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母爱?刘祖巨同志在他的微型小说《换肾》中作了最好的诠释。所谓母爱,就是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倾其所有的爱——一切为了儿子,为了儿子的一切。小说中的母亲,为了让儿子刘强不受委屈,虽然丈夫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她却一直守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承担起养育儿女的重担。为了儿子,这位母亲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耗费在儿子的培养上。试想,如果母亲改嫁,遇到一个虐待刘强的继父,势必对他的童年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形成孤僻的性格,成年后的他就不可能走上通畅的仕途。这位疼爱儿子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熬干…  相似文献   

2.
《儿子与情人》和《母亲大人》这两部小说中的母亲都为儿子表现出了极端的畸形的母爱。本文通过比较社会背景,不幸婚姻和自身欲望等因素,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畸形母爱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亲是赋予我们生命的女人。天下最平凡的母亲,也是伟大的母亲。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母亲为子女的付出总是无法估量, 然而母亲却从不求回报,母爱是不计算代价的,母爱也总是让人感动。《为了母亲的微笑》封面的几支粉红色的康乃馨让人不由地联想到母爱而备感温暖。  相似文献   

4.
[阅读提示] 这是一封感人肺腑的信,是一位善良而慈爱的母亲写给她那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儿子的。信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拳拳的母爱。这位母亲为了激发“网虫”儿子的阅读兴趣,使他不至于对自己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竟别具匠心,运用了大量网络名词连缀成文,在幽默诙谐的调侃中耐心规劝。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肯定会被她的儿子所接受。因为这种深沉而伟大的母爱.足以感动所有读过这封信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博仔 《湖南教育》2005,(22):13-14
1981年5月22日,病魔缠身的陈鹤琴先生像以往一样,让女儿秀云、儿子一飞把他从病榻扶到书桌旁看报纸。过了一会儿,他忽然说:“拿笔来,拿纸来!”他吃力地写下了:“一切为了儿童,一切为了教育,一切为了四化。”这时,旁边的亲人才想起,过几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了!  相似文献   

6.
<正>"一切为了孩子"这句话耳熟能详,很多学校都把这句话制成铜字安放在显眼位置。然而,不少学校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句标语口号,真正的管理行为与之相距甚远,甚至背道而驰。从语言学角度看,"一切为了孩子"是一个主谓短语,它排斥了"一切为了领导""一切为了教师""一切为了荣誉""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面子"等行为指向;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一切为了孩子"既是人本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观的主旨,应该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从学生出发。回溯中外教育史可以发现,围绕管理和教学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千百年来  相似文献   

7.
【阅读提示】这是一封感人肺腑的信,是一位善良而慈爱的母亲写给她那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儿子的。信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拳拳的母爱。  相似文献   

8.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 一位母亲,为了给儿子送早饭,天天往返六十几里山路;为了挣点儿学费,不得不逃避城管的追逐、驱赶。深沉的母爱、生活的压力,迫使母亲每天不停地跑呀,跑呀……母亲竞成了长跑冠军!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可意蕴深刻悠长,写作技巧灵活多样,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9.
钟瑛 《班主任》2001,(10):5-6
这三句话放在一起,不像标题,倒像个绕口令,但绕来绕去都离不了孩子这个中心,离不了教育这个话题. "一切为了孩子"对于每位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承诺,一种追求.为了孩子而倾注一切,首先需要我们对教育事业赤胆忠诚,对莘莘学子充满爱.  相似文献   

