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2006年6月29日都江堰晴今天乘车来到了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秦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整个工程设计巧妙,技术精湛,尤其是那无坝引水的设计,使都江堰成为古代科学治水的伟大创举,即使在当今,都令人赞叹不已。都江堰共分为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我由玉垒山走索桥,先到  相似文献   

2.
李冰化神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始见于《史记》,为其筑堰开渠都江堰事。1974年,都江堰出土汉末造作的三石人二躯。大躯体上刻有李冰名号,晋人说是李冰本人用以“与江神要”的神物。晋人还将秦国刻以诓蜀王的五石牛,说成李冰“以厌(压)水怪”的五神犀。晋朝开始出现的李冰化牛与龙同江神相斗传说,得宋朝范成大给予具体化,指称冰擒神锁镇于伏龙观。朱熹首先提说“冰有子二郎”;稍后,赵朴将李冰实事与神迹统归二郎名下。清朝年间,二郎更取代李冰.并有孽龙传说。李冰的神化,原属“祖先神”遗制,自民间宗教观念盛行之后,旋即被道教造作为道仙,以致她及二郎成为“人造神”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3.
李冰主持创建都江堰,使长期苦于水旱灾害的川西平原一下成了富庶的、世人瞩目的"天府之国"。都江堰自修好之日昌,  相似文献   

4.
田磊 《初中生辅导》2014,(15):F0002-F0002,F0003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是由我国历史上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完工于公元前256左在,  相似文献   

5.
在都江堰兴建史问题上,最近有些同志又发表了许多看法:都江堰非李冰所修;宝瓶口是鳖灵开凿;李冰不是秦蜀守而是春秋时蜀国国君鳖灵的误记等。其中,前二说本清初学者胡渭《禹贡锥指》,后一说本卫聚贤  相似文献   

6.
拜水都江堰     
伍振 《少年月刊》2014,(12):41-41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成功地驯服了奔腾咆哮的岷江水,成就了一段"膏泽千古"的佳话。它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史记》记载: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相似文献   

7.
田磊 《初中生辅导》2014,(14):F0002-F0002
正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是由我国历史上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完工于公元前256年左右,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水利工程至今仍在服务灌溉农田,造福一方百姓。战国后期,秦国为了增强国力,统一中国,以兴修水利来发展农业。秦昭襄王命令水利专家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考察了蜀郡的农田水利情况,发现蜀地四面皆高山,中  相似文献   

8.
冯婉帧 《教育导刊》2008,(12):39-40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地震发生的那一刻,都江堰某中学正在上课的范XX老师猛然冲出教室,置班上学生于不顾。正如范老师本人所坦言的,他那“瞬间的本能抉择”反映了他对“内在的自我与他人生命孰为重的权衡”。而我们要回答范跑跑“该跑”,还是教师“要留”这个问题,也无非是要在教师生命与学生生命之间、教师利益与学生利益之间做出价值排序。在二者冲突的情况下,教师究竟该如何抉择?谁的利益被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9.
小词典     
李冰战国时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泰惠文王时他任蜀郡太守,曾和他的儿子组织蜀地(四川)人民共同治理岷江水患.经他正确设计,在四川灌县附近修建了都江堰,使江水可以灌溉成都平原十四个县的三百多万亩田地.从此水患变成水利,农业繁盛,四川遂成了"天府之国".他的治水方  相似文献   

10.
李冰和他的儿子李二郎,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水利专家。他们带领人们修筑的都江堰,是我国保留到现在的最古老的水利灌溉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2200多年前,战国时代,秦国并吞了蜀国(在现在的四川省西部)和巴国(在现在的四川省东部),设置了蜀郡和巴郡。当时,蜀郡地方常闹水灾,秦昭襄王知道李冰对治水很有经验,就派李冰到成都去做蜀郡  相似文献   

11.
杨芳菲 《家庭教育》2008,(10):10-11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使亿万人民在极度震惊和悲痛中聚焦大地震中许多失去亲人的学生和教师。作为一名志愿者和抗震救灾的记录者,我于6月初背上行囊飞赴四川,走访了绵阳帐篷学校、安县帐篷学校、青川帐篷学校、青川中学、青川木鱼中学、桑枣镇中学、什邡刘汉希望小学、都江堰聚源中学、都江堰新建小学……一路走来,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而师生们擦干眼泪,重建校园的决心,更让我感动。  相似文献   

12.
田磊 《初中生辅导》2014,(13):F0002-F0002
Du JiangYan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是由我国历史上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完工于公元前256年左右,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水利工程至今仍在服务灌溉农田,造福一方百姓.  相似文献   

13.
一、文本解读《都江堰》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文章,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人格构成。因此《都江堰》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有许多堪称世界之最的发明创造。位于四川中部毗邻成都的灌县(现改为都江堰市)、泯江中游的都江堰(题图)就是其中之一。它以修筑时间早,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航运功效的奇迹工程,被载入世界水利工程史册。 距今2500多年的战国末期(公元前256年),我国古代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李冰任蜀郡守,他了解到  相似文献   

15.
"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这首《灌阳竹枝词》出自清代诗人山春,描写的是清明时节都江堰放水节的盛况。260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仍润泽良田万亩,李冰治水功绩至今仍传诵千秋。"古堰工程、李冰治水"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与文化的标识。1903年从考棚原址诞生的灌县县立高等小学堂,就是今天的北街小学。对历史、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我们坚持古为今用、扬弃传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因地制宜,转化教育教学资源,让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北小师生成长的丰厚土壤是我们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杜雅萍 《学与玩》2024,(2):46-47
<正>博物馆名称:都江堰博物馆馆藏亮点:都江堰水利工程一句话介绍:都江堰博物馆位于都江堰景区离堆公园的荟萃宫内,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都江堰的前世今生。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不论雨水多,还是雨水少,这里的良田都能保证收成,因此,人们称此地为“天府之国”。可是你知道吗?在两千多年前,这里的百姓饱受旱灾与水患的侵害……直到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带领当地百姓,花十八年治理水患,修成了至今仍在使用的无坝引水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相似文献   

17.
《甘肃教育》2009,(8):F0004-F0004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建于公元前256年,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是一个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相似文献   

18.
李冰中学自承“李冰”之名起,就以传承李冰精神为己任。学校抓住李冰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契机,组建管理体系、制定方案措施,积极探寻学校传承李冰精神的载体,塑造学校文化、构建课程体系、聚焦课堂改革、广泛开展艺体等活动。同时结合对外交流宣传李冰文化,让李冰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确保学校传承李冰精神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9.
战国时,秦国的力量一点点强大起来。为了富国强兵,秦昭襄王很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水利学家李冰受到了他的重用。一天,李冰被召进宫中,秦昭襄王对他说:"现在蜀郡缺人,朝廷打算派你去做太守,可那里才并入我们秦国不久,人心不定,不知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统治?"李冰回答:"我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但我相信只要我一心想着老百姓,为他们造福,他们就会支持我。"秦昭襄王对李冰的回答很满意,于是就派他到蜀郡去做太守。李冰到蜀郡后,立即着手了解民情。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班主任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十五个春夏秋冬,任劳任怨。他,是33个娃娃的"葛伯",在都江堰聚源镇的瓦砾堆上,他托起了娃娃们的求学梦,领着他们走出了废墟。他,两年间接送学生七次往返都江堰,都江堰的山山水水,曾聆听过他千里家访时留下的深情脚步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