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将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大动力。我国政府作为创新主体存在种种弊端,因此,我国技术创新主体需从政府向个人,企业转移,要实现转移,就必须建立风险资本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建立企业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推动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集约型经济增长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应该遵循“创新行为集群化、创新主体集团化、创新管理集成化”的基本思路;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和障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探索新的技术融资方式、加强科研条件产业化建设、提高企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宏观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国内学者关于技术创新主体的研究观点进行综述后,提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只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政府则是制度创新的主体,并对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或中间环节,它既是一种技术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因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还很落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够明确,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空间狭小,创新能力不高。解决这些问题,要转变观念,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创新空间,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三螺旋理论强调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强调政府、企业、大学之间的关联互动。政府是制度创新主体,大学是知识创新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型城市,要整合多种创新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创业型大学,提高创新螺旋体的效益,建立交流合作的平台与创新组织机制,完善三螺旋空间,发挥智力优势,形成政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制造企业的创新技术不断增加,高新的技术企业更具有吸引力,相比较,技术转移对小企业比大型企业的影响更强。企业有效地融入技术转移,能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完整性,提供企业优越的经济发展前提,促使制造企业的相关技术更进一步地提高。通过将应用技术转移的企业与未接受技术转移的企业比较,发现接受技术转移的制造企业具有优秀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高校作为科研力量的汇聚地,在"双创"背景下将技术转移作为和市场需求对接及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桥梁,有助于提升高校技术创新能力。目前高校技术转移主要采取传统技术转移模式、技术孵化器模式、技术转移平台模式及技术创业企业四种模式,高校应建立政策支持体系下多渠道、多主体的技术转移模式,促进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制约我国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还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缺乏足够的创新资源,同时,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也不完善,因此,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必须深化企业改革,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增强其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必须转变政府角色,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大资金和物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搞好合理配置,缓解资源约束,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9.
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要依赖于企业技术创新.政府干预、市场结构、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及创新文化等因素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有较大的影响.激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的策略包括;增加对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并选择扶持策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市场结核和创新文化等.  相似文献   

10.
以技术创新为内在机制的发展模式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应采取措施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使创新--改革--发展成为企业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