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世界华语文学散文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确立了散文的含义,以为凡创作主体直接将个性、情怀、观点等,以散体文句真实、自由而又艺术地表达出来者,都可视为散文.在此基础上,描述了新散文在大陆、马华、台湾、香港、菲律宾、泰国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发生发展的历程,并对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华文散文代表性作家和文学成就进行了比较性评论与总结.文末指出,包括散文在内的大陆新文学与世界华文文学的关系经历了合--分--合三个阶段,而最后的合势,必将给一部全新的世界华文散文史带来全新的景观.  相似文献   

2.
期待新诗的盛唐——’96华文诗歌国际研讨会简述金中’96华文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3月底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以及大陆的学者90余人参加了会议,共收论文60余篇。这次研讨会论题是华文诗歌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华文诗歌...  相似文献   

3.
随着20世纪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海内外对华文文学尤其是华文诗歌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为了加强中国文学研究界与世界文学、文化的联系,开创21世纪世界华文诗歌研究的新局面,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韵文学会共同主办的"2001'国际华文诗歌研讨会”,于2001年10月18日至22日在美丽的江城芜湖召开.来自海内外的4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新的学术视域,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深入研讨世界华文诗歌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走向,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20世纪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海内外对华文文学尤其是华文诗歌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为了加强中国文学研究界与世界文学、文化的联系,开创21世纪世界华文诗歌研究的新局面,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韵文学会共同主办的"2001'国际华文诗歌研讨会”,于2001年10月18日至22日在美丽的江城芜湖召开.来自海内外的4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新的学术视域,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深入研讨世界华文诗歌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走向,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隔绝了30年以后,从1979年起,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对台湾文学的评论和研究已成了一门“显学”,至今已有多部台湾文学史,并有专门的台湾诗歌史,台湾小说史和台湾散文研究著作。但是,也许是研究者的忽略,也许是资料难以搜集,也许是因为工作量太大,对台湾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文学,或者干脆不作论述,或者只在专著中略作评论,因此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对台湾通俗文学的情况,还是若明若暗,并不怎样清楚。方忠的《台湾通俗文学论稿》则对台湾通俗文学作了全面、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资料翔实,观点新颖,为台湾文学研究作了一项拓荒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自从 1 982年 6月 1 0日至 1 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首届“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 ,2 0年来祖国大陆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正如“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委会”常务副会长、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饶 艹凡 子教授所指出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经历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 ,对海外华文文学‘空间’的界定、海外华文文学历史状况和区域性特色的探索、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关系探源、如何撰写海外华文文学史等重要问题 ,进而转入到世界华文文学的综合研究和世界华文文学史的编撰 ,以及从文化上、美学上各种理论问题的思…  相似文献   

7.
季进:我们还是从你倡导的“华语文学”的概念说起吧。大陆学界习惯上把大陆文学、港台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等截然划分.很少把它们视为一个整体加以观照。而你的研究则涵括了两岸四地的华语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把大陆、台湾、香港、大马的华语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创作视为一个汉语写作的有机整体。对你而言,“华语文学”不仅越过了空间与国界.更整合了所有以中文叙事构成的意义空间.既有历时性的上下文关系,又构成了平行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讯》杂志创刊于1983年7月,是台湾发行最久的书讯杂志。长期以来,《文讯》除了立足台湾、关怀本土之外,也关注大陆文学的发展,并将视野投向世界华文的趋势。对于大陆当代文学在台湾的传播发展,《文讯》不仅藉由杂志专题、座谈会议、动态报导、研究资讯等,兼顾深度与广度,还以长期搜集整理刊载的文学史料,为台湾读者提供认识和研究大陆文学的渠道。《文讯》杂志创设了一种新的文艺传媒范式,以文学史料开拓研究视野,型塑出一种文化探索风格。  相似文献   

