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刊讯安徽展团于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签订版权贸易合同233项,其中买进162项,卖出71项,涉及图书382本;达成版权贸易意向352项,其中买进160项,卖出172项,涉及图书438本;达成合作出版意向20项,涉及图书32本。这是安徽省出版界历史上签订合同数量最多的一次,输出数量的大幅度攀升,也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的初步成效,是安徽省出版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结果。有备而来:寻求合作展示形象具有浓郁安徽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安徽出版业的优势,为了让这种优势在输出洽谈中变成合同,安徽省把10多家海外出版社作为输出版权的重点合作对象…  相似文献   

2.
第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于96年8月30日至9月4日举行。参展商超过往届,达802家,其中国内430家、国外372家。成交项目2000余个。广西接力、美术、人民、教育四家出版社成交36种:卖出8种、买进28种。万达版权代理公司代理北京、山西、贵州、广东、广西出版单位版权贸易134种:卖出12种,买进122种。  相似文献   

3.
成立于1989年的译林出版社作为以出版外国文学、社科图书为主的出版社,版权工作占据了重要地位。近十年来,译林社对外版权贸易逐年增长,出版社在江苏出版界中设立了唯一的版权科,自1998年以来每年引进海外版权100多种,有力地树立起“译林”品牌,获得了业内与社会的好评,版权科先后荣获全国及江苏省对外版权贸易先进集体称号。译林出版社在近几年来图书市场疲软,特别是文学书不景气的状况下仍然保持销售码洋的增长,与积极引进海外优秀图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出版社的版权从业人员是出版社与海外出版商进行版权贸易的中间环节,其工作侧重于提供相关出版公司的图书信息、洽谈版权条件及执行合同,此外还要承担版权贸易合同登记备案、版税的  相似文献   

5.
出版社的版权从业人员是出版社与海外出版商进行版权贸易的中间环节,其工作侧重于提供相关出版公司的图书信息、洽谈版权条件及执行合同,此外还要承担版权贸易合同登记备案、版税的汇付和收取等工作,即出版社的版权经理人更多行使的是行政职能。但我认为优秀版权经理人更应将自己的工作职能定位为海外市场开拓,因为做版权就是做市场。  相似文献   

6.
对外版权贸易是指我国的出版社与海外出版商及版权所有人之间就版权的转让所进行的交易。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的出版社向海外的出版商出售出版权;二是我国的出版社从海外出版商或版权所有人手里引进和购买版权。对外版权贸易业务在我国的开展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而真正取得长足的进步则是在90年代以后。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对外版权贸易业务取得了丰厚的业绩,但与此同时亦不乏问题的存在,对这两个方面加以认真的总结和客观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对外版权贸易持续、健康、协调、稳定地发展不无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的版权贸易工作起步较早,但前些年主要停留在卖出高于买进的阶段。1996年秋季我从国外留学归来,先后在省内的两家出版社工作。由于我出国前在出版界供职多年,出国后又一度从事过与编辑工作相近的职业,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很希望我发挥这一优势,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做一做版权引进的工作。两年来,我多次与外商接触,并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北京出版社及所属专业社的对外版权贸易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从1990年1月到2000年12月底,出版社与海外的出版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216项(对外输出版权118项,引进版权98项)581种,其中输出版权155种,引进版权426种;实现利润616.63万元,其中引进版权利润476.63万元,输出版权利润140余万元;版权贸易合作的范围已扩大到美、英、德、法、日、瑞士、芬兰和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9.
刘叶华 《出版参考》2009,(22):22-22
我从事版权贸易工作已有年头了,现将版权销售过程中的工作实践和工作心得,与大家分享和交流。一、建立海外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出版系列图书项目为了将“走出去”的战略规划落到实处,使出版物尽快走进海外主流图书市场,我社积极利用各种机会与海外出版社洽谈交流,寻找版权合作机会。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版权贸易工作已有年头了,现将版权销售过程中的工作实践和工作心得,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一、建立海外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出版系列图书项目 为了将"走出去"的战略规划落到实处,使出版物尽快走进海外主流图书市场,我社积极利用各种机会与海外出版社洽谈交流,寻找版权合作机会.  相似文献   

