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田进 《传媒》2016,(2):8-10
我与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有着深厚的渊源.记得在2003年,我同原国家广电总局的同事有幸参与了这个纪录片节(当时叫广州纪录片大会)的策划与创办,亦见证了它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经过13年的品牌积淀,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呈现出强大的国际传播效应和市场聚集效应,成为中国纪录片人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同行碰撞思维、交流创意、探索艺术的重要平台.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办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在国际上,纪录片的商业化早已成气候.中国的纪录片行业起步较晚,然而近几年来,开始提速发展,从2010年原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标志性政策的出台,到后来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扶持资金的出台与落实,从《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现象级作品的传播到2016年中国纪录片市场的50多亿收入来看,中国纪录片在"冷静"了多时之后,先后迎来"春天"、走进"盛夏",热度前所未有.行业的进步往往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繁荣,也离不开将各方资源连接起来的"好平台"助力.2016年12月12日-15日, 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召开,《传媒》作为受邀媒体持续关注,笔者连续两届参与报道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一直对其集政府背景和国际化的运作模式以及高度市场化的平台属性于一体而深感好奇.这个平台是如何运作的?中国纪录片行业的发展又需要怎样的"好平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副秘书长张鹂.  相似文献   

3.
赵青 《传媒》2017,(6):22-24
2016年12月15日,纪录片《我只认识你》在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获得了“年度最佳纪录片”“最佳纪录长片”以及“最佳国际传播中国纪录片”三项大奖。感谢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对这部纪录片的肯定。评委会主席、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刘效礼将军说:“全世界的男女老少都应认真地看一看《我只认识你》,以应对人类老龄化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传媒》2017,(6)
本刊讯 (记者 冉然)自3月15日起,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评优单元、展映单元、纪录片商店和"中国故事"提案全球征集正式启动.可进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官方网站(www.gzdoc.cn)进行在线报名.  相似文献   

5.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2010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以山地民族、原生影像、人类记忆的延续与传播为主题,举办了玉昆仑奖国际纪录片评选、高峰论坛、国内外优秀山地纪录片展播等活动。在本届玉昆仑奖国际纪录片评选中,共有35个国家的511部作品参评。来自美国、加拿大、乌拉圭、俄罗斯、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十四位国际评委作为  相似文献   

6.
李栋 《传媒》2016,(2):11-14
201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全新升级,为期4天的节展内容丰富、规模空前、嘉宾云集、成果突出.本刊记者穿梭于各个会场,看到的是国内外的纪录片人在这个平台上畅意地交流与互动,他们分享经验、展示作品、意向投资、合作签约,同时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热爱纪录片的嘉宾、观众,他们在这里聆听制作人的分享,观察纪录片的动态,体验各类纪录片的魅力,广州纪录片节显然是热爱纪录片群体的一次盛宴.  相似文献   

7.
历经13年的发展,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专业化纪录片节,也是国内唯一具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纪录片产业平台,全面促进了中国纪录片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有效带动了纪录片专业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大力推动了中外纪录片的交流、交易与合作.本届纪录片节呈现以下四大亮点.  相似文献   

8.
冉然 《传媒》2017,(6):16-16
本刊讯(记者冉然)自3月15日起,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评优单元、展映单元、纪录片商店和“中国故事”提案全球征集正式启动。可进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官方网站(www.gzdoc.cn)进行在线报名。据了解,报名参加评优单元的影片,要求2015年1月1日以后制作完成;报名展映单元的影片(日常专题影展除外),须在2016年11月1日以后制作完成;报名国际首映的影片。  相似文献   

9.
<正>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13日在广州图书馆开幕。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59部/集作品参展参评,让这个有13年历史的国际纪录片节在征片数量和覆盖范围保持亚洲同类节展首位。据悉,这些征集的纪录片中,有200多部曾在国内外影展有获奖、入围或参展记录,作品多数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美国等拥有悠久电影或纪录片传统的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纪录片产业迎来关键机遇期,未来国家将采取多种措施扶持纪录片产业发展。”在2014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传递了这一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作品的热映,纪录片这一看似不具备市场属性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地走进大众视野、走向交易市场.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也离不开市场的推动与助力.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诞生于开放的广州,以其天生的市场属性助力我国纪录片行业的发展.2016年12月12日至15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承办的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成功举办,共吸引了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59部/集作品参评参展,参会人数2376人,561家中外机构就联合制作、海外销售、版权交易等项目意向签约金额3.96亿元.  相似文献   