10.
劳伦斯的名作<儿子与情人>描写了由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给普通家庭所造成的悲剧.夫妻关系由爱生恨,妻子把对丈夫的失望,转向儿子寻求精神寄托;儿子成为母亲的精神支柱,过分的母爱阻碍了儿子的健康成长,威廉就这样成为了这一畸形关系的牺牲品,一生充满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1.
“一切都好”听起来平平淡淡,然而却是一个家庭所追求的幸福境界。读了杨林静的散文《一切都好》,我们不难体会到,母爱是一把打开家庭幸福之门的金钥匙。这是一个充满信任,充满理解的平平安安的家庭,无内忧外患——母亲掌握着家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赞叹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笔者日前在采访深圳罗湖区鹿丹村一位高位截瘫归国留学生重扬生务风帆的历程时,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名高位截瘫归国留学生的母亲为了照顾儿子,毅然放弃了她钟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8年来,她每天至少一半的时间用来照顾儿子,帮他重树生活信心,使他率先在深圳建立了残疾人资源中心中文网站和英文网站;她帮他锻炼身体,使他能重新“站”起来;她研究资料,摸索出一套护理高位截瘫病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村庄     
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儿子静静地长大母亲静静地注视芦花丛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我的妹妹叫芦花我的妹妹很美丽 【赏析】 《村庄》这首短诗结构简单,但意境朴 实而优美。 诗人选取很普通的意象──村庄,人 类生存活动的最基本的场所;很普通的人 物──母亲和儿子,人类最基本的组成单 位。第一节着“静静”二字,“儿子静静地长 大!母亲静静地注视”,一切复杂的东西都 清晰明了。母亲为儿子所忍受的种种苦 难,儿子在母爱呵护下艰难的成长,是如 此地轰轰烈烈而又不动声色,母爱被鲜明地凸现出来。第一节意境单纯而不单调,醇美而又从…  相似文献   

14.
儿子是母亲的一部分。想当初 ,裹儿、洗儿直至娇儿绕膝 ,子之于母 ,宛如汪在母爱柔情里的一方水晶 ,了无遮障。忽一日 ,儿子有了个人私密 ,为母的一边惊诧儿子长大了 ,一边得采取措施对待这个不小的问题 :是后撤还是坚守 ?是调整儿子还是调整自己 ?对于孩子能否有个人隐私 ,确是个令大多母亲头痛而把握不好分寸的事。在中国 ,人母尽着天职抚养孩子长大成人 ,孩子从幼到长 ,母亲在付出的同时以为也获得了所有权、知情权。面对孩子的隐私 ,在初视为儿戏进而实施干预的大有人在 ,但结果不美 ,往往是各自“维权” ,激战或冷战 ,致使母子亲情蒙上…  相似文献   

15.
时下,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既是一句醒目的标语,也是非常流行、十分吸引人眼球的口号.仔细琢磨这句口号,可“喜”之处在于,它提示和号召人们关注孩子、重视孩子,以孩子为主体,彰显一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而“惑”则在于践行起来很难做到.在三个“一切”中,“为了一切孩子”应当做;“一切为了孩子”难做到;“为了孩子一切”做到难.对待这一口号的正确态度应是,它可以作为行动的参考标准,但不能成为行动指南.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即由善意的引导变为可怕的误导,变成一种忽悠、虚饰与矫情.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描写了母亲与儿子之间爱恨缠绵,欲罢不能的情感体验。他们互相依恋的情感是一种建立在畸形的、变态的母爱中形成的一种情结情感。文章试图对这种畸形的变态的母爱的形成、表现、根源及对母子俩的影响和意义进行探讨,并以此来警醒现在家庭中存在或将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拥有多重身份:她是父母不幸婚姻的见证者,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是智障儿童的母亲,是通晓中西文化却不被任何一方所接受的文化边缘人。这种多重身份无不例外的将赛珍珠置于一个令人尴尬的边缘人状态。作为一个边缘人,她关心同样处在社会边缘地位的人们———女人、儿童和包括中国、日本等在内的处于弱势地位的亚洲国家的人们。女性文学作品的创作,寄予了她对女性的同情与期望;儿童文学的创作,表明她对儿童的关心与厚爱;东西文化交流题材的写作,折射出她对中西文化平等对话的渴望。一切为了边缘人,为了边缘人的一切,是赛珍珠文学创作动因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8.
母亲为了支撑家庭,忍辱负重,甘当拾荒者。从自尊心受到伤害到理解母亲艰辛的付出,儿子读懂了这份母爱。文章角度新颖,真挚动人,细节真实。  相似文献   

19.
赵远隆 《小学生》2010,(4):62-63
最近,学校出现一种口号: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确实,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图书馆活动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提出了"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的服务理念.并从注重服务、力求创新、争创品牌、提高效益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