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是否取消研究生资格论文发表规定引发争议,在破除“唯论文”评价机制的大环境下,部分高校已经降低或取消了研究生发表资格论文的要求,但是否取消资格论文发表规定仍存在争议。资格论文作为一种学术管理工具,既具有管理属性,也具有学术属性。当前,资格论文发表规定争议的本质是学术管理中的学术主义与管理主义之冲突,无论是取消资格论文发表规定还是维持资格论文要求都具有其各自的理由。研究生是否应当发表资格论文的关键是厘清研究生资格论文发表与否背后的逻辑,根据高校实际发展需要与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把握好资格论文发表规定的度,达到学术主义与管理主义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江苏省S大学为例,对高校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S大学研究生都能够完成毕业前发表论文的要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生所发论文总体质量不高,发表论文具有功利目的,存在一定的学术失范现象,研究生存在发表论文压力,以及导师对论文审查存在一定的责任缺失等。因此,要正确认识和评价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论文发表要求,合理修正研究生论文发表制度,积极创造有利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条件,同时广大研究生也要调整心态,树立学术自信,保持适度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江苏省S大学为例,对高校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S大学研究生都能够完成毕业前发表论文的要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生所发论文总体质量不高,发表论文具有功利目的,存在一定的学术失范现象,研究生存在发表论文压力,以及导师对论文审查存在一定的责任缺失等。因此,要正确认识和评价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论文发表要求,合理修正研究生论文发表制度,积极创造有利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条件,同时广大研究生也要调整心态,树立学术自信,保持适度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学术内卷是群体内部出现的一种“论文数量虚假繁荣而无实际创新”的怪象。以“内卷化理论”审视研究生学术内卷具体化表征发现,论文发表成为毕业答辩、授位衡量“门槛”;科研成果作为读博深造、就业考核“筹码”;学术成果视为学科评估的“附加值”;学术资本积累变成评优、获奖的“硬通货”。研究生学术内卷产生机理主要归结于“破唯”评价标准的模糊认知;高校内评价主体“权力转让”;社会外部“僧多粥少”遴选机制;学位点“量化指标”的评价体系问题。为了抑制研究生陷入学术内卷怪圈,需要重构内部多元评价机制,挥舞好高校科研评价“指挥棒”;正视“第三方”评价人,强化导师培养的主体责任与意识;倡导人才培养多元分流,疏通研究生职业规划“分岔口”;淡化“数字化”发表倾向,塑造研究生学术自信。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336篇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结果及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质量以及首次发表论文相对时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博士研究生的学术发表与学位论文质量呈现出正相关性。具体而言,博士研究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越多、论文质量越高、首次相对发表论文时间越晚,就越有可能撰写出高质量学位论文;与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相比,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对提升博士学论文质量的显著性更为明显。学术发表作为学术写作能力训练的积极途径,对提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建立学校、学院、导师三级协同协作机制,即建立健全学术发表奖励机制、开设学术写作训练课程、加强导师对博士研究生指导,提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认为在校研究生对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的贡献情况可以反映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详细分析了2011年至2012年的ESI热点论文中中国学者参与的论文作者情况。研究表明,在以中国学者为第一作者发表的210篇论文中,我国在校研究生参与撰写的论文占76.19%,并集中在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和物理学领域。同时,在校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占52.86%。通过对不同身份作者的学术贡献进行加权估计,我国在校研究生对以中国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ESI热点论文的贡献率为36.84%。虽然具体的权重尚可继续讨论,但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从高水平论文发表情况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能够立足国内,培养具有国际一流科研水平的科技精英。  相似文献   

7.
中国研究生教育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规模迅速扩展,目前已居世界前列。在研究生培养成果必须以在高端杂志发表论文来体现的政策下,SCI收录我国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也同步达到了世界第二。虽然SCI收录我国发表论文的总被引用次数上升较快,但是单篇均被引用次数的上升却稍显缓慢,从单篇均被引用次数的排名反而呈下降的趋势。由此造成一些国外学者对我国的学术影响力、创新抱有怀疑态度。因此,在如此规模的研究生培养状况下,研究生论文发表的情况以及与学术影响力、创新等是否成正比是目前急需归纳总结的。改变对论文数量的追求,调整为对质量的要求也必定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研究生培养政策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8.
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重要标准的学位论文,其质量综合反映了培养单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本文以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主要对策为:加强学位论文选题、开题、中检、评审和答辩等过程管理;建立学位论文评审申诉机制;建立导师遴选与聘任制度;建立激励政策;推行弹性学制,建立软淘汰制。  相似文献   

