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镶嵌图形测验(EVT)、注意广度测验和注意分配实验(采用单双重任务)作为测查工具,探讨男子摔跤运动员认知方式特点,及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摔跤运动员的注意广度、注意分配特征是否具有差异.结果发现:优秀男子摔跤运动员认知方式以场独立性为主,一般男子摔跤运动员认知方式以场依存性为主;场独立性摔跤运动员注意广度能力明显好于场依存性摔跤运动员;而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摔跤运动员的注意分配能力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2.
认知风格对篮球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认知方式是西方心理学确认的一个重要人格维度。不同认知方式教练员在教学中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不同认知方式的师生喜欢采取不同的教与学方法。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教练在训练中偏爱以运动员为中心,善于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和结构严谨的教学方法。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教练常强调自己的标准,喜欢结构不严谨的教学方法。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思维处于发展阶段,篮球技能水平较低,大部分处于基本功练习阶段。同时篮球是开放型运动,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肌肉感觉的模糊性和视觉观察的局限性给运动员的学带来困难。在篮球少儿洲练中.认知风格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篮球教学效果是否存在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不同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视觉搜索模式,揭示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认知加工策略及眼动特征,有助于更好的解释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实验采用Dikablis Pro头戴式眼动仪,以"专家-新手"为研究范式,10名二级篮球运动员、10名普通大学生作为被试,让被试观看实验材料同时记录专家组与新手组的运动决策和眼动特征.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体育运动中场独立性认知方式研究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研究,对体育运动中有关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特征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探讨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人格特征。本文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对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人格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男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为好强固执,独立积极;冒险敢为,少有顾忌。女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为外向、热情、乐群;轻松兴奋;信赖随和,容易与人相处。男女网球运动员都在Q2(独立性)因素上得分低,说明网球运动员在参与网球这项个人运动项目中,必须与人合作共事,都需要集体的支持以维持他们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人格角度对运动员人格进行个案分析及其差异性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个案分析中可以看出运动员人格建构的个体典型特征;在不同的运动特征中,运动员人格具有差异性,集体项目运动员的人格构念与开放式项目运动员的人格构念差异性显著,健将级运动员的人格构念与一级运动员的人格构念也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女子篮球运动员16PF常模标定及人格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我国部分女子篮球运动员16PF人格因素测试结果研究得出女子篮球运动员与全国成人女子在16种人格特征比较中有多项存在着显著差异,反映了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独特性;女子篮球运动员人格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高,希望成就超过普通人;运动健将与一般运动员相比,有5种人格特征存在差异,其中,稳定性、恃强性等因素差异显著,运动健将具有比赛所必需的人格心理优势;成为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需要通过多年努力,最佳运动年龄阶段在23~27岁。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培养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现实困境及发展思路进行了研究。认为体育院校项目扶持政策急功近利、竞赛制度缺失、培养目标定位存在认知偏差、人才竞争劣势、经费匮乏是制约体育院校培养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根本原因。高等体育院校应以扭转人才培养观念为先导,以整合纵向与横向资源为突破口,以参与高水平篮球赛事为杠杆,以拓展融资渠道为保障,推进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9.
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风格认可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镶嵌图形测验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体育专业学生的认知方式与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关系。发现体育专业的学生以场独立性认知方式者居多,专项为集体项目的学生更倾向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所认可的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同学生认知方式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16PF,通过对我国体院软网运动员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体院软网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及此项运动对运动员个性结构特点的要求.为网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科学训练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少年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论述了如何对朱芳雨等运动员少年时期进行选材和力量训练,使他们的身体素质迅速提高而又保持良好的身高增长趋势,适应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需要,最终进入高水平运动队,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2.
苏国培 《体育科技》2010,31(3):92-94
论述了罚球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罚球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罚球心理训练应从青少年抓起,从小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使他们进入高水平运动队后能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罗江波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231-232,218
通过对湖北省14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学校进行调查,找出造成学训矛盾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战毅 《体育科技》2011,32(1):70-73
从田径运动的实际出发,以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学与运动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力量表》对河南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对逆境应对认知力作定量测量,对运动员的逆境应对认知力进行客观评价,试图找出河南省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力的特点与规律,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田径运动员的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应对能力,提高竞赛能力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林驰 《福建体育科技》2010,29(6):33-34,3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研究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特质焦虑特征。研究表明: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各维度水平与其训练年限、文化程度、性别等密切相关,高水平网球运动员认知特质焦虑中的对方实力焦虑、失败焦虑和受伤焦虑显著低于普通运动员,比赛准备焦虑较普通运动员高。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高水平运动员的组织性应激影响因素,从组织层面更好地关注运动队和运动员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降低组织性应激对高水平运动员操作成绩的影响,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16名高水平运动员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出现的组织性应激反应进行深度访谈,使用内容分析软件QSR NViovo 11.0对采录的运动员谈话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运动员组织性应激影响因素可分为环境因素、个人因素、领导因素和团队因素等4类;其中领导因素(116)是运动员组织性应激的最大应激源,其次是团队因素(114)和环境因素(112),个人因素(58)最小;在二级指标中,教练员因素(96)对运动员组织性应激影响最大,其次是团队氛围(50)和选拔机制(43)。因此,呼吁运动队管理者、教练员等重视组织层面给运动员带来的困惑和压力,建议运动心理工作者就运动队组织性应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加大对运动员组织性应激的关注和调节,促进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和运动员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是一种特殊人才的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不仅关系到运动员个人的发展前途,更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运动员的调查和专家的访谈显示,我省在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尤其在制度的建立和监制上效果显著,使我省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文化课程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灵活性不够等。最后提出走训、技、教一体化道路,以"订单式技能培训"为理念构建运动员就业保障,学做一体的情景教学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晓军  李捷 《体育科研》2009,30(1):89-91
了解不同水平射击运动员的脑电α波特点,为射击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训练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级运动训练状态监控仪采集、分析了19名国家射击队运动员和19名广东省射击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的152个样本的脑电α波信号。结果:不同水平射击运动员的脑α波类型无显著性差异,但高水平运动员表现出了较高的协同趋势和稳定度;不同水平运动员的熵值及脑α波各类型主频熵值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奥运冠军与国家队、广东省队协同稳定度高的被试的熵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国家队认知型和优化型运动员的脑电α波主频与熵值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不同水平射击队员的脑电α类型仿向认知型,认识型可作为射击运动员选材的参考指标;高水平射击运动员的训练适应状态和竞技水平的稳定程度均优于低水平运动员;熵值可作为监控优秀射击运动员训练适应状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曾朝恭 《体育科研》2007,28(2):77-80
通过分析“胡凯现象”成因来透视上海高校的体教结合办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并对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上海各高校已形成自己的传统优势项目,并为上海市输送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还存在各校校领导对办高水平运动队仍然认识不统一、教练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竞赛体制建立问题、“学训”矛盾较为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