9.
大陆学者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 ,起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倡导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是广东、福建两地的学者。经过 2 0年的研究以及“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产生 ,大陆学界形成了一种新的学术观念———要建立华文文学的整体观。也就是要从人类文化、世界文学的基点和总体背景上来考察整个中华文化和华文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产生了丰富成果 ,在研究观念、方法、理论体系诸方面有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光复初期台湾文学上承日据时代的文学思潮,下启后来台湾新文学的茁壮与繁荣。我们从主流严肃文学中的散文、小说、诗歌及戏剧四种文学体裁可以一窥这个时期台湾文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台湾文学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华文文学地图上占据重要地位,在参与建构祖国文学中,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香港文学从1949年起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是一个寻找香港文化身份的过程,也是"南来"与"本土"从对峙逐步走向融洽的过程.但二者均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大陆同行借鉴和警惕.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华文文学的名称与定义,世界华文文学的版图及其拓展,不同时代的留学生文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世界华文文学多元文学中心,以及从世界华文文学到华人世界文学等诸多问题,但主要是响应汕头大学编写的《海外华文文学史》一书中所提出的两个重要观点,此书编写者说,正当中国某些标榜先锋的作家和学者热衷于在西方文化中淘金的时候,海外华文文学却正在悄悄地向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艺术构思到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还说,这种潮流还刚刚在兴起,但很快会变成一股热潮,这篇文章认为这样描述当前华文文学世界的状况失之偏颇。文章还认为此书编写者否认今天世界华文文学已经存在多元文学中心的观点是不对的,有志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华文文学在世界发展者都应该抛弃“中国(精英)中心”的过时观念,都应该支持并推动华文文学世界多元文学中心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马来西亚文学界,戴小华是最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她以她的创作名满马来西亚,走向世界。八十年代中期,她以揭露新泛电事件为题材的电视剧《沙城》、获奖散文《阿春嫂》、《戴小华中国行》等作品而驰名文坛,成为擅长于多种文学体裁的全方位作家,创作了散文、剧本、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体裁的作品。进入九十年代,她成为海外华文女作家中的便使者,她的作品曾获1992年中国首届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征文“徐霞客奖”和1993年台湾十六届中兴文艺奖,已有十多种著作问世。现任第三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联谊会会长。罗丹说:“艺术就是情…  相似文献   

14.
曹明 《文教资料》2001,(4):61-66
80年代以来,华文戏剧的交流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对增进相互了解促使文化繁荣,起了良好的作用。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我们这里试对华文戏剧的交流,作一简要的回顾与展望,认清华文戏剧交流的发展过程,以及未来走向。 华文戏剧是指,凡是以华文(华语)演出的戏剧(主要指话剧,不包括戏曲),都可以称之为华文戏剧。主要范围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世界其它地域的华语演出。华文戏剧的概念是近二十年才正式提出的,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结束了长期与外界隔阂的情况下产生的。首先是中国大陆与台湾戏剧的交流,1982年,…  相似文献   

15.
“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1996年4月23日至25日,“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于南京举行。这次盛会云集了海内外华文文学作家及专家学者167人,其中境外代表42人,大陆代表125人。张炯、曾敏之等人主持大会,犁青、罗兰、许世旭、杜国...  相似文献   

16.
古远清 《文教资料》2001,(2):90-100
在大陆没有单独的香港文学研究机构 ,香港文学研究均附属在台港文学或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机构之中。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广东 ,后幅射到全国各地。下面介绍成果时以香港文学研究为主(不作评价和判断 ) ,台湾文学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成果从略 ;以研究东南亚华文文学为主的研究机构另文介绍。广东省(一 )暨南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 1980年成立时叫“台港文学研究室” ,曾敏之兼任主任 ,1998年改用此名。中心主任现为潘亚暾 ,副主任为王列耀。成员 :翁光宇、吴锡河、费勇、卢菁光、潘梦园等人。后来由于工作调动 ,只剩潘亚暾、王列耀、…  相似文献   

17.
在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中,活跃着一批卓有影响的三峡籍作家。他们不仅向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奉献了丰硕的创作成果,而且以对三峡大地的倾情书写在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中构筑了一道迷人的三峡文化风景线,并以自己卓越的文学活动,促进了三峡文学与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的交流。总结他们对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的杰出贡献,对促进三峡文化与文学建设及推动其与台湾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交流有强烈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20,(1):15-21
严唯真是印尼华文文学中的梅州客籍作家。他以诗歌创作为主,同时从事杂文和散文写作,撰写文艺批评文章,并进行文艺理论的探寻。严唯真的诗歌揭露了印尼的社会现实,又表达了他对祖籍国的怀念和对居住国的热爱。从艺术上来看,严唯真的诗歌既有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蕴内涵,又有西方现代诗歌的审美意趣,在古典与现代之间达到了诗性融合,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人风格,在印尼华文文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王鼎钧的怀乡散文以独特的抒情艺术,在台湾乡土派散文中独树一帜。王鼎钧怀乡散文的抒情艺术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故乡的时空追忆;二、沉郁的情感抒发;三、叠加的精神底色。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华语教学研讨会在台湾举行台湾世界华文教育协进会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于1994年12月27日至30日在台北市剑潭青年活动中心召开。应邀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近400人,来自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马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