9.
在很多高校取消对硕士研究生硬性规定发表学术论文的背景下,对A大学进行调查发现: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导师或导师组要求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很多硕士研究生认为论文发表数量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并无必然的关联,尤其是在目前这种重量轻质学术氛围下,导致了他们发表论文的质量不是很高,对引用的次数也不甚清楚。再加上相当多的期刊是要收取版面费,这给硕士研究生造成了不少的经济压力。对此,文章提出了以下建议:增设一些专门适合硕士研究生投稿的专业期刊;加强导师对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指导;多元评价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学术部落”中的“都市型”和“田园型”研究模式为视角,以学生发展相关理论为基本框架,从个体—导师—高校制度三个维度对理工科和人文与社会学科博士生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博士生的论文发表具有较强的学科差异。“都市型”研究模式下的理工科博士生论文发表有赖于较高的科研强度、紧密的科研跟从度以及较高密度的科研指导,而过于密切的师生关系以及刚性的论文发表要求对博士生论文发表产生负面作用;“田园型”研究模式下的人文与社会学科博士生论文发表受益于相对密切、自由选题和中性的导师指导方式以及一定的奖助制度,而过于紧密的导师跟从度将对论文发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优秀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受到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导师培养、科研条件、科研激励制度、课程质量、学术氛围等10项因素的影响。这10项因素又可分为素质因素和培养因素两类,前者是其科研能力发展的内因和根本动力,后者是其外因和重要条件。调研表明,对优秀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发展,素质因素所起的作用大于培养因素;在单项因素中,非智力因素和导师培养的作用最为显著;认知水平、科研实践与学术氛围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智力因素、科研条件、社会实践的作用不显著;课程设置、科研激励制度的作用比较薄弱。藉此可以对当前的研究生培养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生导互动"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发现,互动双方的参与意愿以及导师特征、学生特征、互动情境、学术氛围、管理服务等6个主类属是影响"生导互动"行为的要素。6个主类属及其所属12个对应类属相互作用,构成了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模型。由模型可知,激发互动双方的参与意愿是实现深度互动的前提,对互动个体特征进行调适有利于促进深度互动,改善导师指导方式和保障导师精力投放是创设良好互动情境及改善互动内部环境的基本途径,而通过营造氛围、管理规制及服务支持等,可以创造良好的"生导互动"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some of ways sole parents sought recognition as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Judith Butler's theory of recognition notes that recognition is always partial and any account we give of ourselves must be given to another. Participants articulated that supervisors were critical in the process of recognition; without recognition from an academic supervisor, postgraduates are unrecognisable and are unable to account for themselves. University timetabling often conflicted with sole parenting responsibilities, academic conference attendance and expectations of academic publications were understood as problematic factors in recognisability for sole parent postgraduates. Problematic supervisory relations, restricted access to academic classes or seminars and limited access to academic conferences exacerbated sole parent isolation and influenced their recognisability as sole parent postgraduates.  相似文献   

14.
Good teaching that supports final year students’ learning in clinical placements is critical for students’ successful transition from an academic environment to professional practice. Final year internship programmes are designed to encourage student-centred approaches to teaching and deep approaches to learning, but the extent to which clinical supervisors adopt a student-centred teaching approach is unknown. Survey data (n?=?117) from veterinary supervisors were analysed using phenomenography. The results revealed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supervisors’ conceptions of and approaches to supervision. Quantita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upervisors’ conceptions and approaches. These analyses identified the types of supervisor experiences more likely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ways that will help them transition successfully to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he results have value for clinical educators and administrators seek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lacement supervision in a rang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15.
基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海洋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学术写作与规范”进行重新建设,以“项目牵引+成果展示”为主轴,引入科教融合和政教融合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考核方式。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对应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作为讲授案例,部分授课地点从教室换成教师实验室,通过网络线上线下答疑解惑,并采用多元化、过程式考核模式。上述举措实现了科研赋能教学、科研与教学相长的目的,大大缩减了研究生从课堂到实验室的时间成本,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保证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实践的即以活动为基础的关系,教育活动不同于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活动的有机统一,关系到人的本质与生成。研究生师生关系应实现从"为我性"的主客体关系向平等对话的主体际关系的转向。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社会交往理论和人学理论逻辑出发,以主体际关系为基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师生双方的主体性才得以生成和发展。在新时代语境下,理想研究生师生关系的构建要坚持理性求真的学术精神,以人格平等、教学相长、沟通共情的交往原则,建立平等沟通的对话平台和学术共同体,践行和发展"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指的是在学术研究中,研究生用不符合学术规范的手段去实现社会的价值目标。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主要表现为学术引文不规范、"搭车"署名或请人代写文章以及学风浮躁、拼凑论文和低水平重复等。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主要归因于教育目标、学科培养目标、教育过程和领导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合理妥善解决。纠正研究生道德失范应该完善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内容、明确不同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个性与共性的教育过程以及要加大学术的权限。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协同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思路。协同式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四结合、三提升”的教学理念。四结合是指通过项目研究集群与导师指导集群相结合、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项目训练相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与企业研发需求相结合、研究生培养方案拟定与科研管理制度相结合协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三提升是指通过“四结合”协同式培养,提升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提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质量、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协同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优化了导师指导模式、建设了研究生优质课程、改善了研究生创新实践环境,但是也存在很多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Drawing upon the componential theory of creativity, 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 and social exchange theory, the stud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ested a mediating model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that abusive supervision negatively influences creativity sequentially through leader–member exchange (LMX)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The study employ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to analyse data from a survey on 857 postgraduates with academic supervisors at four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findings were that (1) LMX fu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usive supervis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2) intrinsic motivation partia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MX and creativity; and (3) LMX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sequentially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usive supervision and individual creativity.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to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effect of abusive supervision on individual creativity and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academic supervisors’ leadership practices and universities creativity management strateg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