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者推荐:什么是"深沉"?请读第六自然段中的"母亲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异常平静"和"母亲却哭了"——用"他"的"清纯"铺垫。什么是"厚重"?请读第六自然段中的"两捧陈年的麦子"——用"野菜"铺垫。  相似文献   

2.
沧海一叶舟     
仇实  徐娥飞 《红领巾》2022,(Z1):40-41
<正>黄昏时分,太阳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地倒向海平面,海面被镀成了金色。海天一际,远处一个黑点在海平面上漂来漂去。那是什么?一艘捕鱼船!风中,渔船随着波浪摇摇晃晃,看起来十分危险。但船上那位渔民仍旧竭尽全力撒网捕鱼,丝毫不惧怕海浪的拍打和威胁。小船好似一片孤叶,在波涛中上下起伏,渐渐向岸边驶来。我也慢慢看清了渔民的模样——是一位老渔民。  相似文献   

3.
<正>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足够的词汇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也无法成功地用英语进行交际,更不能清晰地表达思想。著名语言学家里弗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念。"魏尔金斯更是精辟地指出:"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因此,词汇教学既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4.
海的那边     
呼——呼——大海发出快乐的呼唤我在海边独自徘徊大海抚摸我的脚浪花调皮地跟我玩耍我坐在沙滩上遥望海岸海的那边是什么我脑子里一片茫然轻轻地问大海许久也没有得到答案我只能默默等待呼——呼——海来找我了她在轻轻地对我呼唤仿佛在说海的那边是一个个需要人们去寻找的答案海的那边@叮当点点$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小学五年级!250022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干净"的童话 (出示丰子恺的没有面部五官刻画的漫画) 师:这幅漫画有什么特点? 生:太简单了,连脸部的五官都没有画出来. 师:哈,是的,有人说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生:(笑)我觉得丰子恺的漫画非常干净. 师:我很喜欢你用的"干净"这个词.今天我们要读的这篇童话也很干净.这个童话真的很干净,第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这个童话里的两个主要人物—— 生:小鸟和树. 师:而且告诉我们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和树好到什么程度呢? 生: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鸟儿唱歌.  相似文献   

6.
大海     
世界上,最宏大的是海,最有耐心的也是海.海,像一只驯良的大象,把地球不足道的人驮在宽阔的背上,而浩瀚渊深的、绿绿苍苍的海水,却在吞噬大地上的一切灾难.如果说海是狡诈的,那可不正确,因为它从来不许诺什么.它那颗巨大的心——在苦难深重的世界上,这是唯一健康的心——既没有什么奢望,也没有任何留恋,总在平静而自由地跳动.  相似文献   

7.
祖冲之儿子叫祖暅.“暅”字究竟读什么?长期来不统一,各读各的. 《辞源》、《辞海》(旧)都没有这个字.1978年《现代汉语词典》用现代汉语拼音标出"啦"音g亡ng〔更〕.1979年新《辞海》给它注音是xuan〔选〕,又读g色ng〔耽〕;1980年《新华词典》注音是xt,ar;、g亡:1〔亘〕;新《辞源》又把t'I亘"(xoan)作"啦". 据数学史家梁宗区教授考证,"啦"应按隋《博稚》注音读"g色nq'。(群燕)  相似文献   

8.
<正>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足够的词汇,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也无法成功地用英语进行交际,更不能清晰地表达思想。著名语言学家里弗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念。"魏尔金斯更是精辟地指出:"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因此,词汇教学既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9.
大海     
世界上,最宏大的是海、最有耐心的也是海。海,像一只驯良的大象,把地球上微不足道的人驮在宽阔的背上,而浩瀚渊深的、绿绿苍苍的海水,却在吞噬大地上的一切灾难。如果说海是狡诈的,那可不正确,因为它从来不许诺什么。它那颗巨大的心,——在苦难深重的世界上,这是唯一健康的心,——既没有什么奢望,也没有任何留恋,总在平静而自由地跳动。  相似文献   

10.
大海     
正世界上,最宏大的是海,最有耐心的也是海。海,像一只驯良的大象,把地球上微不足道的人驮在宽阔的背上,而浩瀚渊深的、绿绿苍苍的海水,却在吞噬大地上的一切灾难。如果说海是狡诈的,那可不正确,因为它从来不许诺什么。它那颗巨大的心——在苦难深重的世界上,这是唯一健康的心——既没有什么奢望,也没有任何留恋,总在平静而自由地跳动。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正"2013年我不是一个读书人,很惭愧地告诉大家,这一年我几乎没有读一本书。"——诺奖得主莫言日前被问及会推荐什么新书给读者,他无奈地表示,他今年到处开会、演讲,做一些乱七八槽的事情。"做出这样的判决,跟你是谁的儿子没有关系。"——李某某强奸案终审载定驳回上述,维持原判,法官宣判后这样说道。  相似文献   