12.
刘阳 《新闻战线》2021,(1):85-85
近日、体育题材纪录片《棒!少年》在院线上映,以流畅的剪辑、动人的故事呈现引发热议。在不久前举行的202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该片被评为评审团特别推荐优秀纪录片,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国产纪录片的关注。纪录片被称为“时代影像志”,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风味人间》在全周期运营、为品牌增加更多营销触点和国际传播等方面都作出了大胆尝试随着互联网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变化,纪录片作为一种高价值的文化产品也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内容创作、传播形式、运营模式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近年来全力推进纪录片的新媒体价值,还提出了"将纪录片和企业品牌结合,以纪录片为载体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更好地发挥纪录片的历史价值"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石琳 《新闻大学》2006,(1):122-123
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是目前国内唯一专业纪录片营销平台。它集纪录片评奖、销售、国际合作、展映与一体,是国内纪录片市场的新气象。第三届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于2005年12月初在广州闭幕。从规模与实际成果来看, 大家都看到了大会的成长及其实际付出的努力。在目前国内纪录片市场尚未发展成熟的今天,这样的营销平台的搭建与国际合作机制的引进,无疑为国内纪录片市场打了一支兴奋剂。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2月14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举办的"CDRC前沿发布暨纪录片的全媒体与全球化传播高峰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DRC)受邀进行了"CDRC前沿发布"——2016年中国纪录片年度权威数据发布,对2016年中国纪录片业态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整体概览和深度观察.  相似文献   

16.
2016年12月15日,纪录片《我只认识你》在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获得了"年度最佳纪录片"最佳纪录长片"以及"最佳国际传播中国纪录片"三项大奖.感谢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对这部纪录片的肯定.评委会主席、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刘效礼将军说:"全世界的男女老少都应认真地看一看《我只认识你》,以应对人类老龄化的到来."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知名导演、制片、编剧柯文思说:"本片抛出了一个已成为全球问题的话题.当我们从越来越长寿的生命中受益时,也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我们的精神状况跟不上身体状况.这种令人心碎的情感旅程进入一种需要密切观察的状态时,教会我们所有的人,要相信坚持和爱的力量,相信夫妻关系可以经得住最艰难的考验."当然更应该感谢的是这部纪录片的两位主人公——我的叔公树锋和叔婆味芳,是他们的爱触动我们想做这部纪录片,是他们的爱成就了这部纪录片,也是他们的爱让更多的人拥有和传播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东南传播》2020,(4):140-141
国家广电总局推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题材纪录片、理论节目创作3月31日,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召开"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题材纪录片、理论节目沟通推进视频会。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党组关于推进重点纪录片创作的工作要求,从提高政治站位、努力拍出精品、开拓国际视野、网上网下同频共振四方面加大力度,提升质量,确保进度,努力推出精品力作。下一步,宣传司将在保障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8.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9月,全国各大卫视相继推出了纪念抗战胜利的专题片、纪录片。深圳卫视推出的8集纪实专题片《赤子功勋——华侨抗战纪实》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中国纪录片领域国家级国际性大展——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赤子功勋》在几百部抗战70周年特别节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国家级大奖"金红棉奖"特别奖。  相似文献   

19.
王培杰 《视听界》2011,(1):58-61
纪录片在文化产业战略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传播价值和潜力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 与其他影视产品相比,纪录片有信息量丰富、跨时空、跨文化传播的特征,有助于树立和展示国家形象,进行跨领域交流。优秀的纪录片能产生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并具有相当的国际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20.
走向世界的中国纪录片——透视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于2004年1 2月8日至11日在广州召开,这是2003广州国际纪录片学术研讨会的延续。本次大会的宗旨是“进一步建立中外纪录片交流的平台;与国际纪录片电视机构制作人、投资商、分销商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促进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主题是“青少年儿童的故事”——今日青少年儿童的生活,成长的道路以及社会如何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11 5部影片参加了评选项目。在4天的时间里,大会成功组织了纪录片展播、评奖、展映、论坛、交易等多项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