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浪淘沙》九首之九)无穷的宇宙,无尽的人流,老、中、青、少、婴融处于同一个社会群体中,宛如江涛滚滚,波浪层层。而不同的年龄层次,又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心理、情感特征。以文学而论,荒诞瑰奇,幻想琳琅的儿童文学倍受少年的喜爱;沉郁深邃、思精情浓的老年文学颇为暮齿欢迎。“老年文学”这一名目,虽不见于文史经传,但事实上它却早已存在。咏老诗,特别是唐代的咏老诗,可算是中国文学史上老年文学中硕果丰登的诗歌专体了。中唐诗人刘禹锡(梦得)素善诗,晚年写的咏老诗尤为精美。他在《罢郡归洛阳寄  相似文献   

2.
1.带动法 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个质点的振动,后一个质点重复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形式,即:“前带后,后追前”.这就是波向前传播的原理.若已知某质点的振动方向,通过比较它与相邻质点(注意:两质点的水平间距不能大于四分之一波长)的位移,即可判断波的传播方向.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同理可确定某质点的振动方向.  相似文献   

3.
鹦鹉波莉     
从前,有一只小鹦鹉,它的名字叫波莉。波莉很想学会说人话,便准备到处走走,取取经。波莉先来到公园里,它想公园里人多,一定是学说话的好地方。可是它在公园里飞了好几圈,也没见一个说话的人,所有的人都不说话:学者在长椅上专心地看书,老人在绿茵地上打太极拳,几个妇女推着婴儿车,坐在喷泉边上晒太阳……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安静。波莉失望极了,心想:“哼,气死我了,没一个人说话!”波莉又飞到图书馆一个开着窗的窗台上,它心想:“图书馆这么多人,一定热闹!”于是,波莉就站在窗台上等,可等了半天,也没有一个人说话,连…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独霸讲台,独舞于黑板前的情况已大为改观。然而,另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令人担忧:教师一站到讲台前,便抛出一组思考题,导引学生阅读文本,并回答问题;课中活动也时时出现类似的师问生答情况。不少老师沾沾自喜,美称是带“问题”探究文本,是师生间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5.
物理光学中定义的共轭波和非线性光学中定义的相位共轭波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包含了前向共轭波和后向共轭波;由于参照入射波的时间相位因子,物理光学中的共轭波容易被理解为后向共轭波,但教材中的共轭波实例实际上又是前向共轭波。建议教学中在以复振幅的复数共轭引入共轭波概念后,强调共轭波的时间相位因子有2种选取方式,具体化为前向共轭波和后向共轭波,省去“波都来自波前的同一侧”等假设和注释。  相似文献   

6.
《英语辅导》2016,(3):21-26
电影《疯狂外星人》(Home)改编自儿童小说《斯麦克节的真正意义》(The True Meaning of Smekday)。在浩瀚的宇宙中,波星人(the Boov)为了躲避瓜星人(the Gorg)的追捕,在骄傲自大的斯麦克队长(Captain Smek)的率领下四处奔波,终于发现地球是他们完美的家园(Home)。于是波星人占领地球,将人类驱逐到澳大利亚一处专门修建的定居点。绰号为“小钱”(Tip)的女孩在波星人的转移计划中幸运漏网,偶遇了波星人的通缉犯小欧(Oh)。一个为了寻找母亲,一个为了逃避追捕,这对“小冤家”结成了星际拍档,连同小钱的宠物猫--猪猪(Pig),一同踏上了冒险旅程。经历了种种坎坷后,两人终于抛弃一开始的成见,并结下深厚的友谊,而小欧也明白了“家园”一词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7.
走出茫茫大山,穿过辽阔草原的泽波,正在以实际的行动去实现他的梦想。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从大山中走出的孩子并非“朽木”不可雕。从另一个侧面也启迪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家庭:学一门技术,脱贫一家人,带动一片人。事实上,这也是家长、老师、学校、政府和“9+3”学子们所期望的。四川省“9+3”中职免费生计划的适时出台,给众多的泽波们带来福音,为他们圆梦助上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8.
朱引玉 《学语文》2006,(6):47-47
“半”这个字在唐诗中用得极为普遍,但这个字在唐诗中到底是什么含义?今人多以这个字的本义释之,以为是“一半”。如涂元渠的《高适岑参诗选注》对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注释就是:“半死生:作战的士兵已死去一半,形容伤亡惨重。”再比如《唐诗鉴赏辞典》对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解释是:“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  相似文献   

9.
千万别以为“洒家”波子是个日本人,你要是那样想,就真大错特错了, “洒家”波子可地地道道是咱们中国人,不过,在我们学校他也算得上一个明星了,不信,你到我们学校来,打听打听,谁都知道他是咱们三(二)班的。波子是个出了名的武术迷,特别是看了电视连续剧《水浒》后,他满脑子都是武松,而且口口声声自称“洒家”,于是,同学们就干脆封了他一个“洒家”波子的称号。  相似文献   