12.
一顺势而导,抓实言语运用 师:同学们,如果说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一座瑰丽无比的宝库,那么古诗就是这座宝库中一颗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生:江雪. 师:课前,同学们完成了预习作业.首先,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古诗. (生读) 师:这里有个字,(出示:径)它读—— 生:jìng. 师: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径"? 生: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师:"径"是什么意思? 生:是小路的意思. 师:(出示蓑衣图片)先读好"蓑". (生读) 师:看看图,"蓑"是什么? 生:"蓑"是用茅草和竹叶编成的遮风挡雨的工具. 师:就是以前人们下雨天时穿的避雨工具.这个字是什么偏旁? 生:草字头. 师:(出示斗笠图片)先读读"笠",再说说"笠"是什么. 生:是用竹子编的帽子,可戴在头上. 生:因为是竹子编的帽子,所以它是竹字头. 师:读"蓑笠翁"这个词时要注意"翁"的后鼻音."蓑笠翁"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显性失海与隐性失海、群体失海与个体失海、真实失海与虚假失海等方面阐述了"失海"渔民的概念。其次,从国家工业建设需要,环境保护不善等原因论证了造成渔民"失海"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引导"失海"渔民转产转业是解决渔民失海现象的主要途径之一,但这些群体在转产转业过程中又面临资金、渔场和资源、渔业劳力分流转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确保禁渔退捕后渔民生计的顺利转型,是保障洞庭湖区禁渔工作实施、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前提。可持续生计框架为退捕渔民的生计转型提供了重要思路。本研究基于洞庭湖区实地调研,从内外部因素分析渔民生计的脆弱性环境,从人力、自然、物质、社会、金融和心理6个方面构建生计资本体系,分析渔民的多样化生计策略,重构渔民可持续生计框架,并从改善渔民生计资本、完善政策落实机制、改善渔民生计策略、提升渔民抗风险能力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谁来读?你读的荷叶不圆,也不绿。谁来读?圆是圆了点,还不够绿……就一句话,读一次,再读一次,读出感情来,读出感情来……当前这种"以读促悟"、"以读悟情"的课堂似乎是语文回归的路标了。殊不知,在长达九年的语文学习中,如此"有感情地朗读"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间。试问,一千次没有内容的朗读能让孩子学到什么?拯救阅读教学,首先要对课堂中无休止的"有感情地朗读"说"不"。拒绝"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16.
"这有什么用?"这几乎是很多爸妈爱问的一个问题。"我想学舞台剧!""这有什么用?""我正在读《追忆似水年华》!""这有什么用?"从小,我就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做很多"一点用也没有"的事情,从来没有人会问:"这有什么用?"长大以后,越来越多地被别人问"这有什么用",我才领悟很多人是随着这个问题一起长大的。  相似文献   

17.
大海     
世界上,最宏大的是海,最有耐心的也是海。海,像一只驯良的大象,把地球不足道的人驮在宽阔的背上,而浩瀚渊深的、绿绿苍苍的海水,却在吞噬大地上的一切灾难。如果说海是狡诈的,那可不正确,因为它从来不许诺什么。它那颗巨大的心——在苦难深重的世界上,这是唯一健康的心——既没有什么奢望,也没有任何留恋,总在平静而自由地跳动。人们在海浪上航行的时候,大海唱着它那古老的歌儿。许多人根本不懂得  相似文献   

18.
"读博士有什么用?"提出这个问题的,多数出自于正在读博士的人,少数出自于即将读博士或者说考虑读不读博士的人。这是问题的源初。思路决定出路。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说西方哲学传统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在场哲学证明形而上学的正确性,也就是说,"读博士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是用一种缺席的、不在场的标准来反驳在场的有效性,即"读博士有什么用"这一问题的前提就是有一个有用的或更大用处的东西在证明或者威胁到"博士"的价值和有用性,比如现在有些本科生赚钱能力远远高于博士,没有读大学的人开饭店赚了很多钱,小学没毕业的人成了煤老板,硕士毕业的同学成了新东方某区域  相似文献   

19.
问题教案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复习新词。2.回忆课文大意。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三亚自然风光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大意。2.默读,用“——”画出这一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儿的。3.学生讨论交流:天与海——白鸥——椰子树——细沙4.教师引读,想像三亚的自然风光:师:三亚在哪儿?(生齐读)——师:这里的天与海是什么样的?(生齐读)——师:白鸥怎样?(生齐读)——师:椰子树怎样?(生齐读)——师:细沙怎样?(生齐读)5.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三亚这里的自然风光怎样?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精读三、四自…  相似文献   

20.
正一、失衡的现状——任"静"悄然离去[案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映示)孙悟空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形象?(建设)细细地读课文,找到感受最深的地方,边读边做批注,想想你读懂了孙悟空的什么特点?师:孙悟空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课文。(生大声读)师:(当大部分学生差不多刚读好,想做批注时)很多同学在一边读一边做批注,很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只有三四个人举手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