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武》2006,(3):20-21
心意六合拳六艺之鹰捉,必须在鸡腿、龙身、熊膀的基础上,方可盘出鹰捉之内劲。因鸡腿为使下三节贯穿一气、龙身、熊膀为使中节贯穿。下、中节劲贯穿,方可以身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发出鹰捉之内劲来。如单独盘练鹰捉,则如无源之水。拳经云“把把不离鹰捉”,可见鹰捉在心意六合拳中的重要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一)心意六合劲 心意六合拳要求身成“六式”: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鸡、龙、熊、鹰、虎、雷,为心意六合拳之身法,拳技运行六形合为一体。强调内、外三合,六百一致。盘拳练艺,使刚柔之劲相济,内外之力合一。 (二)心意之阴阳劲 心意六合拳在发力劲道上其理深奥,融道学、阴阳学、生理学、力学为一体。盘拳练艺,刚柔相济,发招技击,内外合一。心为技艺之体、技艺为心之用。心欲动周身俱动,意欲发视谁谁惊。其劲力的产生和击发之道,概略为蓄之中节、固之根节、达之梢节。集蹲、涮、摇、拧、插、  相似文献   

3.
心意六合门六艺之二龙身,为心意六合拳全身总体法则的精髓。龙身,是取龙有搜骨之法,龙行无正行,看正有斜,看斜有正,曲中有直,翻转灵敏,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中首尾皆应,前后相顾。正如拳经云: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起无  相似文献   

4.
心意六合拳六艺之鹰捉,必须在鸡腿、龙身、熊膀的基础上,方可盘出鹰捉之内劲。因鸡腿为使下三节贯穿一气,龙身、熊膀为使中节贯穿。下、中节劲贯穿,方可以身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发出鹰捉之内劲来。如单独盘练鹰捉,则如无源之水。拳经云“把把不离鹰捉”,可见鹰捉在心意六合拳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炮拳,形意五行拳之一,五行属火,五脏属心。拳经云:"炮拳似炮,所以炮拳以迅猛刚烈见长。"炮拳在演练中与其他拳法不同,呈"之"字形行进(与之相同的还有横拳)。这种技法虽与形意拳的"脚踏中门"有所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敌袭来时吾侧  相似文献   

6.
鸡腿、龙身、熊膀之力,从下向上合为一个整体力,而心意六合门的六艺之鹰捉则是手的上三节梢节发出的关键。拳经云:鹰有捉拿之精,起如虎扑,落如鹰捉物,手落似佛眉是也,踩者如置物足下是也,脚落如石碾物,即是落如鹰捉是也。发作要鹰捉勇猛,起手如闪电,打人如迅雷,鹰捉燕,鹞钻林,狮搏兔。起手三心相对,不动如书生,动之如龙虎。起手如箭钻,  相似文献   

7.
马雷石 《精武》2006,(1):14-14
心意六合拳六艺之二龙身,为心意六合拳修炼全身的精髓。心意拳取龙有搜骨之法,行无正行,不停拧转,达到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中首尾皆应的境界, 在实战中化打合一,击敌于防不胜防之中,正如拳经云 "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起无形,落无踪, 去意好似卷地风。能伸能曲,能开能合,能刚能柔。起如蜇龙升天,落如霹雳击地,如龙之用力,山亦不能阻"。  相似文献   

8.
马雷石 《精武》2006,(4):28-29
心意六合拳六艺之雷声,必须在前五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的基础上,以身法的高度统一、贯为一气为总体法则,可打通人体经脉,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养五脏六腑之气,产生丹田之气,在心意的作用下,丹田滚动鼓荡于肺,震之于喉, 发之于口而成雷声。心意门内,闻声可知其内外五行顺否,丹田内劲充  相似文献   

9.
一、概略太极拳以导引、吐纳为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绕的伸缩旋转动作,极为符合中医经络学说的原则。陈鑫《太极论》曰:”打拳须明缠丝劲,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不明拳。”又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各随各经络运行。”拳谚讲:“缠绕运动,劲贯四梢。”充分说明太极拳”缠绕运动”使气血畅通流转贯注于四梢,舒畅经络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杰 《武当》2012,(8):40-41
手打歌诀手打三节不见形,设若见形不为能;钻横裹拨一旁走,手能劲发任意行。手为左右两拳,在技击中运用最广泛,变化最多,既有左右之分,又有单手双手之别。拳有阴阳之分,掌也有阴阳之易,还有掌拳互变之妙用。在技击中,擒拿、点穴、却骨、摔法等,无论采用哪一部位打法,都脱离不开两手的封闭、领化,所以说手打在技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包括了拳、掌、勾、爪、指等。在技击打法中,主要用砸、劈、钻、拿、盖、掳、推、刁、击、撩、啄以及反背拳、切削掌、剑指等多种打法。  相似文献   

