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型大学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应用型大学更需要加大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与新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文章通过辽宁工业大学实践创新育人的主要做法,总结提炼了应用型大学实践创新育人的三个维度:树立实践创新育人理念、把实践创新育人融入教学全过程及建立实践创新育人政策机制,确保应用型大学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湖北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着重从一所全国水利行业示范高职院校如何秉承水利行业精神与内涵、全力弘扬水文化,构建以水为中心的实践育人体系入手,从创新实践育人理念,构建实践育人机制,丰富实践育人成果,创新实践育人新历程,培养文明中国、文明湖北的生力军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正响应"双创"的号召,加大力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传统的高等教育更注重理论教育,对实践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育人机制尚未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认识论为基础,阐释实践育人的哲学依据,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内在耦合关系,进一步明确实践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机制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从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合力机制等方面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委先后就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意见,和具体要求。从广东高校来看,目前许多院校社会实践育人的工作缺乏协同育人机制,育人效果欠佳。如何以中央和广东省委意见为引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构建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教育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竞争的今天,创新创业能力对高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探究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有效框架及其成效,本研究以“互联网+”大赛为依托,以东部某一高校为例,总结出该校创新创业的实践育人模式:以党建引领增强实践保障、以品牌活动营造双创氛围、以竞赛实践提升学生双创能力、以机制保障推进机制改革。通过对该模式的进一步调查后发现,该模式通过完备的评价机制与改进机制增强了学生对双创的认可度,且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发挥了双创的实践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该模式的长足发展仍需要国家、高校与个体三方共同发力,不断发挥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育人优势,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在我国协同创新的新时代大环境下,为了更好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提供动力源泉和有效支撑,以立足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为出发点,阐明了市场竞争力、政府推动力、利益驱动力以及学生成长力是影响校企协同育人动力机制的外部和内部因素,而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是造成协同育人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案例,系统阐述了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动力机制的主要途径和收效明显的实践成果。实践表明,动力机制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动力来源和根本力量;校企协同育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政府、高校和企业相互协调,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8.
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浙江海洋学院涉海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通过践行协同育人理念、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筑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等多方面构建了涉海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海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育人机制的构建,文章提出从培养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实践应用和科研创新能力入手,从管理机制、工作机制和动力机制着眼,侧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从而构建高校信息化直接育人机制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创新性是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适用性和实效性的基点,是完善实践育人功能的关键。服务性学习有效地激励、推进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机制的建设,激发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面临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协同培养机制不健全、实践平台建设落后以及参与主体积极性不高等困境,并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途径:完善校内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打造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多方共建教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协同创新工程。高校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的引导,推进先进育人理念与先进育人制度、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育人主渠道作用与全员育人机制、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等方面之间的协同,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文章以大连海洋大学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农业硕士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依托基地、对接产业的实践创新育人模式改革。通过营造渔业装备工程实战场景,以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抓手,构建了农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育人新模式,并以健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深化案例教学改革、贯彻协同育人理念为实施路径,推行实践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我国农业硕士培养提供可参考的方法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校企育人文化融合培养研究生IT创新人才为指导,并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研究生合作培养为例,对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进行了实践探索,构建了校企文化融合育人和全过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教育教学体系。主要体现为一个模块(企业课程模块)、三类项目(文化融合项目、工程实践项目和研究生创新项目)和两种制度(双导师制和联合管理制度),以竞赛为驱动,实现持续发展。实践表明,通过育人文化深度融合,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一体化全过程联合育人,经过8年合作,培养了一批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适应IT行业需求的高端应用创新人才,已有1 000余名毕业生入职华为,在育人文化融合基础上造就了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建构中职学校实践育人体系,是优化中职学校德育体系和创建中职学校德育品牌的重要方法和措施。为此,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通过创设实践育人机制、重构课堂教学体系、创建校园活动德育品牌、共建校企育训共同体、打造实践体验平台、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等路径和方法来建构中职学校实践育人体系,以推进中职学校育人模式创新,提升中职学校实践育人水平和质量,助力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贯穿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践教学改革,通过树立主动实践理念、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育人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认为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主体创新动力不足、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培养环境和育人生态有待优化等现实困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趋势,也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有效路径。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以“超限”理念全面引领育人创新,围绕理念引领、路径优化、实践育人、优化生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效,以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着改革育人方式、提高育人水平的新要求。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正是高中教育在育人语境中因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南京市第一中学以数理学科教学实验开启课堂变革,以课题引领人才培养的理念更新和实践推进,在实践中抓住课程这个核心,建设品牌课程、打造特色平台、开展创新项目,找到实践的机制和路径,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为育人方式改革提供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推动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现状,以某省某地方高校和企业为调查对象,积极借鉴和发扬已取得的发展成效,但同时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培养载体与企业配合不密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脱节、校内师资缺乏实践经历等,进行改善和调整,以创新育人机制为统领,分别从教育层次机制创新、教育形式机制创新以及教育功能机制创新等三个方面,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发展、新创造。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等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精、工管融合实践能力不强、工管融合育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构建工管融合育人四提升“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从“懂知识+强实践+擅合作+敢创新”四个层面,制订“个性化学习+专项实践能力提升+师生合作成长+创新能力训练”四个计划,达到“学习自主性+实践高阶性+共事合作性+谋事创新性”四个提升,创新了育人组织形式、提升了全面育人成效、锤炼了优秀师资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