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数学月刊》2011,(12):57-59
一、课程标准要求 概率与统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概率与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日益广泛,学好概率与统计的初步知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与提高对偶然性事件发生规律的认识显得越来越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数据观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核心素养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核心目标.此次课程标准的发布,对统计与概率领域做出诸多调整,评价学生的数据观念发展水平是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对数据观念内涵及行为表现的分析,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据观念发展水平评价框架,分为4个维度,每个维度分为由低到高4个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将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随着大家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这个领域的学习而言,重要的绝对不仅仅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它的核心应该定位于"数据分析"和"随机性",其中数据分析观念即统计意识、统计过程、质疑评价.在小学阶段加强对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有利  相似文献   

4.
郑巧燕 《新教师》2019,(9):51-52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原来的“统计初步知识”拓展为“统计与概率”,成为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并提出了发展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进一步将“统计观念”修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同时指出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基于这样的改变,笔者在“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与方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的若干策略,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随机意识,并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对"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例如,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对"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例如,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我认为,针对这些要求,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数据分析观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良好的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备素养。苏教版教材中数据分析观念主要的知识载体是"统计与概率"板块。文章以理清"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内容及其课程目标为起点,梳理、发掘该板块内容的显性知识体系和隐性知识内涵,解读课程目标指引下的统计教学理念。以此为依据,审视当前的统计教学偏差,最后以《"统计"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为例,阐述统计教学从知识学习走向数据分析观念培育的思维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的《概率初步》,是整套教材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最后一章.它的主要内容是理解随机观念及概率的思想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了解随机事件并掌握其规律,进而利用其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用列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将概率和统计的知识内容纳入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因此,对与概率教学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研究就显得很重要了.在随机观念的层次上,学生的认识表现为:对随机现象本体的认识和应用随机观念解释自然、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行为主动性或者说一种主动的应用意识.在概率相关知识的呈现顺序和学段划分上,应遵循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现状.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上应注重教学素材的发展性、前后的连续性和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将"统计与概率"列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华东师大版<数学>7~9年级教材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安排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概率与统计"内容,而教学实践重视活动过程、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将数学教学的四维目标有机结合,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教材相比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大大地加强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这是因为在当今现代社会中,统计和概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和基本知识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需具备的素养。如何学好和教好统计与概率是广大教师所面临的一项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将对初中阶段概率部分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邓琼 《湖南教育》2004,(19):38-3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将“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教学的四大领域之一,这足以说明统计与概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内涵对统计观念的内涵有多种不同的见解。比如说,英国的Peter Holmes在1980年提出统计观念表现在五个方面:(1)数据的收集;(2)数据的记录和表示;(3)数据的提炼;(4)数据与概率的关系;(5)对数据进行解释并作出判断。澳大利亚的Jane Watson认为统计观念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初步理解统计术语,第二是理解在广阔的社会问题背景中所使用的统计语言与统计概念,第三是能够敏锐地对不恰当的使用统计提出质疑。美国的Jerry Moreno在1998年的ICOTS5上提出公民的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而义务教育数学与课程标准认为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统计和概率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统计学习而言重要的不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而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那么,数据分析观念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特别地.如何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数据分析观念”呢?下面结合中西方有关“统计与概率”的一些习题。  相似文献   

16.
“统计与概率”是小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学习统计与概率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随机观念”。统计与概率是一个需要经历的过程,只有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的过程中,熟悉了它的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将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统计与概率列为小学数学四大领域内容之一。由于统计和概率两部分内容不同,而且不同学段的学生的特点也不同,所以,笔者分学段的分析了统计和概率  相似文献   

18.
李淑荣 《考试周刊》2014,(48):78-79
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统计与概率"学习中的重要目标,更全面地了解统计和概率。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借助生活经验,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应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抽样与数据分析”是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主题之一,是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工具,也是发展学生数据观念的重要载体.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对2023年中考数学试卷中涉及“抽样与数据分析”内容的部分试题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其命题特点、设计思路、评价目标,探索这类试题的命题趋势并提出复习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内容板块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及“综合与实践”一起贯穿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始终.“统计与概率”之所以会在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受到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