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石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无与伦比的一个重要宝库,也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圣地。 自从1900年在甘肃敦煌石窟发现了藏有五万余件藏经遗书以来,至今已整整一百年了。它那丰富的经典和艺术宝藏震惊了世界,这一百年来吸引了东西方学者纷纷前来朝圣。倾注于研究,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敦煌学。 提到敦煌的文化艺术,都知道是指大量的壁画、彩塑像、石刻像和丰富的佛经宝藏。著名的曲子词、变文就是从这里发现的。这个发现对于我国唐五代的词的起源及其发展提供了许多实据,人们因此把它称为“敦煌曲子词”。对于敦煌遗书的偶然发…  相似文献   

2.
随着敦煌藏经洞于20世纪初被打开,敦煌写本曲子词文献整理研究不仅日益成为“敦煌学”的研究热点,而且中国词学研究也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时值本世纪末年,敦煌曲子词文献整理研究已走过了一段与20世纪同龄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也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在即将进入21  相似文献   

3.
在“敦煌卷子”中,除佛经之外,还有不少史籍、方志、杂家、书契、医学、文学。艺术等杂著。其中有一百多首唐代无名氏所作的词,即“敦煌曲子词”,简称“敦煌词”。敦煌卷于中的医学著作,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细致的学术研究。马继兴先生主编的(敦煌古医籍考释》分医经、五脏论、诊法、伤寒论、医术、医方、本草、针灸、辟谷服食杂禁方、佛家道家医方、医史资料等类,并进行了全面考释,可以说将敦煌卷子中的医药学内容基本搜罗无遗。最近,南京大学敦煌研究专家高国藩教授将三首有关医学的曲子词,交我解释。这三首“敦煌曲子词”所…  相似文献   

4.
以栖霞飞天著称的“东敦煌”在南京发现,使中国西北部的华夏敦煌宝库,在东部地区得到呼应,引起国内外敦煌学者的广泛关注。敦煌学家们认为,栖霞飞天的面世,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宝库,更是填补了敦煌文化向东传播的一段空白,揭开了敦煌文化是如何传到日本的“路径之谜”。 敦煌学研究专家黄征告诉记者,飞天从印度起源,经过阿富汗和新疆龟兹石窟,辗转传入敦煌,并逐渐向东传播。根据目前所发现、掌握的资料考证,早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佛教便开始传入新疆地区。大约在魏晋十六国时期,人们开始在甘肃等地区开凿石窟,从而把飞…  相似文献   

5.
1900年,当被人们发现和重新认识敦煌藏经洞和千佛洞遗迹以来,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各国学者对敦煌发现的新资料进行了范围广泛的多方面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国际学术界逐渐形成一门新学科——敦煌学。但是,有关敦煌学的概念和范围、敦煌学的历史和分期,以及如何从理论上系统总结和研究敦煌学的发展和演进过程,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歧义和争论,更缺乏总结性的专门论著。因此,林家平、宁强、罗华庆合著《中国敦煌学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并为敦煌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敦煌藏经洞遗书于1900年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使后人看到了古代社会的山河旧样、人间万象;看到了历尽沧桑的九州方圆、往昔岁月的阴晴圆缺。甘肃是敦煌的故里,是甘肃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敦煌这颗璀璨的文化艺术明珠。作为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深入挖掘本地出版资源,揭示敦煌历史的千古之谜、文化珍秘。在几十年的敦煌类图书出版历程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图书对敦煌遗书文献方面的研究做了细致的缀述与诠释。 其中对敦煌遗书进行了综合整理研究的《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上、下),收录了著名敦煌学家周绍良、任继愈等人研究佛经、典籍、科学文化、语言文字、民俗民风、河西史地等方面极有见地的论文43篇。此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对敦煌遗书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专题研究方面,《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是我国第一个敦煌文学作品选注本,填补了宋代以前讲唱文学的空白。由周绍良、颜廷亮著的《敦煌文学》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另外一本《敦煌文学概论》则在敦煌学的界定、分类、艺术风格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在对敦煌  相似文献   

7.
一、缘起本世纪初敦煌遗书的发现,为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历史、文学、宗教、哲学、语言文字、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珍贵的资料。由于种种原因,近5万卷敦煌遗书,流散世界各地。为了研究的方便,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编制了数十种有关敦煌遗书的目录、提要或索引,其中,以商务印书馆1962年出版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以下简称《总目》)最为中外学者所称道。  相似文献   

8.
甘肃人民出版社是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自1957年出版了第一本敦煌学著作《敦煌石窟艺术》之后,便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四十年来出版的敦煌类图书达170余种,其中有4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并有10种图书获国家级奖项。出版内容涵盖了敦煌学的方方面面,是国内出版界出版此类图书最多的一家出版社。其中许多高质量的学术论著和研究成果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空白,代表着敦煌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古人真迹弥足珍贵——敦煌遗书研究文献的出版 敦煌藏经洞遗书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  相似文献   

9.
边塞绿洲敦煌,由于有着灿烂的敦煌文化,而蜚声海内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博大的历史宝库,深厚的文化底蕴,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熠熠生辉。而敦煌体育文化,作为敦煌文化的分支,一直随着文明古国的发展而被弘扬和光大,同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从敦煌壁画中透视古代体育文化,对于了解中国体育文化的特征,现代体育项目对古代体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首届“海峡两岸敦煌文学研讨会”于1996年9月4日至6日在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召开。这是海峡两岸学者第一次以敦煌语言文学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大陆学者有30余人,台湾学者9人,澳门学者1人。会议由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项楚教授主持。与会学者就敦煌语言文学和文献的研究校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颖而独到的见解,充分显示了海峡两岸学者敦煌语言文学研究的实力和水平。敦煌文学的研究始终是我国敦煌学研究中成绩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张锡厚提交的论文,从敦煌变文的整…  相似文献   

