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谜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种融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一种游戏。在关东民间,这种益智增趣的猜谜活动非常盛行,俗称“破闷儿”,学名民间谜语。民间谜语多为民间文学中一种特殊的韵文形式作品,它是表现人民智慧、培养和测验人民智慧的民间语言艺术。本文从关东民间谜语产生的环境、谜语起源、民间谜语的文学特征及其所形成的社会背景和独特的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谜语属于民间口头文学,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创作。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无比的智慧和艺术才能。不少谜语适合儿童的特征和兴趣,对儿童有极大的教育作用。谜语根据事物的形态、习性、用途等特征,用明白、生动的语言编成顺口的韵文,让儿童去想象、猜测这件事物。它是一种文学作品,也是一种有趣的脑力游戏。它既要指出事物的特征,又要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迷惑对方。一方面显示,一方面隐蔽,这是谜语的特征。我们的教学就是分析“谜面”(所描述的现象),找到“谜庭”(所实指的事物),通过整个教学活动,促进儿童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培养观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谜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朱自清先生把谜语列入诗歌范畴,称誉它“皆体物入微,情思奇巧”,足以开发心智,明了事理。谜语中,有不少描写男女婚姻爱情的诗谜。它们既是一首首优美的情歌,又是一则则形象生动、准确妥贴的谜语。这里辑录几首,请大家一起来猜猜。  相似文献   

4.
《画》(小学语文第二册)是一首谜语诗。谜语大都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口头流传。它以谜底为题目,根据我国传统的山水画的特点,采用比较的形式,把画面上所描绘的和自然界中实有的山水花鸟差异,一一清楚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谜语根植于乡村社会,反映民间生存生活状态、社会伦理关系、社会组织结构、民俗与宗教信仰等。重庆市酉阳县口传谜语具有独特的"乡土性",反映了该地区的生产生活,尤其是生产工具的多样性,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大量关于蔬菜的谜语几乎囊括了当地出产的各种蔬菜,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丰富的字谜谜面质朴无华,谜底简单,雅俗共赏,意趣盎然。酉阳谜语作为一种珍贵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而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谜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朱自清先生把谜语列入诗歌范畴,称誉它“皆体物入微,情思奇巧”,足以开发心智,明了世理。有这样一类谜语,谜面煞有介事地渲染,似乎要表现一个重大主题,而谜底则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东西,强烈的反差造成绝妙的艺术效果,既令人捧腹,又耐人寻味。现略举数例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7.
谚语、谜语和歇后语的艺术特色──兼谈熟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马甘谚语、谜语和歇后语合称“熟语”,因其语句短小、通俗易懂、简明确切、生动形象,因而广泛流传在人民群众中问,是人民群众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语文教师能懂得谚语、谜语和歇后语的一些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学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民间文学,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出现和流行的。她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相似文献   

9.
民间文学,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语言艺术,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它与我们在课本中学习到的文人作曲有着同样的价值,是语文课外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民俗学是研究各民族劳动人民生活与文化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科学。而民间艺术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学艺术,它包括民间文学中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谜语、说唱、戏剧、民间音乐、美术、舞蹈、游艺、工艺等。英国博尔诺认为民间艺术属于民俗学的组成部分,欧洲许多学者则把“民俗学”和“民间文艺”作为同义语来看待和使用。以我们的看法,风俗和艺术都是文化的物化现象,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内涵。不少的民间艺术,并不成其为风俗,也有不少风俗,丝  相似文献   

11.
<正>一、编谜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谜语能使一些原本比较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如"茶"字,下边是"朩",小学生很容易写成"木"。在教这个字时,我就编了"一个小人,躲在草里"的谜语让学生猜,加深了学生对"茶"字的印象。又如,认识"燕"字时,我又编了:"一只鸟,飞到北门口,生了四个蛋"的谜语。  相似文献   

12.
宁波地方传统文化蕴涵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汗水,哺育并熏陶着一代代后人健康成长。作为宁波地方传统文化之一的宁波谜语,更是融入了先人们在生活、劳动、生产过程中积淀起来的鲜活的宁波文化元素。宁波谜语是初中语文的活态教材,学习宁波谜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姜太忠 《教师》2015,(3):19
谜语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暗射文字或事物的隐语,也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表现。它可以扩大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陶冶情操,增加乐趣。将猜谜语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识字学习大有帮助。为此,笔者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搜集了许多字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选择了一些浅显通俗、活泼有趣的字谜穿插在识字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正>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然而,怎样才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识字教学中的几个方法:一、谜语口诀识字在识字教学中,学生们常常能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运用编谜语、口诀等方式识记生字。自主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如学习"画"字,学生编出了谜语"一位姓田的小朋友去做船";学习"春"字时,编出了谜语"三人看日落"……猜谜语引进识字课堂,学生不仅生  相似文献   

15.
谜语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给谜语下过的定义:"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所谓谜,就是用回环变化的词句,来使人捉摸不透,以起到"谲譬以指示"的作用。人们之如此愿"昏迷",还在于谜语具有使人"乐在迷雾中"的艺术魅力,而这种艺术魅力,又是与修辞有关的。曾有"修辞手段是源于谜语"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恰当不论,仅就它指出了谜语和修辞的鱼水关系这一点来说,还是有些道理的。谜语可  相似文献   

16.
灯谜只有我国有,谜语则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两者区别主要在:一、形式上不同。"灯谜"是以谜条的形式写在纸条上供人猜射的。而"谜语"则是通过口语形式传诵出来供人猜射的。如谜底同为"花生",灯谜则是"木兰之子"(意为花木兰生的);谜语则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二、猜的方法不同。"灯谜"是  相似文献   

17.
<正>在色彩缤纷的诗歌百花园里有一枝奇葩——谜语诗,它是诗歌和谜语联姻的结晶,既有诗歌的特征,音韵和谐,韵味无穷;又具备谜语的情趣,启人心智,妙趣横生。北宋王安石是一位制谜能手。有年暑天,他与王吉甫在室外乘凉,王安石信口念出一首谜语诗:"户部一侍郎,恰似关云长。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王吉甫不假思索,立即回敬两句:"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两个诗谜异曲同工,谜底皆是手中拿着的"扇子"。王安石又出一首字谜诗:"画  相似文献   

18.
<正>谜语,原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种优秀的民间文学体裁。它的历史,从夏末民谣“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算起,迄今已有三千五百多年。东汉文学家蔡邕在曹娥碑背面所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绝妙好辞)可说是第一个完整的离合体文义谜。南北朝刘勰说:“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文心雕龙·谐隐》)则为谜语正式定了名。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灯品》中指出:“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表明当时已诞生了“灯  相似文献   

19.
一、导入激趣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否能够成功激起学生的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所谓激趣导入,就是要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努力寻找一个新的着眼点,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的心理与思维都兴奋起来。"激趣导入"主要有故事导入、游戏导入、谜语导入、巧设质  相似文献   

20.
在素有中国"谜语之乡"美誉的"青林寺",谜语这一传统的口头语被大规模创造性地转换成了文字形式并以多部专著记录下来,在众多谜语样式中,"字谜"历来以其独特的谜语构造方式、优秀的谜语文化内涵闻名于世,本文立足于结合"六书",从构字方式和语言文化的角度对青林寺谜语中的"字谜"进行考察,在论述过程中,所用例证均来自覃兴龙《青林寺谜语新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