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 ,是要实现我国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政府主导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最重要的保证 ,学校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体。高校后勤不是单纯追求赢利的经济实体 ,而是肩负着服务、管理、经营、育人的责任。要从实际出发 ,循序渐进地推动后勤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构建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模式的分析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模式的表现高校后勤保障服务模式,就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在一段时间内,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一种方式、方法。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作为一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历经了十多年的改革,沉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种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广义角度讲改变了建国以来的传统计划模式,创新了高校服务体制,推进了高校后勤服务与社会市场渐进性的接轨。从狭义的角度讲,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自身根据地域和学校现有的条件形成了现行的三种管理形式,即:自主管理型,混合管理型,联合管理型的后勤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美国高校一般不包揽大学生的后勤服务工作,学校相当多的后勤服务工作由民间社会团体和企业承担,他们或以合作、契约形式参与;或独立自主参与,形成美国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生力军。学生后勤服务机构构成形式多样、种类各异。现有经营模式大体上分为3种类型:即高校直接参与型;专门机构负责型;高校与专门机构共同举办型。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高校后勤是由高校自身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经营的单位。目前,急需科学的管理方法衡量、评定后勤管理服务质量。企业化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由之路,高校后勤企业化管理的定量分析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后勤更好地服务师生员工,提高管理效率,减轻学校负担,优化后勤资源的高效配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办学模式重大转变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后勤已由原来的行政部门转变为兼具经营与服务双重功能的后勤实体。这种改革不仅减轻了学校的负担,而且激发了后勤的活力,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后勤实体自身性质以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后勤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已走过十多年历程。随着时间推移和形势发展,当下的高校后勤,正如高校教学、人事、财务、学生管理等职能部门一样,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探索前行。研究高校后勤"窗口"服务模式,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方面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也是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承担着学校后勤服务保障重任,同时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最近几年,随着高校改革不断推进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后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后勤服务保障质量和管理服务更加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以便更好的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条件。一、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性高校后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学校的形象窗口,更是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它与校内每位成员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它在学校的地位犹如我国古代战争中的"粮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  相似文献   

9.
高校后勤作为高校的后勤保障系统,是高校稳定发展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因素.高校后勤实体的独立性问题是关系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从高校后勤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矛盾出发,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关系性合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等分析高校后勤独立化问题,认为兼顾效率和服务质量是最重要的原则,高校可以依据学校自身及其所在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提供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校后勤部门一般包括:物业服务部门、饮食服务部门、修理修缮部门和接待服务部门。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高校后勤部门的运行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类:自办型模式,是指将原有后勤服务中心、人员、资产成建制的从学校分离出来,成立后勤实体,有的实体独立注册,实现企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各地高校后勤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如何正确选择适用于本校的后勤服务保障模式,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文章通过总结国外高校后勤服务典型的成功范例和实践经验,分析了国内现存的各类后勤服务保障模式,进而对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模式选择的依据提出反思。  相似文献   

12.
正十多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实现了学校与后勤经营的剥离,在获取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改善学校生活设施、优化高校用人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将市场经济模式引入高校后勤改革战略决策上的正确性。但是,改革中还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部分高校的部门还没有完全剥离,后勤实体的法人地位还不清晰。本文结合在厦门大学后勤集团的工作岗位和实践,研究厦门大学后勤集团的发展战略,希望以此能够为我国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提供一些参考,努力寻找和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我国高校后勤发展的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各高校都按照“小机关、多实体(大实体)”的运行模式,组建了代表学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小机关(如后勤管理处、后勤管理办公室),把行使服务和经营职能的机构组建成几个或多个经济实体(如中心、集团)。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服务实体就很难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本文拟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小机关如何管理实体的问题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与传统公办高校有着根本的不同,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和服务方式与传统公办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方式也有着根本的不同。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独立学院后勤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的主要职能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服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系统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过去带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后勤处室变为服务实体,这些实体有的是实行校内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有的则注册成法人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学校对后勤工作要求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既要将服务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最终目标是使得高校后勤脱离学校走向社会,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与学校分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后勤经济实体或企业,在面向社会服务的同时,为高校提供有偿的服务,以追求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为目标。1999年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启动以来,我国高校分别成立了后勤公司。公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营单位,它的运行离不开资金的运作,而在加强公司的管理和运营能力的自身建设中,加强财务预算则是提升自身运营能力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后勤管理关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影响大学功能的充分发挥,具有基础性和保障性的特点,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选择及校企合作建设经营高校后勤的基本方式,研究了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个维度提出了校企合作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三种典型模式的涵义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三种典型模式,并就三种典型模式进行了全面比较,为政府和高校制定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把高校后勤交给社会办,学校原有的后勤机构人员逐渐与学校分离,走向社会。此项改革有利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有利于管理方式的市场化,有利于高校行政体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化改革是当前推进高校后勤工作开展的重要趋势,在全面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质量背景下,推动后勤管理“独立运作”,引入市场化力量参与后勤服务,形成高校自主选择、社会承办、师生监督的后勤服务体系已成为高校后勤管理的必然选择。结合目前高校后勤服务现状,未来要积极塑造后勤服务品牌,发挥智慧技术,诠释“师生为主”的现代后勤服务意识,提高后勤服务层级,真正适应高校改革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塑造品牌、服务升级、智慧服务等视角探究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