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章概述】 本章是“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的延续和提高,主要是在研究了相交线,从直观上认识了平行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线,完善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认识.本章第一单元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并进行简单地说理;第二单元认识平移,通过分析生活中平移现象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2.
1教学分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章主要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有关平移变换的内容,“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图形”所要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本章的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平移的特征.教材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推理论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是在学习了第四章“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研究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对于相交,研究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对于平行,借助于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研究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学习了平移的...  相似文献   

4.
引导性材料在初一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有关知识,学生对平行线的定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是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要说明两直线平行,只有两个途径: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公理的推论,其中平行公理的推论对条件要求较强,要有三条平行线,且其中的两条分别与第三条平行,如果用平行线定义更难以说明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因而,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寻找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更普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初一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有关知识,学生对平行线的定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是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要说明两直线平行,只有两个途径: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公理的推论。其中平行公理的推论对条件要求较强,要有三条平行线,且其中的两条分别与第三条平行,如果用平行线定义更难以说明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因而,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寻找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更普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认识了平行线和借助已有物体画平行线之后,老师教学生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先边讲边示范了一遍,为了让他们能记住操作步骤,又举例(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介绍为什么要如此操作:先把三角尺的直角边对准已知直线,再把直尺与三角尺的另一条边紧贴在一起,把三角尺沿直尺边平移,然后画出平行线。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认真、很谨慎地  相似文献   

7.
唐琴珠 《学周刊C版》2010,(11):155-155
一、背景分析 “平行与相交”在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平行线。第二部分认识垂线,学会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本单元的教学重心最终落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个特殊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两个知识点的教学上。这样的安排,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越来越彰显出两个弊端。  相似文献   

8.
“平行线认识”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认识平行线,初步知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学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学过程可按看、试、画、练四个步骤进行。一、观察想象。教师用a、b 两根细木条代表两条直线,如右图放置在黑板上(直线 a 固定,直线 b 旋转),要求学生观察想象:这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无论  相似文献   

9.
王丁 《山东教育》2012,(Z2):79-81
一、教材分析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相交线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它们又构成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中已经直观认识了几何中的一些初步知识(直线、射线、线段、角),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有关平行线的知识,对其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只停留在直观感知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1.
正人教版教材把垂直与平行安排在一起学习,有利于学生从结构上整体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而北师版教材是把《平移和平行》作为一个课时呈现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了线的有关知识后,认识一组线之间的关系。在这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教材突破以往仅仅依靠直接观察得出平行线概念的做法,将平  相似文献   

12.
本章主要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其图形的平移,这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内容!在这一章中,我们应该掌握一般推理论证的格式,命题的组成和证明的步骤等知识.  相似文献   

13.
正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中,教材这样阐述平行的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经验丰富的老师知道,"同一平面内"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往往让老师们煞费苦心却收效甚微,一位老师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两条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两种情况,告  相似文献   

14.
"平行线"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苏教版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上册.教材这样编排:先教学"平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在识别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再学会画平行线.教材中这样对"平行"下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平行线.所以本节课,"认识平行线"是教学重点之一,而理解"同一平面内"则是难点.  相似文献   

15.
平行     
《中学数学月刊》2011,(7):56-57,64
本节内容 在具体情境中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平等的认识,学习用符号表达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16.
四、关于“角”与“平行和相交”本册教材在直观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学习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在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和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的基础上,继续认识角。学习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学习周角、平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与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学习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在“平行和相交”单元,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平面上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学习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教材在编写时主要考虑了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知识点一、平行线的概念 平行线的概念: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平行线是平面上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章主要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其图形的平移,这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内容.在这一章中,我们应该掌握一般推理论证的格式,命题的组成和证明的步骤等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1.概念: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2.性质: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二、平行线的判定1.定义法: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2.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3.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相似文献   

20.
“认识平行”是在学生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直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教材安排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是认识“平行线”,教材联系生活情境,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不相交,再由两条直线不相交,理解“平行”概念的本质属性,然后识别生活中的平行现象。第二道例题是教学画平行线,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探索出画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的方法。镇江市孙敏娟老师和赣榆县武传刚等老师的两篇“认识平行”的教学设计都准确理解了教材例题的编排意图,制订了恰当的教学目标,并能基于儿童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促进了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