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制定了三次辞书出版规划.2013年的“第三次全国辞书出版规划”目标是建设辞书强国.要建设辞书强国,首先要在积极借鉴外国辞书理论的基础上创立我国本土辞书理论,其次要借出版企业进入市场之际培育良性发展的辞书业,第三应依托中国辞书学会等机构积极培养人才,从而尽快实现辞书强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汉语成语词典编纂出版与成语理论研究源于何时?它们各自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史?两者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关系?本文试图就掌握的资料作一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3.
陈翰伯同志对出版工作的重大贡献———《陈翰伯出版文集》补遗宋木文作者题记年初,在谈起《中国出版论丛》这套书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袁亮同志对我说,陈翰伯同志的出版文集太单薄了。这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书一印出,我便找来阅读,果然如此。手捧《陈翰伯出版文...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语言辞书是我国辞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娜分.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辞书的研究,总结经脸、发现问题、寻求对策,已成为我国当前少数民族语言辞书编幕出版及其理论研究非常迫切而又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本文论述了街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语言辞书的编幕出版特点,并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数字出版时代电子辞书因其特有的优势,使得大力发展电子辞书成为大势所趋,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从电子辞书的优势、发展困境与未来发展建议等方面探究电子辞书的发展,以期为电子辞书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来,我国的辞书出版在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现象--良莠混淆,难以分辨,质量低劣,抄袭剽窃,等等.其中有不问专业分工擅自扩大出版范围的原因,也有不顾编辑出版能力强行上马辞书项目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辞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以及知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通用化,理当顺应潮流,向适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多媒体出版转型.但政策缺失、资金匮乏、人才匮乏、技术难克、版权难维等仍是目前辞书多媒体化与规模化出版的瓶颈.出版人必须站位新媒体,树立新理念,正确处理内容标准、编纂流程、用户需求、技术支撑、平台构建等关系,创设国家、出版机构、社会平台与用户之间良性发展路径,开创多媒体辞书出版规模化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文心 《编辑之友》2003,(6):13-14
辞书是无声的老师,辞书是评判知识是否正确的准绳,辞书是人们学习、成长的好帮手。辞书出版是整个图书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工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辞书出版的现状如何?辞书出版将走向何方,带着这些困惑,笔者采访了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李伟国先生。文心:李社长,您是中国辞书学会的副会长,又是最权威的大型辞书《辞海》的副主编,亲自主持了1999年版《辞海》的修订出版工作。请问,您认为辞书出版的现状如何呢?李社长:现在的辞书出版,应该说总体的发展态势还是比较好的,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从铅与火到0与1——我国出版技术30年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中国的出版业技术经历了一个告别铅与火,走过光与电,进入0和1的时代变迁。近30年来,中国的出版业技术经历了一个告别铅与火,走过光与电,进入0和1的时代变迁。所谓的铅与火即是一个以模拟技  相似文献   

10.
11月25日,“放歌30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据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刘伯根介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以“放歌30年”为主题,出版了系列图书、开展了系列出版活动、推出了系列报道,构建以图书出版为核心,以活动策划为支撑、以新闻报道为延伸的舆论宣传网络,反映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编者语:1978—2008,中国出版改革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史。在其而立之年,本刊与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合作,尝试通过三期中国出版改革30年志的专题文章,从体制改革历程、技术沿革、版权贸易等三大块面系统地总结中国出版30年的变革发展情况。诚然,中国出版业30年的沧桑变化,并非三期  相似文献   

12.
许舒宁 《出版广角》2021,(14):63-65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对外汉语学习者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渠道,如果出版社抓住这个机遇,打造一部多模态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可将中国语言和文化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文章从融合教学资源、开发新技术、行业整合、出版盈利等多方面对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与出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辞海》的编纂和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峰 《出版史料》2003,(2):18-33
《辞海》是从1915年开始编纂的。这一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辞源》。《辞源》首创以字带词头的编纂法,使这种工具书兼具字典和词典的功能,开创了我国综合性辞书的先河。可以说,这在我国辞书史上树立了一座具有首创意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刘善涛 《编辑之友》2022,(10):106-112
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是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出版机构,辞书出版是其重要业务内容,两家出版社坚信“一国之文化常与其辞书相比例”,“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1]坚持“以改良吾国字典为己任”,[2]在编纂出版新型辞书、学生辞书、国音辞书、白话辞书、辞书删节本和改编本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由此推动了知识的普及,也为中国近代文化和语言的古今转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车闻 《出版参考》2007,(7X):20-20
本刊讯《新字典》是中国现代辞书史上的第一部汉语语文辞书,是一部中型汉语语文字典,其释义、附图、检索、附录等方面的诸多创新,是自《康熙字典》之后近二百年来在中国辞书学史上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字典,191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新字典》的编纂,得到了当时一些著名学者很高的评价。比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新字典》序中,把《康熙字典》和《新字典》择要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专栏的开设,为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首倡,但决非为其独占。有兴趣者尽可来此公共领域发声练音。只要实事求是,尽可来此解放思想——解放中国出版改革30年的思想,解放中国出版学30年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白冰 《出版参考》2021,(9):60-63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是2020年出版的一本汉语学习型词典,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汉语普通话中最基本的6683个常用词.该词典的编纂是对"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词典如何编写"以及"编写成什么样"的思考和回答,其出版将为汉语学习词典提供参考,也给一般语文词典的编纂和修订工作带来启发.本文对该词典的性质、规模、编写原则、词典特色等进行简单说明,并对词典的选题动因、编纂始末和编辑过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使用常用软件Word2003和Excel2003,从辞书全文数据中筛选出多字条目中被漏立单字条目的单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特大型辞书不断修订乃至定期修订,业已成为全球出版界的惯例,如今坚持"十年一修订"的《辞海》是个中翘楚。本文围绕特大型辞书的内容特点、编纂要求、生产流程及其对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编辑和作者队伍建设的影响与制约等,阐述应该从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及出版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化认识,建议在得到政府有力扶持的基础上,对与《辞海》配套的38卷《大辞海》也确立"十年一修订"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是中国辞书编纂出版的鼎盛时期.<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的出版,<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等四大语文工具书先后面世,国家组织人力、物力攻关,大型出版工程取得了划时代的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