10.
南江波教授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1(5):F0002-F0002
南江波教授,男,汉族,1957年6月生,陕西乾县人,1982年1月毕业于延安大学政教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成阳师范学院司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室主任,陕西天之骄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律师协会会员,陕西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南江波教授主要从事法理学(法哲学)及司法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为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讲授了《法理学》、《法学概论》、《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模拟审判》、《新型案例分析》等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直面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1.
一感知“矛”“盾”,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看了一个动画片,知道讲的是什么故事吗?生:《矛和盾》。生:不对,是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师:很好!故事中提到了两种兵器,知道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12.
老师是青蛙     
《甘肃教育》2011,(24):95-95
在语文课上,老师讲解《坐井观天》这篇课文。课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青蛙跳出水井。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呢?”同学们踊跃发言.一个同学说:“老师,青蛙看到了好大的天空和美丽的景色,它蹦蹦跳跳,非常高兴。”另一个同学大声说:“青蛙再也不愿回到井中去了。”教室里热闹极了!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想,青蛙看了看,又重新回到了井里。”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热爱、尊重全体学生;《义务教育法》也规定教师要爱护学生、忠于职责。有位青年教师在学习了《规范》《义务法》之后,请教另一位老教师说:“调皮生惹得我哭笑不得,只想揍他一顿。爱不起来,该怎么办?”老教师抿嘴微笑,没有正面回答,却为他讲述了一个故事:前苏联著名园艺家米丘林在科学实验中培养了许多鲜美诱人的水果,果园附近的一些孩子常常翻墙入园偷果子吃。一天,米丘林在一群偷果子的孩子中间抓住了一个“小首领”。正在这个孩子等待“惩罚”的时候,米丘林却和蔼地对这个孩子说:“这果树是做…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追求目标会不断改变,教师亦然。纵观而论,学历是教师追求的“第一波”。1977年恢复高考后,有没有学历被看成是否有知识的唯一标准。其实学历只表示你在某校学习过并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学习,除此之外,不说明什么问题。过于注重学历易导致的问题是:加剧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升学竞争,加重学生负担,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发育,导致考试与新生录取中的投机取巧、营私舞弊和重“文凭”,轻真才实学的现象。“学历热”还未消退,拥有高级职称又成为教师的梦想。这是教师追求的“第二波”。于是乎“跑职称”、“骗职…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流程】一、资料交流,初识人物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品读了《伯牙鼓琴》,欣赏了高山流水。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艺术,做知音”,共同走进另一个动人传说。齐读课题。(生齐读)师:在“多篇联读,自主探究”课上,我们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回顾一下?生: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故事。师:言简意赅,值得表扬。贝多芬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16.
不可忽视的又一种“追星”现象本栏编辑辛振镒编辑同志:时下对港台歌星的校园“追星热”渐至降温,但另一种“追星”现象又始露端倪。某电视台每周星期日晚都会有一个“星星人类”的节目,在中小学学生中收视率颇高。伴随而来的是《你的1993年》《你的1994年》之...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6,(1)
《白石道人诗话》中强调文章要“波澜开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 一波已作”。那些平铺直叙,一眼望到底的文章,只能败坏阅读者的兴致。“文似看山不喜平”,很多人都爱读“武侠”,其中有人物因素,但我认为更多的是“情节曲折”造成的悬念在膨胀着我们的眼球。  相似文献   

18.
李桂芳 《广西教育》2013,(16):68-68
美国作家爱斯米·科德尔的《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可以说是一本美国式的《文心》,本书由一个名叫萨哈拉的女孩自述的一个个小故事组成,全书字数不多,却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如何让孩子愉快学习,健康成长?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我们长久以来一直在探索最佳答案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没有以大篇幅来阐述自己的教育见解。而是以一个“问题”女孩的改变,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这样一个观念:对于孩子,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和天性,  相似文献   

19.
《鸿门宴》里有“生彘肩”句,对于句中“生”字的解释,历来说法不一。余行达释“生”为“全”字之误;梁溪苓则认为是半生不熟;蔡伯仁解“生”与“胜”同,可解为“又肥又香”;《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版)860页:“生的,与‘熟’相对。《史记·项羽本纪》:‘则与一生彘肩。’”(左右就给了他一只生的猪腿)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一文将“生彘肩”释为“故意用生彘肩试樊哙”,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6,(Z1)
巴金名字由来巴金写完处女作《灭亡》后,想出版又不想用真实的名字。为纪念同学巴恩波,就用了一个“巴”字;当时的桌子上还摆着他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就从中又取了一个“金”字。“巴金”这个名字就被印在了《灭亡》的扉页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