11.
严昭法 《武当》2007,(2):22-22
太极拳运动是以意念内含精气神,以无数圆圈组成的拳式,无论任何门派的拳架,其招招式式都内含着相似的螺旋形运转,即有的书上称缠丝劲,又叫抽丝劲,亦叫蚕丝劲。这都说明了运动的形象是圆形、弧形的,环环相扣,连绵不断。在练拳时要求全身柔和,放松,处处是螺旋,要内在意念,不形于外露,整套拳架内藏深厚的太极意蕴。  相似文献   

12.
心意拳是以意领气,气沉丹田,以气催劲,由内催外的内功拳。练精、蓄气、养神是宗旨,强内、壮外、达意是目的。可见劲为拳之魂。气为劲之源,气是血之帅,血是气之母。以气为本则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如何调息运气? 光与气融 光与气融就是掌握练拳的宝贵时刻,把光气融入功法之中,从而增强内气强身健体。心意拳是内功拳,  相似文献   

13.
王书春 《武当》2013,(8):19-19
太极拳大师孙剑云先生曾对太极拳之"中和"作过描述。他坦言道:需要说明的是,内劲生于中和,而中和源于身体内外系统之和合。于内则生于五脏之相和,行于经络之畅通。于外则生于身体运作之中而不倚,动而若静,协调一家,行于起钻落翻之循环鼓荡。然而,内外和合,需得其契;不得其契,内外不能相合;内外不合,内劲难成。其契为何?内外八卦(即先后天八卦)相合之理也。故内外相合方可称拳,练拳即为修内劲。孙氏太极拳乃是依易学,参丹经,基于先后天八卦相合之理所创之拳,故能使人内外和合于一,培养一派中和之气——至纯至善之内劲。此  相似文献   

14.
《精武》2008,(6)
善学古人者,必执古人之法以治己身。戴先师之十形象变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乃化裁变通之大道。习者深究其理,与五拳常法融会贯通,制敌无不应手生效。先哲于此大畅其说,可谓独具慧眼,大声唱破拳学I临机应变,运用之妙矣。自戴先师以来,十形象为山西后世拳家奉为科律,以求古人拳意之精微。龙形虽有三弯,不如乘势,虽有三尖,不如待时。谱云:"劲意是本领,招势是枝叶",心无妄思,雷霆莫畏,是故方圆曲折,横逆虽有所遇,而觉之能抚,劲意易矣,常存此心,便是龙形转换无迹,屡变而臻纯备妙艺之根本。  相似文献   

15.
陈海涛  唐文涛  马雷石 《武当》2000,(10):20-22
头是人体极为重要的部分,头部的薄弱要害之处,不仅集中,而且十分显露,故拳谱明确告诫学者:识见不可随时变,无事不头到之文。可见心意拳中取意虎抱头的作用。虎抱头之法为的是顾好自己的头。一般习心意拳者不知心意拳之根在头而不在足。先人创拳时只求神髓似,而非外形像不像,虎是不会抱头的,虎抱头是内涵,抱是外  相似文献   

16.
第三势——开合开合势之劲在于身劲催动背劲,左右开合之劲达于肩、肘、腕上三节劲的贯穿;身带动腰的左右开合之劲达于胯、膝、足下三节劲的贯穿。恩师水普慈曾讲:"开合在于拉开脊柱上下劲,带动肩胯的开合左右劲,催动手足前后劲,此六劲合一的整体内劲为汤瓶七势拳所独有的贯劲之法。如果把开合劲理解成外形拳架手足的开合,那么就失去汤瓶七势拳的‘开合’贯劲法的真谛了。"  相似文献   

17.
汪兆辉 《武当》2008,(10):9-11
武当纯阳拳以三十二字拳歌,为行拳外练内养之旨。有云:“风吹荷花,左右摇摆;飞云流水,穿连不断,踩步悬足,运气养性;慢劲快打,环套八法。”它全面阐述了纯阳拳的风格特点及其运用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朱天册 《武当》2014,(2):29-29
“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竿”,是形意拳《拳经》上的一句话。虽说是简简单单几个字,却形象地道出了形意拳功法训练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指导思想。它贯穿于形意拳的一招一式之中,是形意拳拳劲“起、攒、落、翻”的最佳释解。  相似文献   

19.
搊领为唐氏心意六合拳的一势单把。搊领在大形上和挑领相似,而其劲力及劲意又有区别,是唐万义一脉的唐氏心意六合拳中所特有的一个单把。搊领,劲在于"搊"字诀。"搊",为河南方言,意为从下向斜上推举之力。  相似文献   

20.
潘双喜 《精武》2004,(11):32-33
拳谚云“拳轻掌重肘要命”,传统武术中有夺命肘、穿心肘等招法,可见肘法在搏击实战时杀伤力之巨大。截拳道肘法实用性强,灵活多变,分为顶肘、挑肘、盘肘、砸肘等。实战时,每种肘法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拳腿等动作组合应用。本文主要介绍顶肘(侧顶肘、后顶肘)的功法训练与防暴格斗法,其劲力讲究转胯活腰、抖肩送肘、劲至肘尖,技术应用以贴身近打、顶靠暗击、出奇制胜为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