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博客自从2002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每年都会有新的发展。2003年是中国博客发展年,用户达到20万;2004年是博客商业化年,博客开始成为互联网上的一种普遍现象; 2005年是博客大众化元年,博客开始从精英向所有网民和非网民普及,占中国互联网网民总数的10%左右;而到了2006年,中国则兴起了官员博客。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博客已经成为一个颠覆传统媒体的准媒体,在政治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中国的博客却沦为半色情的小报小刊场所和商业化操纵的地方。本文比较了中美博客发展之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并分析发现:政府的态度和操作理念往往在技术的发展顺利与否当中担当有力的角色,博客也毫不例外;博客应建立多元的文化以及具有政治意义的公共领域,尽可能免受商业化的污染,美国博客体现出来的是理性、知识自由的文化精神,而中国的博客却集中体现消费主义与媒介炒作的共谋。最后,本文从国家政策、传统媒体行为、商业前途等方面为中国博客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博客、web2.0与草根狂舞 从2002年起步,博客在中国至今已经有5年的历史.5年间中国的博客规模、博客服务商数量、网民对博客的认知和博客网站自身都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闻博客的传播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博客是博客形式中的一种。美国名的新闻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网站(DruegeRrepor.com)从报道克林顿绯闻开始,将“博客”引入人们的视线;随后博客网站在美国新闻界越来越引人注目,直到2004年美国大选,博客记持有记证,正式参与报道美国总统大选,博客开始进军美国的新闻领域已经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5.
《传媒》2007,(4):4-4
从《中国贸易报》创办的第一家报纸网站开始,中国报业的数字化之路起步并不算晚,但是中国报业的数字化之路一路走来是波澜不惊而又了无成绩,与同期出现的商业化网站相比,报纸网站更多的时候是点缀而不是报纸实实在在的“左膀右臂”。  相似文献   

6.
国外的博客空间已经被恶意攻击弄得沸沸扬扬,本文在提出如何回击恶意攻击的同时,联想到由恶意攻击带来的商机,并根据目前国内的博客商业化发展,具体谈了博客广告和移动博客这两种主要的博客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商业化的角度对博客的传播功能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博客在图书与杂志出版、广告、公共关系等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就博客商业化所带来的负面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2007年10月起,新浪网在博客页面中内嵌广告,并根据该博客所产生的流量与博主以五五分成方式分享广告收入。人们期待已久的博客商业化,一块石头落地。  相似文献   

9.
美国人创造了丰富的博客文化,因此,每年的各种网站评奖都少不了博客。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便是《时代》杂志的网站评选,各大网站都以能获得《时代》杂志评选的青睐为荣,入选的网站更能因此获得美名、激增的访问量,甚至更多的风险投资。所以,将《时代》杂志的网站评选称为互联网业内的“奥斯卡”一点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0.
继2005年的“博客元年”之后,博客这个精灵被众多媒体评为2006年最热门的互联网现象,并被称作开启“全民写作”时代的电子英雄。当博客被越来越多的人当作口头禅时,它便成为人们的一种名副其实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它如同人们传统生活中的饭后甜点和下午茶,已经慢慢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媒介生态促生了一个“博客时代”,技术等众多因素促使博客出现诸多新的发展态势,即博客的新闻化、博客的商业化、博客的论坛化。这被称之为“换上新媒介时代的多彩外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实践》2013,(5):77-77
北京日报4月1日报道:昨天,中国博客网关闭其所有免费博客并清零用户数据。2011年3月,曾拥有3000万用户长达7年之久的WindowsLiveSpace正式关闭;2012年2月,国内第一批个人创办的博客网站关闭;昨天,中国博客网这个2002年全国首批出现、“全球最大的中文博客托管商”网站宣布关闭免费博客并清零数据。随着微博的崛起,面向大众的个人博客似乎已经走上下坡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在140字里,平民和莎士比亚被放在了同一水平线上”。  相似文献   

12.
付松聚 《青年记者》2007,(3):129-129
博客是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新生宠儿,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发布的《2005—2006中国互联网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已经达到1600万,预计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达到6000万。目前,我国已经有三大博客网站,即博客网、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统计中国博客的注册用户达到740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传播》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用户为中心的Web2.0时代已经来临,博客、播客、视频等简易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几乎成为各大网站的必备内容。据CNNIC发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8月底,我国博客读者已经达到7500万;另据赛迪顾问报告,预计到2007年,中国博客读者将接近1亿。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中国互联网正在逐步走向丰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王萍 《新闻界》2006,(4):102-103
最近,在新浪网的影视明星徐静蕾博客点击量突破千万的消息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这样的点击率相当于日发行量10万份的纸媒的受众数量。就此而言,博客显然已具备商业化操作的条件,而博客广告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赢利方式。博客广告的商业价值开始凸现出来并引起广泛关注。对博客商  相似文献   

15.
博客是一种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简言之,博客就是网络日志。博客化的核心是自由、个性、张扬以及参与,它的魅力就在于无关商业。然而,这一定义,随着广告的侵入,正在被改写。和讯网首开在个人博客上投放广告的先河,宣告着互联网上的最后一块净土终究不敌利诱,被商业化浪潮席卷而去。  相似文献   

16.
刘彤 《传媒》2008,(10):64
2004年前后,博客在国内兴起,一些专业的博客网站如博客网、中国博客等曾经凭借先入优势,占据了博客市场主流,但在门户网站推出“名人博客”战略后,专业博客网站用户迅速流失,博客市场很快被门户网站等综合服务商所垄断。目前,新浪等门户博客的流量远远超过专业博客网站,很多个人也纷纷将自己的博客切换到门户平台上。  相似文献   

17.
由于微博具有一些博客没有的优势,所以当Twitter风靡全球、微博红遍中国时,很多人认为博客会被微博取代,甚至一些媒体、评论员发出了“博客已死”的言论。的确,博客中国、博客大巴、牛博网一一倒闭,2013年8月雅虎也关闭了台湾曾经最火的博客网站“无名小站”,似乎证明博客已经衰落,但这并非事实的全部。  相似文献   

18.
电子杂志与传统杂志的合作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2005年是博客年,那么2006年Web2.0又为我们打造了电子杂志年。电子杂志从2004年年底出现,到2005年引起了风险投资的关注,并有三家国内网站得到了风险基金的注资。特别是到2006年,整个电子杂志成为互联网用户普遍关注的一个名词。目前,电子杂志一般是指利用P2P技术、Flash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09,(9):41-41
今日,Intuit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了由25岁“小孩”Aaron Patzer创建的个人理财网站Mint.com,该网站现在有38名员工。Mint.com的第一笔风险投资来自First Round投资公司。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期刊业:蕴蓄着爆发式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了最早的中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至今已经过去了190年,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正式公开出版的期刊总数为9238种;总印数为29.97亿册。目前,中国居民平均每年每人拥有2.32册期刊;按照经济来源分:目前大部分期刊仍然属于非商业化运作的党政部门指导类期刊和教育学术类期刊,而进入市场,实现商业化运作的期刊不足1/4,约为2000种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