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教学论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新形势下 ,传统教学论已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和教学实践的发展 ,陷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困境之中 ,主要表现是教学价值观陈旧、理论框架封闭保守、学科体系僵化过时、研究方法单一。教学论在由传统向现代转换中的未来走向是建立开放的现代教学论理论体系 ,阐释教学论学科发展与转换中所面临的时代课题 ,实现以学为重心的教学论研究模式的转换 ,加强网络时代的教与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学论学科知识体系的累积和教学实验的发展,教学论在新世纪面临着学科发展与转换的新问题与新挑战。从未来教学论研究重心的转移和时代课题出发,可以析理出教学论的未来走向:建立开放的现代教学论理论体系、阐释教学论发展与转换的课题、实现教学论研究模式的转变;从现代教学论发展特点剖析,可以展望现代教学论的演进趋势:教学论的分化与综合、教学论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和客观化、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整合以及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民族化、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在20世纪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是从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转换的一个世纪,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理论基础由传统知识论向主体教育论转换;研究方向、理论格局从对教学过程各种规定性内容的考察向教学论元理论、元方法层次转换;研究方法从机械唯物论向唯物辩证法转换。如果说从传统走向现代是20世纪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主题,那么,全面、科学地构建现代教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将是21世纪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教学论发展,出现了多元互补、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趋势,同时,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教改实验和教学实践。这些对我国教学论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本土意义:1.重视国外现代教学理论的新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动态,并由单纯地介绍和翻译向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发展。2.促进了教学论研究和教改实验的结合。3.教学论研究出现了"求新"、"创新"的趋势。4.促成了教学论研究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着许多弊端。新时期教学设计重心的转移体现在设计理念、取向、视角等诸方面,而促进上述转变的主要因素包括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的广泛传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设计本质活动认识不断深化等。消化吸收、创新发展、整合融合将成为未来学科教学设计发展的“主旋律”与基本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二元对立到多元综合——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方法论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教育社会学方法论一直存在着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规范性研究与证验性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和谐论取向与冲突论取向、演绎性模式与解释性模式、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多方面的二元对立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教育社会学方法论正走向多元综合,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只有以多元综合的方法论为指导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被忽略的难题——论教育主体性的张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体性教育实验的现状有研究认为,我国教学论从传统走向现代,在三个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集中体现了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时代特征.其中一个方面就是理论基础由传统认识论向主体教育论转换,从知识论转向主体教育论,“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意义的转换”.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育实验正成为主体性张扬的重要途径,主体性教育实验成了教育实验的主潮:“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从调动学生自觉能动性方面展开教育实验;“小主人教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教学论教师主体论的观点相异,现代教学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一理论范型的转变不仅廓清了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中的诸多迷误,同时也使教学方法实践的重心由失衡状态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走向现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传统走向现代——论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世纪转换●裴娣娜我国教学论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转换研究主题和方法,以促进我国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并为构建跨世纪的教学论学科体系寻求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武器,这是我们面临世纪之交时...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史学若干基本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教育史学主要归属于教育学还是历史学?研究对象和方法为何?具有哪些功能?怎样研究和表述才合适?研究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教育史学工作者应怎样顺势而为?上述问题,教育史学界的同仁们多年来一直在思考.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明确主张学科性质史学论、研究对象三分论、研究重心下移论、理论方法现代论、学术传统继承论、学者素养要素论、未来发展多元论,以期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推动教育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