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今年4月6日,四川省达县、南充、万县、涪陵4个地区新华书店在四川省南充地区联合举办了为期3天的“南充图书年画看样订货会”。来自全国37家出版社、14个发货单位和四川地区150多个县级新华书店的同志参加了订货会,3天时间成交额突破了1000万码洋。其中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等3家出版社年画、挂历的订货,达270万码洋,上海、湖南、天津等省市出版社的订货量也令人满意。图书看样订货会是近年来图书发行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但是,由销货店直接的、主动地  相似文献   

2.
落实总发行责任张有能自从进行图书发行体制改革以来,“社店关系”(出版社与发货店的关系)一直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直至今日,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社店关系”还是没有真正理顺。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许多发货店的订数大幅度下跌,又一次使“社店关系”处于比较紧张的...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发行协会在去年11月结合秋季图书交易会和天津图书批发市场开业,对二渠道 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市场扫描。从中发现,集个体书商在经营意识、经营手段等方面具有以下特色: 其一,在经营意识上强调“快”字当头,快进、快出,快结帐、快件发货,抢先占领市场。 其二,在经营方式上,一律现金交易,一手钱,一手货,或以货换货等方式进行交易。在选择包发品种时,极其谨慎,通常先将书稿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并作一定的市场调查,再考虑发货对象。  相似文献   

4.
有人戏称目前书界是“三多一少”:订货会多、库存多、退货多、回款少。以前订货会的重点是吸引书店参加,现在许多订货会缺书店还缺出版社。订货会是社店双方的游戏。吸引出版社又吸引书店的订货会才是成功的。目前国内公认的有四大订货会:一是北京订货会;二是沪版订货会;三是大学版订货会(会议全称是“全国大学出版社发行工作研讨会暨图书订货会”,以下均简称为大学版订货会);四是地科联订货会。前面两个订货会的举办单位是固定的,举办城市也是固定的,应当承认,这两个订贷会的吸引力最大,会议本身有了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中原书市暨’95新华书店(中南片)订货会于10月14日至22日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28家省级发货店和560家基层新华书店的代表参加了这次图书交易活动。湖北省新华书店首次以发行集团整体形象展现在书业界同仁面前,显示出较强的整体实力与竞争能力,书市订货总码洋3229万元,其中鄂版图书1600万元,在中南片居省级发货店第二位。 中原书市是全国新华书店六片订货会会场之一,为展示集团优势,把握好这次图书订货会的机遇,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湖北省图书发行集团总公司  相似文献   

6.
精彩问答     
在“大学出版社与陕西高校教材建设座谈会”上,教材科和发行部门的代表提出:大学社要规范渠道,约定发货折扣,防止打折扣战。教师和教材科不是折扣的受益者。中间链不太严谨,教材和供应结合不太紧密。给卖盗版的供货商不结款,发行上对于不守规则的不发货。校方每年给教材科下达利润指标不太合适,这容易出现“教材价格虚高”现象。出版社应让利给教材科,以减清学生负担,不要只对书商让利。出版社一般要求先货后款,而对书商则采取先款后货。高校教材科无法做到先货后款,只能更多选择书商的教材。教材科的功能不应仅仅定位于教材的分发,教材科要…  相似文献   

7.
据称,第七届全国书市在历届书市中创造了几个“第一”,具有前六届书市所没有的几大特点。在我看来,由新华书店(集团)全权组织订货则是本届书市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在订货大厅,各出版社的图书均由省级发货店代理征订,省级店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山东省新华书店系统的连锁经营工作,省店确定在威海召开的预备订货会上尝试实行统进分销的办法,出版社按协商折扣对省店发货和结算,省店对销货店统一配送图书,销货店不再从出版社进货。 据省新华书店董事长张士宝说,实行统进分销的方法,是省店首次尝试这种经营方式,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省内书店更好的经营。之所以考虑由省新华书店统一进图书,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大型图书批销中心的相继崛起,出版社图书的推销方式和销货店的货源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目录征订和各种订货会的部分功能被大型图书批销中心逐步取代。这些依靠政府支持,依托省市店强大财力支撑的“中盘”,一般备货多达3万余种,巨全部实现微机管理,起到了图书市场“蓄水池”的作用,成功地在出版商和零售商之间架起了一道坚固、实用的桥梁。对销货店来讲,到这里进货直观、轻松;对出版社来讲,这里吞吐量大、发货方便、结算快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这些大型图书批销中心目前还没有一种…  相似文献   

10.
图书订货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近15个年头的历程。它以现场看样订货直接交易取代看目订货中间代理,对几十年一以贯之的“隔山买牛”式的书目征订方式而言无疑是一种改革,对计划经济下“一店经销全国”的垄断式经营体制而言也是一种挑战,显示出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就即将于新世纪之初举行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而言,它的前身是“首都图书交易会”,首届仅有44家出版社、290名书店代表参加,订货码洋也只有676万元;到2000北京图书订货会,出版社设置摊位达750余个,住会正式代表有3 500余人,几乎全国的出版社和地…  相似文献   