11.
我社在版权贸易方面获得新闻出版总署表彰,图书贸易平均一年五六十种,2007年达到100种.在数量上,卖出大于买入.在交易额上,版权收入大于支出,实现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2.
借船出海,实现国际化——清华社版权贸易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国际合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十年间先后与海外上百家出版公司和科技教育机构进行版权贸易、合作出版等。迄今为止,共引进海外版权超过2000项。其中,2001年版权引进400多种,2002年版权引进约700种,连续两年位居北京市版权引进量首位。版权贸易领域涉及到我社出版的所有学科领域和不同的出版层次。因此,开展版权贸易,引进海外的出版资源一直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国际化的重要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我国出版实力的增强 ,图书版权贸易作为一种科技交流的手段和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越来越受到地方科技出版社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加入WTO后 ,我国的版权贸易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如何把握机遇 ,把版权贸易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成为摆在地方科技出版社面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即对我社图书版权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思路作一梳理 ,希望对同行有所启示。   一、我社版权贸易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我社的图书版权贸易工作开始于 1990年。当年是在对版权贸易的作用尚没有充分认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与海外国外的版权贸易相比其他商品,显得十分萧条,很不活跃,参加国际性书展,展览意识浓,经营意识淡,与国家整体经济贸易的形势很不协调。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近年来开始重视图书版权贸易。他们一方面积极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卖出版权。  相似文献   

15.
据人民日报9月5日讯,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办20年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图书版权贸易顺差。其中,已签约的版权输出合同实现历史性突破,共达成1096项,比去年增长98.2%;版权引进合同为891项,比去年增长6.7%,版权输出与引进之比为1.23∶1。这一成果实乃可喜可贺。但细琢磨之,笔者认为不可高兴过早。首先这只是BIBF20年来首次在会展期间实现了版权贸易顺差,不是我国今年全国各地出版社总的版权贸易的顺差。其次该顺差只是输出量的顺差,版权输出量与引进量之比实现了1.23∶1的历史最好成绩,远非版权贸易质的顺差——版权输出创汇额超过版权引进…  相似文献   

16.
从源头讲,我社第一本版权贸易的图书是从输出开始的。我社原名中国审计出版社,主要出版审计、会计等图书。1997年前后,台湾的五南出版社(后改名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引进了我社的一本《审计学》。由此引发的积极从事版权贸易的热望,一直延续至今。2001年我社改名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成立了对外合作部,并提出了"高起点、借平台、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和思路。2003年,在大力开拓引进版权的同时,向韩国成功输出《纵横舌辩101策》,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图书销售呈疲软状态,但对外版权贸易特别是引进版权却出现大幅度上升态势。据有关资料统计,1995至1999年这5年间,我国通过出版社开展的图书版权贸易共约22800余项,其中引进版权就占20900余项,年平均增长50%左右。其引  相似文献   

18.
我们是怎样开展对外合作的周月梅,田秀玲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大学出版社中比较早地开展对外合作的出版社之一,近年来,在图书贸易、版权转让和合作出版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努力开发外向型选题,是对外合作的前提北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为我社开发...  相似文献   

19.
1996年是为实现“九五”及2010年目标打基础的起步之年,也是出版工作向优质高效阶段转移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在中国出版成就展、中国少儿出版物成就展中,湖北省连获“双佳”;在第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版权贸易成果喜人,签订和兑现版权贸易合同9项,达成意向30项,全年又有100多种图书对外合作出版或签订版权贸易协议;在第七届全国书市上,实现订货3314万元;中共中央宣  相似文献   

20.
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两岸三地的合作出版,随着各方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程度的不断提高,成就日益显著。世界华文出版问题的提出,是顺时应势,水到渠成。我国出版界作为世界华文出版事业中一支重要力量,近20年来的发展引人注目。特别在国际贸易业已成为新的生长点,从北京第五届国际书展开始,我国大陆买进版权首次超出卖出版权数量,去年购进版权约在3000项以上,一些眼光独到的出版社,在购进国外版权方面屡有大手笔,版权代理机构也日趋活跃,已开始走上国际版权贸易舞台进行商业运作。随着国外优秀读物和畅销书在我国大陆迅速翻译出版,使出版界捕捉国际同行最新动向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