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80年代以来,专题节目作为电视宣传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实践中有了很大发展,并且正在走向成熟。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对专题节目的认识还非常有限,许多感性认识尚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如有的对不同类型专题的界定不甚明了,搞出的节目与初衷大相径庭;有的选送评优作品时“走错门户”,导致阴差阳错。因此,正确认识各类专题节目的特点、功能,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提高节目创作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仅就电视新闻专题与社教专题的异同作一些探索,就教于同行。一、新闻专题与社教专题的涵义电视专题是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媒体传播技术和制作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尤其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更能体现到他的发展速度,虽然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拥有较高的关注度但在节目特点、新闻资源、新闻观点及新闻深度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关注度,我们应该创新思路、谋求其发展趋势、加强观众的参与互动及专题节目的深度,提出有建议性意见,把新闻专题节目编排的更有价值,吸引更多观众收看节目。  相似文献   

3.
电视专题节目与电视新闻节目有许多共性,尤其是纪实性专题节目与新闻节目,都强调事件的真实性,强调节目内容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不允许虚构,然而电视专题片还是有别于电视新闻。 从真实性上说,电视新闻要求现场完全真实,不允许组织拍摄,而专题片则灵活一些。以介绍知识专题节目为例,电视新闻无法补拍已发生过的事实,而电视专题则可以绘画等多种手法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是我国电视媒体的主干节目,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新闻战也越来越激烈。如何使报道的电视新闻在众多新闻节目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记能否以创新思维采访到更多更富  相似文献   

5.
袁权 《视听》2016,(12):146-147
随着我国传媒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如何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电视新闻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更好地迎合受众的需求,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就必须要强化节目的编导意识,进而促进电视专题节目影响力的提升,吸引更多的受众,提升节目的收视率。本文主要围绕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就其编导意识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播音语速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红梅 《声屏世界》2004,(12):31-32
电视新闻节目为了适应来自观众的以及媒体自身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电视新闻节目内在质量的同时,也在逐步加快传播速度并增大单位时间内的荷载信息量,播音表达的语速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加快和提高,单位时间内字词的吞吐量越来越大,平均每分钟由早期的两百字左右增加到目前的三百字左右,甚至更多。当提速成为必然。如何认识提速,怎样面对提速,电视新闻播音员应以什么样的创作方式来适应新条件下的表达要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正确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当前应该关注的是,电视新闻在新世纪如何创新,如何改革发展,这是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的创新首先必须创新新闻运作。电视新闻运作创新是电视新闻节目改革发展的支撑点。只有创新运作,才能从根本上创新节目、优化节目,提高节目的效益,发展和壮大电视新闻事业。创新电视新闻运作要实行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专题片因其深度和广度,让观众对某一新闻事件或对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电视新闻专题片是电视新闻节目中极其重要的分部,要想真正理解电视新闻片,必须先了解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或许有人会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讨论电视新闻节目的商品属性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放眼全国大大小小数百家电视台,真正把电视新闻节目作为商品来组织生产、传播发布的还是少数。笔者认为,当前,对电视新闻节目商品属性认识的不明晰,正在阻滞着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步伐。辨析电视新闻节目的商品属性,探索其商业化运作的规律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节目(本文所指的是以录像影片拍摄制作的新闻、电视记录片和专题节目等,不包括口播新闻)作为视听传播媒介是通过声画来传达新闻信息的。那么在电视中这两种不同的形象是以哪一种为主?以画面为主还是以解说为主?对这个问题,在电视新闻工作者中是有不同看法的。多数同志认为形象化地传达新闻信息是电视新闻有别于报纸、广播新闻的最主要的特点,镜头画面是电视新闻的基础,是主角。近几年来,在电视新闻改革的探索中,也有同志提出电视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新闻报道中,许多的专题类节目都不能有很好的效果显现出来,电视专题节目都不能逃脱"声画两张皮"这个通病。