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何充分挖掘与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既开展综合性学习,又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热爱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种子呢?笔者认为可通过寻找两者的结合点,开展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让那抹中国红拉开文化传承的序幕,让那份中国情结植入学生心中,让那颗中国红心跳跃起来!  相似文献   

2.
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借助网络资源优势,拓展节日文化的外延,组织多姿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心底。  相似文献   

3.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应当依托教材文本,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探寻、传承、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体味传统节日文化,提升综合素养;在对节日的知识信息的合作探究学习中,提升文化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怡 《教育》2024,(6):4-6
<正>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加入了综合性学习,这意味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越发受到重视。而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也得到了更多研究和认可,在教学中应受到足够重视。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布局从一年级开始逐步铺垫,三年级下册第一次出现单元模式,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值得在课堂上分析、品味。传统节日文化底蕴久远,内涵丰富。传统文化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更是培养综合素质的极佳方式。以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为例,可以说有着多面的教学性。  相似文献   

5.
陈菲 《新教育(海南)》2023,(S2):102-103
以整合项目化学习的模式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式,通过“落实语文要素,设置驱动性问题;坚持学生为本,开展多维度活动;搭建展示平台,共享多样化成果;重视评价反思,迁移综合学习力”四种教学策略,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旨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非常丰富,语文教师可从乡土自然资源、乡土人文资源、学校文化资源、家庭文化资源中寻找、提炼可资利用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学习与运用语文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是一种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一种工具性学科,把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到语文教科书中,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增长节日文化知识,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对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弘扬节日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时期,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所渗透出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的教育,使其陶冶情操,增强文化自信。并且通过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传播、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其文化素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底蕴的现代文明人。  相似文献   

9.
<正>“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教材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安排了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活动目标: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收集、整理、展示中华传统节日和相关习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进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各项活动,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传统节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和精髓,是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以及爱国情怀的重要依托。因此,传统节日不仅应该被"请"进课堂,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该将其深刻的文化价值落到实处。而在教学实施方面,则强调应"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从而在实践中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是当代社会给语文教学提出的一个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其“语文性”和“综合性”,彰显其“过程性”和“策略性”。三年级下册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可以采取整体思考,组合推进,整合要素,循序渐进,统整学科,跟进评价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走近传统节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升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丁华娟 《教师》2013,(16):54-55
近年来,由于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和学生传统节日观念的淡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流失甚多。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客观对待、积极引导、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既正确认识西方节日文化,又能客观地重新审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为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广泛传播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绵绵粽子缘,溢满人间情。”多姿多彩的粽子。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端午节和春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一样被列为法定假日。因此,民风民俗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应该将其纳入语文学习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在《枯坐听讲》中写道:学校教育的毛病很多,有一种毛病不大有人想起,说穿了谁都会承认那是毛病.那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们坐在教室里的椅子上听教师讲说的办法.叶老对这种枯坐听讲被动学习的方式有诸多不满.学生们需要一种更主动、更活跃、更开放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沟通课堂内外,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探究语文、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节日文化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冲击越来越强烈,许多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淡薄,且盲目跟风,导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认知的缺失。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开展中国文化传统节日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传统文化节日的保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因此,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这个特点,若能组织学生参加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则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节日的多元化、生活化表现形式,让学生对传统节日产生文化认同。一、形成个性理解学者马进提出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综合的学习平台,将语文的边界延伸到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中。以节日为增长点,组织学生展开拓展阅读,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感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活动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特别是开展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时,要灵活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放开手脚让学生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使他们能分享其中的快乐,让综合性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正>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成功和成果,而是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质。我在第一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详细告知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目标,然后上一节示范课来激发学生兴趣。当学生的兴趣之火被点燃时,我及时帮助学生组建合作小组,根据合作小组特色帮学生选题(先让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语文课本的每个综合性学习进行预览,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小组两两自由结  相似文献   

19.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农村小学综合性学习资源相对于城市综合性学习资源匮乏,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乡土资源、传统文化资源和社会热点资源来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为农村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扩充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提供了多形式的愉快的学习氛围。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他们积极合作,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用语文、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适当的评价能促进综合性学习活动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