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我们就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图书,而图书出现以后,就出现了藏书事业。我国古代的藏书事业,包括皇家藏书、私家藏书、佛寺道观藏书和书院藏书等类型。我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古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古代藏书的积聚与消亡,往往是伴随着各代的政治思想斗争、文化斗争、种族斗争和军事斗争而持续延绵。因此,研究古代藏书的发展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渊源,有利于我们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有利于我们开展各种学术研究活动。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对古代藏书形态的演变。古代藏书的积聚与消亡,古代藏书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古代藏书对各代科学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土文化视角下的“藏书楼”现象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典籍的收藏和管理体系作为古代中国国家制度的构成要素之一,对王朝的政治、文化等层面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正是这些作用形式,导致文献典籍被视为物化了的文化而存在,并导致“以藏为主”模式的形成与因化。  相似文献   

3.
唐王朝是我国古代图书事业极其兴盛的时代,社会长期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促进了图书事业的发展。唐统治者深知“以古为镜”的道理,注重图书典籍的收藏、整理和利用。唐官府、私人、寺观藏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书院藏书为唐初创,并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唐王朝的藏书体系及管理模式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唐王朝是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极其兴盛的时代,社会长期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促进了图书事业的发展,唐统治者注重图书典籍的收藏、整理和利用。利用唐、私人、寺观藏书都达到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5.
徐怡 《兰台世界》2006,(18):50-52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中国古代官修图书,在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图书文献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它“以官修”的优越性,成为古代文化的主导,代表着当时的时代精神。浅析中国古代官修图书的民族文化根源和社会根源,旨在正确认识古代图书文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的指导思想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慰 《兰台世界》2006,(22):54-55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发达,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给图书的保存、阅读和流通造成了困难,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因此而产生。分析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的发展及其指导思想,便于正确认识古代图书。  相似文献   

7.
卢调文 《图书馆杂志》1989,(3):62-62,24
古代朝鲜原无文字,乃借汉字、汉文为其表达情意之工具。据历史记载,自春秋战国起,汉文图书即东传朝鲜,他们使用汉文记载其历史文化、制定其典章制度。朝鲜各王朝,利用派遭赴京事大使行员的文化机构,不断地输入中国典籍,并将购得之书籍刊印出  相似文献   

8.
乔辉 《出版广角》2013,(15):69-71
古代典籍作为我国图书事业的重镇,它的出版发行对于传播我国古代文化、弘扬国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然现今古籍图书的出版与发行存在较多问题,其出版发行应立足市场,以出精品为目标,加强古籍图书市场规范化,强化古籍出版的市场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图书贸易文化是中国古代图书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原古代图书贸易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中国图书贸易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原古代图书贸易文化经历了先秦至汉代的萌芽、曹魏至唐朝的发展、五代至北宋的繁荣和南宋至清代的缓慢发展四个阶段,与中原古代政治、经济、学术、教育等因素相互影响,具有根源性、正统性、开放性和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乾嘉藏书家与吴派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典籍的留存居世界第一位,这与中国封建社会历代官私等藏书事业发达直接相关.古代藏书事业发达,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得有坚实而丰厚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1.
档案机构是维系档案工作完整性与连续性不可或缺的载体,在古代中国,帝王及其政权力量对档案等历史记录和文化典籍的高度重视和严密的垄断性封锁,将其作为实施政治统治的重要"武器"秘藏于专门的档案存放场所和管理机构中。档案机构在唐宋以前不仅保存档案,还保管有图书、文物等其他物品,唐宋以后出现的甲库、架阁库、黄册库等则是档案机构的代名词。从中国古代颇具特色的档案机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有助于研究中国档案史。  相似文献   

12.
古代私家藏书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脉络。论述了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义:更好地保存了文化典籍,以补官方藏书之不足;传承衍生文化;校勘补正图书内容;搜访集全残缺图书;发展了图书保护技术。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3.
邱扬凡 《兰台世界》2016,(9):106-109
不论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角度来看,西汉王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强大的盛世王朝。而西汉的统治者也非常重视档案事业的发展。本文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以及文书处理以及公文邮驿制等角度来看西汉盛世。本文还从《史记》的文字中分析了西汉经济上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证明了西汉的盛世景象。  相似文献   

14.
千年古都咸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在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秦始皇咸阳宫下命令"焚书坑儒",焚烧了六国档案典籍.而秦末刘邦起义军攻入咸阳.当"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时,唯有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使档案典籍避免战火的破坏,历代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5.
从《汉书·艺文志》看古代图书散佚及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文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综合古典目录篇籍,从中可以一窥古代图书散佚的原因以及目录学在保存古代文化典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代是我国图书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文献典籍、目录学、史学和经学图书典籍大量出版。文章在对清代图书事业发展进行分析上,对清代图书流通五种渠道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将于2012年9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主题为"知识.服务.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社科情报事业及学科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学术年会。本次年会由安徽省委党校承办,会议征文主题及征文内容公布如下:征文主题:"知识.服务.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社科情报事业及学科发展:机遇与挑战"征文选题:一、图书情报理论研究1.中华传统文化观与图书馆文化建设;2.中华传统文化观与社科情报概念;3.文化大发展形势下的社科情报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典籍遭受厄运的事件,并分析了造成图书典籍厄运的社会和自然原因,以及图书典籍遭受厄运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典籍保护技术的概述,揭示其蕴含的科学道理,指出古代的典籍保护实质上是对其制作材料的保护,通过对古代典籍保护技术的梳理与研究,有助于我们继承与发展古代典籍技术的精髓,从而促进现代人的典籍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 ,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一笔巨大财富 ,它不仅对世界学术有着独特而宏富的贡献 ,而且对于今天的出版、文化事业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而曹之先生的新著《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正是通过对古代图书编撰的研究 ,力图总结其理论与方法 ,古为今用 ,推动当代出版文化事业的发展。这部《中国古籍编撰史》主要围绕古籍编撰学理论的发展历史、古籍编撰者、古代图书编撰的内容、古代图书编撰的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该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该书是填补学术空白之作。从相近图书的出版情况看 ,该书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