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级速滑运动员竟赛稳定性与准备活动方式的发展(丁树哲)·····················……1.1短跑道速度滑冰的特点及其发展(张强等)············································……1.3浅谈全面身体训练与速滑成绩的关系(王雨时)····················,···················一1.6应重视少年速滑运动员专门性韧性的训练(张丽珍)·························,·······……1.8速度滑冰手册(连载之十一)(赵…  相似文献   

2.
《冰雪运动》2006,(6):91-102
(篇名后数字为期次·页码)●本刊专访矢志不渝的速滑之路———访我国著名速度滑冰教练员谢天恩田郁玫,张连涛,张赢(4·1)尽显人格魅力的世界冠军缔造者———访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滨张赢,田郁玫,张连涛(6·1)●冬奥会论坛国家速滑队短距离组备战第20届冬奥会科研工作总结严力,刘贵宝,米博,等(2·1)都灵冬奥会之后的若干思考董全山(3·1)备战第20届冬奥会国家花样滑冰队双人滑运动员伤病防治何蔚,纪春楠(4·6)加味玉屏风散对备战冬奥会短道速滑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闫慧,魏雅川,卢贺起(4·9)对第20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比赛成绩的反思李政…  相似文献   

3.
心理训练在速滑比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培养和赛前心理准备是当前速滑训练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善于运用心理训练指导速滑实践,是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必备的素质之一;心理训练在速度滑冰比赛中的应用.能够促使运动员在技术、体能、战术上发挥潜能,特别是在1500m速滑比赛中运用心理模拟和心理表象训练,能够挖掘运动员内在潜力;探求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更好地为训练比赛服务。  相似文献   

4.
于涛 《冰雪运动》2012,(3):70-72,78
速滑运动员赛前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稳定的、积极向上的竞赛心理倾向,对战胜对手具有重要的作用。速滑运动员比赛带有鲜明的情绪体验心理特点,参赛态度、比赛条件、身体准备、教练因素以及受伤等都会对赛前心理状态产生干扰;赛前采取建立明确的比赛目标、控制动机水平与激发竞争的欲望、保持积极而稳定的竞争情绪状态、培养良好的成功意识与正确调整比赛的自信心、保持清晰的头脑和积极有序的思维、合理地集中与分配注意力等手段能有效调控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潘胜  曹伟 《冰雪运动》2003,(2):27-28
通过对 2 0 0 2~ 2 0 0 3年度“波司登·雪中飞”全国短道速度滑冰联赛前 7站比赛的调研分析 ,指出我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较充足 ,年轻的优秀选手与国家队老队员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北冰南展”发展战略已见成效 ,短道速滑已初步形成职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员进行“时相”分析,找出短道速滑换项速度滑冰的优势,旨在为提高我国速滑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血红蛋白在机体内主要的功能是运输氧、二氧化碳,以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可以作为衡量人体最大体力工作能力的准备情况.Ekblom等指出:循环血液中总的血红蛋白数量与最大吸氧量紧密相关.国内的研究指出: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就为其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打下了有力的物质基础.为了能确切的论证速滑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与赛前机能状态的关系,我们做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世界、中国优秀速滑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研究,分析中国速滑运动员现状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探讨我国速度滑冰的战略重点;预测16届冬季奥运会速滑成绩以及中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冬季奥运会可能达到的成绩和名次,为决策我国参加冬季奥运会的速滑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速度滑冰浅谈我国男子短跑道项目发展的前景·············································……张永跃1.9从中日短跑道速滑对抗赛中想到的··,··········································……朱彦辉等1。n速度滑冰手册(连载之十五)···············································,···……赵荫桐译2.n赴日本比赛、训练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10.
速度滑冰少年儿童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起跑及其训练(马福海)······························……1·13对国内外优秀选手长距离弯道滑跑身体重心的观察分析(迟宏)·,·············……2·1黑岩的滑跑技术(陈萍译)·······························································……2 .5少年速滑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方法的特点(单淑卿译)···························……2·6速滑运动员反应时对比赛状…  相似文献   

11.
速度滑冰是一项以运动员有氧和无氧混合能力为主的竞赛项目.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和维持体内酸硷平衡的作用.Ekblom等指出:循环血液中总的血红蛋白的数量与最大吸氧量紧密相关.许多实验表明:剧烈运动将引起人、狗和大白鼠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减少,所以研究速滑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在比赛前后的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是报告黑龙江省运动员在平原和高原冰场比赛时血红蛋白在比赛前后的变化情况,血红蛋白在平原冰场比赛  相似文献   