11.
说到敦煌文化的概念,大约不能不加上“历史”二字,即敦煌历史文化。因为到过敦煌的人都知道,莫高窟是敦煌文化的突出代表,而莫高窟是历史的遗存。还有,敦煌研究院不独在甘肃和中国有名,即使在全世界也是声名赫赫,而敦煌研究院主要是研究敦煌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的。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切入,我们发现,敦煌文化的构成要素太多了。比如,敦煌遗书、敦煌汉简、敦煌壁画、敦煌彩塑、敦煌建筑,等等,真可谓琳琅满目。在这些要素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敦煌遗书。稍微留意敦煌文化的人,也许对莫高窟道士王圆禄已经不太陌生了。他的墓塔,在经历…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5月 22日,徽州历史档案与敦煌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合肥召开。这是甘肃、安徽两省档案部门首次进行的中西部文化合作与交流的一次学术活动,来自两省档案部门、兰州大学、安徽大学、敦煌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3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世纪以来,敦煌学与徽学先后在国内外兴起,成为享誉世界、与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作为敦煌学和徽学产生和发展重要条件与基础的敦煌历史档案和徽州历史档案,是 20世纪发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地方性历史档案,分别被誉为“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和“研究中华帝国后期社会与经济…  相似文献   

13.
当今国际社会上,西方国家仍然占据着话语主导权,我国还需要提高文化软实力,进行有效的文化输出,提升国际影响力。纪录片正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理想的形式,其国际接受度高并且以真实为基础,文化折扣较低,为传播中国丰富的文化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近年来的敦煌热让敦煌和敦煌文化走入了国内大众的视野,敦煌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中耀眼而独特的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丝绸之路上其他文明相交融的结晶,是具有中华文化特性的跨文化产物,对于敦煌文化的有效输出,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如何借助纪录片的形式做好敦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是本文所探讨的中心。本文将以最近的敦煌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为案例,对其所作出的跨文化尝试进行分析,为未来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敦煌文字数据库是国际敦煌项目IDP的一个子项目 ,目标是利用敦煌写卷建立一个互动的中文文字数据库。这个项目不但能帮助学者研究写卷 ,而且为研究文字提供一个实用性很高的工具。由于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 ,人们对研究古文字学的热情日趋高涨。尽管敦煌文献发现已经有一个多世纪 ,然而利用这批文献进行文字研究所做的工作还很少。迄今为止 ,尚未有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成果 ,本项目即尝试填补这一空白。1 概况迄今为止 ,学者研究古文字的成果有印刷本和数据库两种形式。从其功用来讲 ,两者的差别不是很大 ,绝大部分网上古文字数据库可以说是印…  相似文献   

15.
敦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是古代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集散地.在敦煌壁画和藏经洞封存的写本、绢画上有着许多跟体育活动相关的形象资料.这些体育文献资料从公元四世纪至十四世纪,上下跨越了一千多年,是在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西域各少数民族和外国优秀体育文化而发展起来的.考究敦煌古代体育文化的特点,不难发现其独特的地方因素是敦煌古代体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敦煌,凝聚着连绵相沿的历史和不曾中断的文明,是丝绸之路上的耀眼明珠。敦煌宝藏现世以来已走过百年风雨,敦煌学诞生后亦经历世纪沉浮,《寻梦与归来:敦煌宝藏离合史》以讲述故事的手法,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敦煌文物流散的历史,以及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呕心沥血,追寻国宝、研究国宝,最终将“敦煌学”带回故土的历程。这本书在展现敦煌学当年面貌的同时,折射出这一学科的蓬勃发展,还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对中国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部“真正的敦煌学学术史”,更是一次带领读者追寻文化情感的心灵旅程。  相似文献   

17.
魏晶 《今传媒》2016,(8):170-171
从战国到魏晋时期,竹木简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汉晋简牍的出土和公诸于世,对书法界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敦煌汉简的字体:一是笔法;二是结构;三是章法。目前对于敦煌汉简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材料的整理研究,而从字体的角度出发,研究敦煌汉简字体的文论目前尚属空白,一方面反映了研究敦煌汉简的史料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尚未充分认识到其价值。敦煌汉简的研究存在着很多空白,关于其史料在挖掘和利用上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敦煌遗书中的类书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遗书中属于可以归人类书范围的写本,主要的卷子(多为残卷)约一百多号。其中通俗性质的小类书居多,颇有历代书目中缺乏记载或语焉不详者。自出土以来,极受国际敦煌学界重视,研究者不少。我国台湾学者王三庆教授于1993年编纂成《敦煌类书》一书,由高雄市的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是为带有总结性质的巨著。至于专门性的研究论文,则年年有之,不断出现。1998年12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敦煌学大辞典》,是第~部总结性质的敦煌学研究和有关情况介绍的里程碑式著作,相信必将对作为国际显学的敦煌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起相…  相似文献   

19.
唐代敦煌壁画是中国石窟壁画艺术的繁盛时期,其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已经完全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壁画的艺术典范。研究唐代敦煌壁画对于研究整个敦煌壁画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敦煌历史档案是20世纪发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两大地方历史档案之一,其发现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的五大发现。本文简要剖析了敦煌历史档案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经济价值,证明了敦煌历史档案不愧为档案资源的瑰宝和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