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是西方学术界“少数话语”的两种主要代表。近年来,一批被称作后殖民女性主义的批评家在二者之间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空间。她们批评西方女性主义的白人中心主义和本质主义, 寻求建立一种适应第三世界妇女文本的理论模式和阐释策略, 并从后殖民立场对西方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进行了新的解读, 本文从理论与批评实践两个方面对这种新的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是西方学术界"少数话语"的两种主要代表.一批后殖民女性主义的批评家在二者之间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空间.从后殖民立场对西方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进行了新的解读.<简·爱>作为女性主义的经典文本,它所包含的殖民主义话语一直没得到人们的重视.琼·里斯从不同视角对<简·爱>进行了重写.她的<藻海茫茫>揭示了<简·爱>中存在的帝国主义压迫,颠覆了勃朗特的殖民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3.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生态观与女性批评更多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对后殖民理论与生态女性主义的一种阐发,其强烈的解构性和批判性以及实践性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4.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的重要的一支,它是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20世纪中叶,女性主义批评迅速地成为一种新的批评理论风靡欧美的批评界,开拓了文学批评的新局面。女性主义批评突破了传统文学批评的范围,动摇了以男权为中心的性别定型论,用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西方文学传统。女性主义批评不仅仅是文学批评,它还是一种跨学科的文化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者是法国的西蒙·波芙娃。1949年,她出版了《第二性》一书,从性别的角度探讨了有关女性的若干理论问题,奠定了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基础。女性主义批评在实践上为自己确…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批评是当下学术研究中最有影响力、发展最为迅速的理论之一,它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在引进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变化,文章将从后殖民批评是西方理论还是东方理论、后殖民批评是否适用于中国语境,以及由反本质主义、消解中心变为本质主义、建构新的中心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后殖民批评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6.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殖民主义可谓是当今的热门话题,而后殖民主义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结合形成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使学批评领域更加丰富和新颖。这里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汤婷婷的经典之作《女勇士》进行批评实践,给予这位处于双重化边缘的作家及作品一个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始于西方。中国的女性主义批评,在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发生碰撞、组合的过程中,出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红楼梦》辩证的女性观,对西方现代女性批评要素具有调和与补正功能,为我们建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现代女性批评理论体系,昭示出一条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和生态批评都堪称当今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它们都产生于解构主义的文化背景,并受此影响解构中心主义、呼吁文化变革;另一方面,它们之间还两两结合,产生了新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而这些新理论又促进了女性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在七八十年代成为西方电影界一种重要的理论批评流派。它的生成和发展吸收了精神分析学、语言学、符号学、阐释学以及后结构主义等一系列学科的理论要素。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与批评也开始受到中国电影评论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斯皮瓦克是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浪潮中的代表人物。她关注统治结构中被边缘化的他者,主张不能因为民族、性别、肤色等因素而放弃文化批评的权力,并通过策略性本质主义的批评策略来颠覆性别的、文化的、种族的等级秩序。斯皮瓦克对第三世界女性差异性的分析,揭示了白人女性主义者的特权意识和帝国主义权力话语的霸权本质,实现了对第三世界女性的再认识。斯皮瓦克的批评思想和方式为我们研究西方或白人文学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是20世纪重要的批评流派之一,它将矛头指向父权制度和男权中心文化,提供了一种基于女性价值的理解世界、理解生活的新方式,成为后现代语境下反主流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核心问题是妇女阅读、女性写作和文学史的重建,三大批评场域的研究,共同呈现了西方女性主义对父权逻辑的解构和自身理论的建构过程,对女性主义批评主体性的建构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发展至今仍然是当下社会文化批评的焦点之一。以雅克.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理论冲击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的所有文化领域,女性主义也不例外。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解构主义理论在颠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理论基点上高度契合,并且女性主义理论在其影响下也进行了一些自我建构;同时解构主义理论反本质、反权威等理论主张使得女性主义自身也面临解构的危机,女性主义理论陷入了焦虑与矛盾之中。面对这种矛盾,女性主义重新改写策略和政治规划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进入21世纪,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力清理文本和文化中男性中心观念、重评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之后,步入到更加理性地建构中国本土女性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之中:就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本土化问题、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源问题,寻求女性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等问题展开积极探讨。本期刊出的这组女性主义的文章,《性别与经典的缺失:论晚明女性诗歌送本》这篇译文从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源的角度,探讨1550—1560和1620—1630年间两次比较集中的女性作品选集出版事件在编排和评介两方面的异同,揭示除了商业兴趣以外,男性和女性选编者在编辑和挖掘女性诗作上存在的差异及原因。《论日常生活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意义》从寻求女性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的角度,论证日常生活视角的引入和对众多日常生活理论资源的借鉴、吸收和转化,是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获得时代感和焕发生机的有效途径。《处于边缘的女性》致力于清理文化中男性中心观念,通过深入考察王朔笔下的女性形象,对王朔潜意识深处的男权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与解构主义的相遇既具有时间的偶然性,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作为一种批评方法,解构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互相依赖,互为策略.从女性主义与解构主义的相遇,到两者的契合,再至两者的分道扬镳,女性主义批评与解构保持着既连续又断裂的关系.在后现代语境下,解构以其自身的理论张力对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后殖民理论思想来源复杂,关注和反抗一切权力话语是其理论所指。后殖民理论登陆中国后,催生了中国式的后殖民批评。有必要探讨中国后殖民批评中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必须坚守自己的阐释权;他者是一个镜像,应把殖民话语与纯粹知识分开;全球化提供了本土文化创造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理论思想来源复杂,关注和反抗一切权力话语是其理论所指。后殖民理论登陆中国后,催生了中国式的后殖民批评。有必要探讨中国后殖民批评中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必须坚守自己的阐释权;他者是一个镜像,应把殖民话语与纯粹知识分开;全球化提供了本土文化创造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刘思谦先生主要致力于女性学研究学科建设的理论思考,她广泛地吸收、借鉴20世纪后半期众多的学批评理论的合理成分,认真分析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思潮的特点与得失,强调我们的女性批评应该站在我们自己的本土的、主体性立场上对西方女性主义学批评进行选择和扬弃,以综合与超越的自觉意识进行女性学研究的具体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结合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的一种方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斯坦贝克的《菊花》和劳伦斯的《菊花的清香》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解读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相似心路历程,旨在体现男权社会下女性和自然的困境以及男权统治在女性压迫和自然压迫两者中所起到的类似作用,旨在加深人们对这两部作品的理解,发掘并解读那些蕴含生态意识的经典文学作品对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构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论述了后殖民理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警示意义。即警示当前西方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威胁、警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示中国通俗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心理等。  相似文献   

20.
后殖民女性主义以其强烈的批判性直指西方对东方的知识霸权。它揭露了西方知识霸权的生产机制,解构了西方女性主义的分析范畴———"妇女",质疑西方女性主义的方法论,揭示出帝国主义和父权制是相互勾结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把西方女权主义惟一关注的"性别压迫"拓展到"性别、族群、阶级压迫"的三维空间,凸现出性别压迫与其他形式压迫的相互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