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我们"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激发学生潜在的自学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能够在学习中独立自主地学习,就会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吸收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如果把它用到习作教学中,同样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笔者就近几年来在习作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摸索出的一些方法。一、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老师讲解教材,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学习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解惑能力、自学能力.高数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引进很好地实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规律、总结归纳,大大提高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很形象地说明了知识、方法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强调把握方法对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教学方向.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教会学生知识很重要,但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脱离老师的指导下也能继续学习更加重要,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中学语文的学习也是如此,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很繁重,很多老师为了节约时间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倾向于讲解大量的知识点,而不是留给学生自己学习和想象的空间,长期下来就会使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学生语文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些课外读物等方式来增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钱学森之问"引出了现在普遍的教学现状:"老师教,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教学不应本末倒置,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键是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从翻转课堂得到翻转学习的理念并提出了几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形式:构建主义教学形式,"发现教学"及"启发教学"等,以及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胡洁丽 《考试周刊》2014,(70):35-3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策略侧重"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是区别语文老师是否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的标准。本文主要从"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引导学生学会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三方面论述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并寻求最佳途径,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讲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学生学习的不应该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多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总是没有能摆脱应试教学的影响,教师的"一言堂"已经成为习惯。同时,由于受到学生心理与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社会的需求以及学校的管理等多种因素的限  相似文献   

8.
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以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己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长期以来,我们一些老师总是自己一厢情愿地以为,只要我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成功的老师,殊不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才是真正的成功.正所谓"授人以渔,更要授人以欲".本文就此来谈谈教学方法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正>吕叔湘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祖先早已经高瞻远瞩地宣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倡导素质教育这么多年,我们的教师虽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但是主导课堂的依旧是或问答式——教师课前精心设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授之以渔"重于"授之以鱼"。从儿童刚入学开始,老师就应该从"授之以渔"开始做起,在教学中经常给他们以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达尔文说过"最重要的知识是方法"。低年级学生的最大障碍就在于不懂得该怎样学,我在长期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尝试  相似文献   

11.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贵在培养学生能力。小学语文版第一学段教材很适合义务教育低学段儿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利因素,把单项学习和综合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参与探究,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古人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其中就表明了个体应该重视知识学习的方法获取,而非轻松地接受"拿来主义"。那么,这个学习方法的获取也就是"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该如何实现呢?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徐根荣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课堂不是缺少教师的‘教’,而是缺少学生的‘学’。"谁能改变教学的这种不正常的状态,谁就能取得有效教学的主动权。从"被学"到"让学"的转变就是在实现"授之以渔"。一、"被学"与"让学"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主导的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教学中,我们提倡“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教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要经常进行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比初中掌握得更宽泛,对一门基础学科的学习,作为老师要"授之以渔",把学习和理解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生要在老师的传授下,根据学习规律总结学习经验,高质高效地学习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的总结对于"教"和"学"来说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这给学校的各种教学带来很大的考验。众多的高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应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娱"。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固然枯燥无味,但是如果告诉学生善于总结学习经验,就会感到学习是其乐无穷的。教师通过图解来教学课文,通过"作曲"来教唱古诗文,运用这些独到的妙趣方法,一定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另外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用笔把它记录下来,写作时,就不会无米下炊了。  相似文献   

16.
<正>"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技能",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认为教师分三种境界或层次:最低层次的老师教的是知识,其次是教方法,最高层次的是教思想。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只有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学好数学。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呢?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教者对于每一节数学教学内容,要仔细思考教学目标,并加以准确定位,使之切合学生的实际,然后在课堂上积极和学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严密的学科,老师有技巧地"问"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发展。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融洽课堂氛围;也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让老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基础、态度和能力,进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那么,怎样才可以使数学课堂"问"出精彩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将数学课堂问出精彩。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由于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往往采取的都是"讲授-练习-检查"等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我们老师应该要"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要求学生"多学",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而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与新课程标准是不谋而合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不断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在大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在面对突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据此笔者进行讨论。与时俱进的教学才是科学的教学,我们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改进教学方法,学习先进的教学范例,引进更科学更直观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成绩,首先要改善的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的教学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不仅要注重"教"的质量,同时还要注重"学"的效益,将"教"与"学"相互结合,共同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整个质量的提高.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在课堂的学习中得到最大的效益呢?笔者认为,要善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营造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加入到学习中来,以学习为乐趣,同时还应该充分地体现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