的绘有天文图案的彩陶,其时间之早,数量之多,纹饰之美,构图之严密,可谓史前杰作,可以说是中国最早记录天文星象和历法的陶器和陶片,为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历法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从物象到易象的思维过程,被古人称为"现物取象",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最初的哲学抽象过程.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史实表明,原始社会后期八卦的创立是中国最初完整系统的哲学抽象的思想活动,是古人认识水平与思维水平的跃迁,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古代历法记载入手,深入探讨了定朔的起源与发展,概述定朔的推算过程.并分析古代历法推算精度的方法--模型法与数值法的优缺点.结合几部特殊的历法,分析古代定朔精度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天文学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也是科技发展史中璀璨夺目的块宝。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卓越的天文学家。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农学、医学、数学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四大自然科学。(1)六十干支表亦称六十甲子表。世界各文明古国很早就开始根据天文观测以制定历法,干支在中国历法史上占有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科技主要包括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四大发明及农业、手工业专著等,长期领先于世界。尤其是四大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深受政治、经济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形式多种多样。历代王朝都注重“以史为鉴”,因而史学十分繁荣。  相似文献   

6.
《中学历史教学》2006,(1):20-22,66,67
[专题解读]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主要包括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四大发明及农业、手工业专著等。长期领先于世界。尤其是四大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社会科学主要指文学、艺术、宗教、教育及史学等,文学艺术深受政治、经济和宗教等的影响,形式多种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由于历代王朝都注重“以史为鉴”,因而史学十分繁荣。本专题重点阐释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 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成就突出,产生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果。据此回答l一3题: 1.我国下列天文成就,产生于先秦时期的有() ①最早记录太阳黑子②最早记录哈雷彗星③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 2.下列对我国古代历法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张衡发明地动仪比欧洲人早一千七百多年 B.《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 C.《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 D.《太初历》的问世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3.在中国汉唐文化中,对世界文明发展进步影响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的发明B.造纸…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与越南的科技文化交流十分密切。中国的科技文化不断传入越南,同时中国也吸收了越南的科技文化,这有助于中越两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文章从印刷术、医药、织锦技术、建筑技术、天文历法、陶瓷技术、数学等方面具体介绍了两国的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明初天文历法的管理政策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实行国家管理,二是禁止私习天文历法,三是国家网罗天文历法和数学人才。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传统天文历法管理政策的影响、明初严厉的法律和对天象灾异说的担心。明初天文历法管理政策导致明朝缺乏天文历法人才,历法落后,宋元时代高度发展的数学严重衰落,西历西法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传统历法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化史知识应成为中学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必须联系古代的典章制度,导入古代的哲学思想,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此外,对有关天文、历法、地理、礼俗等古代文化词语的解释在古诗文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史上,一次次复古思潮可以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不论是文史哲一体的先秦诸子时代孔孟对尧舜禹等古圣先王的追慕、老子对远古社会的向往,还是韩愈为代表的中唐古文运动,抑或是李梦阳为代表的明代七子文学复古思潮,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浓郁的现世情怀。复古,不是回到过去,是为了通今。古为今用,切中时弊,除旧布新,才是文学复古思潮的旨归。  相似文献   

12.
从哎哺世代、尼能实勺时代、武僰分支与六祖分支、西南彝君长本末论述彝族历史分期,标志着中华远古文明的刻划文字、先天八卦、十月历初阶和探索天、地、人产生的三才论",万物之源的"五行说",辨别天、地、人和万物色素的"五色观"等,其最古老、原始的文化内涵,当产生于哎哺世代末期,相当于汉文史书记载的"三皇"后期.远古先民最早的活动地点,在云贵高原,其后才分布到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13.
《帝王略论》记录了李世民与虞世南对历代帝王为政得失及君德素养的讨论,其中卷二涉及对两汉时期14位重要帝王的评价,通过比较来判定其政绩高下,这些论断语言平实,观点中肯,体现了唐初政治家的历史卓识和政治智慧,值得研究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文献与方言互证等方法,考释了敦煌变文中"上座""生杖""氏""万一""萧率""与"等六条疑难词语。这些语词有的始见于唐代,有的还活在现代方言中。本文或抉发其古义,或辩正其旧说,或探明其语源,对有关俗文学作品的解读、古籍整理以及大型辞书的编撰和修订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全唐文》、《全唐文补遗》、《全唐诗补编》等所收唐人作品中,只有18种文献用过“状头”一词,共25次。最早使用“状头”一词的是卢瑰抒情诗所载卢储《催妆》诗。“状头”在唐代还只是个民间用语,著名文人没用过。官方正式场合不用“状头”一词,谈科第只用“甲科”、“上第”、“高第”等较笼统的词。  相似文献   

16.
文道关系自南北朝起就是文学家、文论家讨论的重点论题。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推行古文运动的过程中提出了"文以明道"说,这种古文理论对宋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及理学家都从不同角度或继承、发展,或批评了韩愈的文道观,宋人的接受又对后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人潘克溥编《诗经说铃》犹如一部"诗义大全"。首次立论"诗教肇于唐虞之世";发明诗旨,强调诗教;从"诗无达诂"的思想出发,汇集了汉代《诗序》以来至清代嘉道年间前贤时修说《诗》的思想言论,分类胪列为"正说"、"辅说"、"汇说"、"异说"、"附说",在这些分类取舍之间透射出个人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唐时期,随着山东士族的复兴,古文运动蓬勃发展。在骈文盛行的中古时期,山东士族有不废古文的优良传统。古文运动的精神实质与山东士族的家学门风相契合,同样具备宗经的传统、反佛的立场以及尚功用、重实际,反对浮华风气的特点。山东士族对古文的勃兴居功甚伟,参与并引领了古文运动。  相似文献   

19.
马周作为古代文人“发迹变泰”的典型代表,与之相关的各类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自唐至清,马周故事围绕“落魄一常何家客一发迹”的线索展开,文本形态由唐代的志怪小说、诗歌,到宋元时期的史书、笔记、诗词典故,再到明清时期出现的戏曲、小说等形式。同一“发迹变泰”的主题,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韩愈是中唐儒学思想的坚决捍卫者和振兴者,他对儒学思想的贡献具体体现在攘斥佛老、建立道统、领导古文运动与重视“师道”四个方面,宋人对韩愈的思想颇为重视,宋代儒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进行接受自不待言,欧阳修、苏轼作为文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也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接受,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们在接受中又有创新,这种发展创新是北宋古文运动之所以能在他们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