12.
杜凯 《冰雪运动》2012,(3):17-20
赛前心理准备被看作是高水平运动员成功的必备能力,能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心理稳定性,消除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调查表明34%的短道速滑运动员认为在赛前会出现睡眠不良的状况,13%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感觉食欲状况不佳,不能达到最好的生理状态;过分看重比赛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占到了53%,受完成指标影响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占到了51%,44%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出现对场地环境可能出现干扰的信心不足;个性特点、过分的看重比赛结果和缺乏自信是影响赛前状态的主要因素。针对赛前不良的心理状态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自我暗示、自我调整等措施积极调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运用爱沙尼亚产MYOTON肌肉疲乏测试系统对短道速滑运动员500m比赛后肌肉伸缩性、硬度、弹性进行测试,将运动员赛后数据与赛前12h数据进行对比,并与速度滑冰相同距离比赛运动员肌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专项疲劳特征,以便为教练员有针对性地安排肌肉恢复训练。根据专项动作结构及涉及肌群,选取了腓肠肌、胫骨前肌、腘绳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臀大肌、腹直肌等8块最重要的肌肉测试。结果表明,短道速滑运动员在500m比赛后,专项动作涉及的8块肌肉的疲劳程度各不相同,与自身赛前安静状态相比,下肢小腿肌群疲劳更为明显。与速度滑冰相同距离比赛的运动员相比,腓肠肌、胫骨前肌、股外侧肌、腘绳肌、臀大肌疲劳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从克莱普冰刀的特点、弯道身体倾斜角度、蹬冰角度、疾跑技术和衔接技术等方面对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的直道技术、弯道技术和起跑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弯道技术要优于速度滑冰运动员,从而成为短道速滑向速度滑冰转型的运动员的主要优势,相应的直道技术则沦为劣势,以此可作为判断运动员是否适合转型,以及改进转型后的技术动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指导思想: 速度滑冰是周期性和力量性(爆发力、力量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获得主要从非冰期训练得到的。科研人员、教练员、运动员都更清楚的认识到,科学地进行速滑非冰期专门性力量训练是提高速度滑冰成绩的关键。而作为专门性力量训练方法之一的模拟训练,定量训练,决定了力量训练的效果。因此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专门性力量训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速滑运动员的主攻方向。通过对我国速滑运动员滑行技术与国外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速度滑冰项目科学选材工作的需要,对我国速滑运动员指长比(2D:4D)与运动成绩、血清睾酮、血红蛋白及血球压积等多种身体机能水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索指长比在速滑运动员选材中的作用。通过对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速滑运动员的手指长度及指长比的测量与分析,表明速滑运动员指长比与运动成绩相关性不显著,与血清睾酮等3项机能指标显著相关,即指长比(2D:4D)越高,相关血清睾酮(T)等3项运动机能指标越低,说明指长比(2D:4D)可以作为速度滑冰项目科学选材的重要指标被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克服速度滑冰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究速度滑冰运动员克服赛前状态焦虑的方法,为增强速度滑冰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提供理论依据。针对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比赛前产生的状态焦虑现象,通过运用控制应激源法、表象调节法、自我暗示调节法、培养瓦伦达心态、预防Choking现象、建立心理准备程序等方法进行调节,减少赛前焦虑对运动员产生的不良影响,以促进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训练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并通过赛前训练打好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基础,使之有效地转化为比赛成绩,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并结合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比赛实际的方法,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应主要围绕力量训练、技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3个方面进行:针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的特点,提出绝对力量素质、速度力量素质和力量耐力素质的赛前训练方法;在技战术训练中应追求最佳的整体技术训练效果,以及运用匀速滑跑和加大最后冲刺距离的战术与合理分配速度的战术;分析了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主动放松法和环境放松法等方法克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9.
根据项群理论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均属同一周期性项群项目,有着相近的训练学特征,对于当今冰坛产生的“换项热”进行把控是相关学术工作者应作出的努力方向.由于两项均属于同类周期性项目,训练方法、滑行方式相似,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测试等方法从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供能方面进行入手研究;两个项目不同比赛形式所决定的供能方式在运动训练方面依照项目供能特点作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分析.全面剖析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供能方式特点,研究认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要比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和混氧能力更加出色,这也是换项后在1 000 m、1 500 m无氧供能、混合型无氧供能项目更容易“出成绩”的原因之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更加出色,建议广大教练员多借鉴一下短道速滑训练中常见的无氧训练方法与手段,尽可能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进而提高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1 000m、1 500m的滑跑成绩.  相似文献   

20.
承受大赛压力的能力问题已严重影响着我国速滑运动员临场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温哥华冬奥会日趋临近,中国速度滑冰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速滑运动员的压力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阐述了速滑运动员的压力表现、成因、调节特点、调节的原则和方法,认为与普通的压力调节不同,速滑运动员的压力调节必须适时地加压和减压,从进行外部施压和提高速滑运动员的内在抗压能力等多方面论述了速度滑冰运动员抗压力能力的培养,以期对速滑运动员积极备战温哥华冬奥会和速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