对于故事性的,人们的观念大多是对创作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文学艺术作品提出的要求。但随着电视新闻的创新和发展,故事性作为一种新闻报道风格与审美视角,在电视新闻中应用越来越普遍。笔者从怎样把故事元素应用到新闻专题中出发,来讲述故事元素在新闻专题中的优势,认识到故事元素对电视新闻的创新和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变化日新月异,电视新闻节目的节奏也在这些年中明显加快,在画面剪辑、配音、在线包装效果以及新闻内容编排上越来越注重节奏效果的变化与节奏感的营造.如何让电视新闻节目更具节奏感,如何让电视新闻节目在与网络新闻、手机新闻等新媒体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受众,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得关于电视新闻节目节奏的探讨具有了更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想让电视节目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制胜法宝唯有创新。创新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是服务并满足当下观众日益增长需求的最佳选择。凡有事业进取心的电视人,没有不知创新二字的重要性的,然而"知易行难"。一、当下电视新闻节目革新之不足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各环节工作已发生了质的飞跃,不论是对专题节目的定位分类,还是各种制作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运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将现场直播、历史档案、专家评论等新闻报道方式有机的融合进电视专题节目中去,既使得观众感受到与现场同步的新闻真实性,又通过各种专家评论、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专题节目是电视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一档具有深度的节目,通常会对近期发生的事件或典型人物进行记录、调查、分析或评述,不仅对事件的过程有深入的分析,还揭示主题的深刻含义,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电视新闻专题的编辑,通过对编辑技巧的科学运用,来促进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逐渐发展成熟并为观众所熟悉。通过对节目的关注,观众对电视评论节目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还面临着很大的困境。鉴于此,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进行全面的论述,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发现儿童”是从认识上和观念上而言的。现在少儿电视专题创作无论从创作群体还是作品数量,比以前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上,并体现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年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在少儿专题片的创作中,由于受到成人价值标准的影响和成人节目创作方法的影响,少儿节目成人化的倾向依然十分明显。正确的“儿童观”是少儿电视创作的理论前提和实践指导,所谓“发现儿童”本质上首先是指对儿童要有正确的认识,特别是要尊重儿童相对于成人群体的独立性和特殊的心理结构及思维水平。“尊重儿童,尊重儿童个体性”是我们在创作中应当树立和强化的观念,这也是改变当前少儿电视专题创作状态的一个突破口。题材、内容、思维、人物、视点、镜语是电视创作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从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起步至今,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日趋成熟,评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据比重越来越大,电视新闻评论员介入程度也越来越深.在电视新闻节目这一话语场中,电视新闻评论员已成为一个深刻的影响因素,考察其从缺席到出现、从成熟到专业化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于电视新闻节目介入与否、如何介入、以何种立场介入,有助于廓清我们对电视新闻评论员所担当角色的认知,也有助于我们观察电视新闻话语的流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新闻节目层出不穷,类型丰富,在媒体日益发达的时代,如何创新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艺术,利用文字、声音和画面提高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信息传输需求的满足感,已经成为众多人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将从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优势出发,结合电视媒体孵化更多个性化网络服务,建立健全电视新闻节目互动平台,通过拍摄、声音、文字和画面处理编辑来提升电视媒体对日常生活的融合,从而把握好电视新闻节目的服务功能,突破其正面临的挑战,关注和选择好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和性质,为更多用户和观众提供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9.
当今电视人都在为办电视专题节目而犯愁,如何才能从现阶段频道资源众多,节目丰富的电视节目源中争取更多的受众?专题节目应该怎样满足众口难调的观众群?专题节目应当走怎样的一条路?走近生活———雅俗间融合的契机电视难办,电视专题节目则更难办,电视的家庭化、观众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不但传统的艺术类节目诸如电视剧、电视广告、音乐电视等,就连电视新闻、电视纪实专题、电视纪录片、谈话节目等电视纪实类节目也纷纷强调叙事元素,电视综艺节目这种原本被认为是含有少量叙事元素的节目形态,近年来也大有叙事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