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蚊子和狮子》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全文200余字,情节简单明了,寓意却蕴含深刻。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如何让这简单明了的故事和蕴含深刻的哲理在课堂上和谐共舞,如何让学生在读思当中紧扣寓言特点言意兼得?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不失寓言的独有趣味?我们认为,应立足文本,紧扣文体特  相似文献   

2.
寓言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一定的语文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即寓意。寓言的寓意应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反复琢磨,深入思考,自己悟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受到训练。下面以《寓言二则》(第五册)为例,谈谈怎样在阅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寓言二则》包括《自相矛盾》和《掩耳盗铃》两个故事。怎样在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理解这两个故事的内容,进而悟出其寓意呢?教学中,可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寓言,这些寓言篇幅短小,含义深刻。如何教学这类课文呢?笔者进行过一些探索,有如下认识和做法: 一、把握特征,探索寓言启迪功能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它外表是生动活泼的故事,内里却含深刻的哲理。法国著名寓言家拉·封丹曾把故事比作躯体,把寓意比作灵魂。身体是有形的,而灵魂是无形的。但灵魂是  相似文献   

4.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我们教学寓言的一个难点.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呢?可用下面几种方法.一、摘句法.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第四册第15课)文未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  相似文献   

5.
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阅读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常见体裁,旨在通过简短的故事阐述深刻的寓意。寓言教学中,对寓意的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引领学生揭示寓意、内化寓意、深化寓意,能够历练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聚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寓言是一种学生比较喜欢阅读的文体。各版本的语文教材都选编了不少的寓言。在寓言教学中,寓意的揭示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情境表演、正反对比和群文阅读等形式,让学生深入寓言的内核,理解寓言包含的深刻道理,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内容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文体。每个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领悟寓意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潮。只有让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才能发挥语言的真正教育作用,才能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明辨是非,受到德育熏陶并健康成长。但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缺乏感情经验,要领悟深刻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等特点,采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情感经验谈话交流、讲故事、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等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  相似文献   

8.
<正>感性的人文内涵的把握与理性的表达方法体悟如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能把握寓意,同时还对课文布局谋篇、用词用语有所明晰?寓言的教学如何让理性的寓意揭示不是贴标签,而是水到渠成?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1.学习品味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纪昌的决心、毅力和恒心。2.学习"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感悟、理解寓意。  相似文献   

9.
一教:在内容理解的沉疴中迷失【备课设想】初次拿到这篇课文,备课时只有一种想法:如何让学生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于是在教学中我从寓言的故事部分入手,特别围绕故事的角色和  相似文献   

10.
黄珍 《陕西教育》2007,(10):17-17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寓言。它们都是通过讲述一个情节简单、形象显明的故事,进而告诉人们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每则寓言都有“故事”和“寓意”两个方面。通过寓言教学让学生分析寓言形象,了解故事内容还不够,还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是寓言教学的难点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寓言是用简短故事阐明道理或者教训的一种文体,因理设事是寓言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事物命题化、命题故事化、故事哲理化,是指导学生写出生动故事,并使寓意深刻的写作学习元素。具体言之,在文化习俗、事物特征和现实问题中发现规律性命题,产生初步寓意;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触发、突转和深化情节,编写出生动的故事;建立事与理的联系,使故事哲理化,表达出深刻的寓意。  相似文献   

12.
意在言外     
赵霞 《江苏教育》2008,(18):24-24
寓言,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它用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被人盛誉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无论是中国古代寓言,还是西方的《伊索寓言》,一方面,它们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另一方面寓言这种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寓言这种文体故事简单,但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教师应如何教学寓言这种文体,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呢?笔者认为,寓言教学要解决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14.
寓言无疑是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文体,它短小精悍,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寓言教学理应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寓意。而做到这一  相似文献   

15.
正寓言短小精悍,道理深刻,一直以来广为流传。作为母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材自然不能缺少寓言这样的独特体裁。寓言创作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阅读教学也绝对不能走寻常路,而要充分挖掘寓言的特点,体悟寓意,习得语言。一、入情境,懂故事1.借助朗读入境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要用眼睛理解文字符号的大意,也要让学生在声音中揣摩言语意蕴。教材中的寓言故事言语生动,学生学起来也是兴趣十足。通过  相似文献   

16.
寓言,由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陈忠义称之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寓言都有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能让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促进学生理性辨析能力的提升;寓言所具有的哲理性、讽喻性等特点,能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因此,在小学寓言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引导孩子们去触摸寓言的灵魂,是寓言教学的核心,也是有效地进行寓言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寓言故事类课文。对寓言类课文的教学,要基于文本表达、文体特征、寓言寓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寓言的故事、寓意,体会寓言的语言表达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谈谈小学寓言教学中思维素质的培养□广东省南海师范曾爱珍小学的语文课本,选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寓言。在寓言里,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一般地说,我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但是,由于寓言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  相似文献   

19.
寓言以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深受同学们的喜欢。小学的语文课本,选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寓言。在寓言里,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一般地说,我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但是,  相似文献   

20.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它短小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有许多寓意深刻的寓言,它作为小学整个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和其他诸如童话、儿歌、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教学一样,存在着共性,但也有其个性,也就是说存在着独特的教学原则.那么,小学低年级寓言教学又应该注意哪方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