11.
图书储运工作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储运工作经验点滴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部副经理刘志秀图书储运工作是整个图书发行工作的重要环节,其宗旨就是准确快捷、服务周到。随着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化,出版社自办发行量都在增长,直接向各渠道销货店供货量大幅度增加,发货频繁。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各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2006年第十九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已确定于2006年1月7~11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展场面积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的华文图书交易盛会。据悉,本次订货会在延续邀请海外华文书店参会的同时,又增加了两个新亮点:首设“全国书稿版权交易会”为了解决普通作者出书难和出版社好稿难寻、稿源不足等现实问题,2006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决定在订货会期间首次增设“全国书稿版权交易会”。据承办单位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交易会采用多层次、全方位的书稿版权交易模式,在订货会设立特定展区,由出版社、版权代理机构、中介服务组织以及其他…  相似文献   

13.
“看样订货会”是80年代中后期出版社的自办发行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看样”为旗号的订货会在中国图书市场存在了十多年,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成为中国书业的一大特色。现今,订货会的订货功能已经大大降低,新兴的寄销制是根本性的原因。近几年出版社对书店大...  相似文献   

14.
图书发行实行多渠道,提倡出版社自办发行,对解决读者“买书难”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许多专业图书,书店因种种原因,往往订货不多,不能满足读者需要。出版社由于了解图书内容质量和出版意图,通过宣传推荐、对口征订、邮购供应等一系列措施,弥补了书店供应的不足。但是多渠道发行的发展,也产生一些矛盾,从浙江省目前十个出版社自办发行的情况看,社店之间不同程度地出现以下矛盾:一、出版社利用30%发行折扣,给读者订购单位折扣优待,特别是给作者单位优待折扣,由他们在系统搞发行,同时用提高发货折扣的办法,在集体、个体及新华书店系统内搞批发、  相似文献   

15.
大学版协发行工作委员会于1999年9月1—4日在郑州市召开工作会议,来自六大区的发行委员考察、磋商了召开大学出版社发行工作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图书订货会的有关工作,研究讨论了组建新一届发行委员会的原则、办法及工作计划。会议确定于1999年12月上旬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全国大学出版社发行工作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图书订货会。这次大会由大学版协主办,大学版协发行工作委员会承办,河南大学出版社、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河南省图书代办站协办。会议要求大会做到“五个统一”“三个不搞”,即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宣传、统一纪律…  相似文献   

16.
一个规模较大、产(出版社)销(书店)直接见面的图书看样订货会,于2月21日至26日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这是中国图书联合公司为配合新华书店建店50周年纪念活动、提供展销货源而举办的。参加订货会的供货出版社共74家,展出样书约8000种。到会订货的有省、市、县新华书店,各地图书发行公司和集体分店共150多家,400多人。  相似文献   

17.
在《关于推行图书多种购销形式的试行方案》中,作了这么一条规定:“出版社对基层国营书店、集体、个体书店……的批销折扣,应与发货店对基层书店的发货折扣一致。”这个规定是国营、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浙江版图书更好地为我省建设“两个文明”服务,充分调动书店和出版社两个积极性,我们社、店联合建立了本版书的发行实验点。做法是:选择一个市店(衢州市店)和一个农村店(海宁县店)作为本版书发行实验点。凡是浙江三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在这两个店做到大力宣传,积极发行,充分满足读者需要。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和省书店的有关业务人员,可以到这两个店参  相似文献   

19.
为了为明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准备充足的少儿读物,不久前,全国9家少儿读物出版社联合8家发货店,分别在华东、华北、中南、西北、东北举办看样订货会。接待了千余名基层书店(门市部)的代表,订出图书600余万册,码洋900余万元。这次订货会有三个特色: (一)由于订货会是分地区举行,每一所在地区的出版社和发货店,担任该地区的东道主,负责筹办本地订货会,邀请本地区的书店参加。这样,基层店可以在就近地点  相似文献   

20.
各社好书进浙江 1996年万象伊始,一场别开生面的征订会,在浙江省新华书店的组织下,先于北京的全国最大的图书交易会召开了。未到早春二月的杭州,虽然寒气袭人,订货会场却暖意融融,生机勃勃,这不仅得力于天时地利,更重要的是有一个体现发行改革正确思路的响亮动人的口号——“名社好书进浙江,浙江当好代理商!”近年来,极力以大手笔作大文章的浙江省新华书店,变单纯“赶集”为“造市”,这次请来了京沪及全国各大门类的名牌出版社35家。饶有兴味的是这35家出版社不是先由省店凭印象选择,而是由基层店根据门市销售、常备书目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