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美育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使美学走向教育的必然产物,将美学与教育融为一体,是人类实现自身发展、建设的重要基础。艺术教育以独特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学艺术作品之美的鉴赏力和创造能力。在素质培养中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味,让学生变得高尚、善良、积极和进取。本文引入美术与音乐来阐述艺术教育在高校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探寻在高等教育中把艺术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对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及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基石和动力。深化文化育人理念,有效地吸收、传播和创造性地发展人类积累的丰厚传统文化艺术,将文化传承创新充分融入到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有助于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艺术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艺术教育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注重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何在高校公共教学中更好的开展艺术教育,着重针对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内容设置及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进行论述,期望对我国艺术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实用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们追求真、善、美,表现自身审美意识的一种手段,它反映了人类的发展和变化,也体现了生活的丰富性。把实用美术灵活地运用于幼师美术教育之中,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成云康 《文教资料》2005,(25):100-101
中学生物学科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重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掌握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中学生物学科思想教育有如下特点。一、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中学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按照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地渗透在生物教科书中来,使生物学科比之其他自然…  相似文献   

6.
张俊萍  李桂珠 《成人教育》2012,32(7):115-116
音乐艺术是人类心灵的艺术,是可以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凭借它与其他教育形式的不同,在21世纪的高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现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还直接影响到21世纪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符合时代进步的新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何打造高校的"金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应用型高校"金课"的打造至少要体现"七性":一是教育性。教学的教育性是应用型高校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二是实用性。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离不开实用性知识和技术。三是丰富性。大学是知识的宇宙,知识的丰富性也是应用型高校的重要的特征。四是前沿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相关学科的前沿性知识和技术。五是思辩性。培养思辨性思维能力是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要求。六是研究性。应用型高校的课堂教学应该也是一个艰辛的学术研究的过程。七是艺术性。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要努力将创造性、审美性和情感性融于一体,体现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和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材料收集、调查访谈等方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构建艺术教育创新体系的设计思路与模式。通过对创新体系的依据、创新体系内在结构和创新体系功能的分析与阐述,论证创新体系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可行性,进而为提高艺术教育成效、为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客观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各高校开始优化自身教育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已成为大势所趋。基于互联网技术诞生的慕课教学模式,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路径,但同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高校应注重对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全面优化创新慕课教学模式,保证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慕课教学模式能够带动高校教育资源整合与升级,全面平衡教学创新和资源使用。探究了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人类双翼,使人类不仅可以探索自然的玄奥,还可以思考自身的价值和命运,它们在最高境界中是共通的、融洽的,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只会给人类精神带来残缺。我国高校教育中若要培养完全人,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插上彩凤双翼。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声乐艺术因其发展历史久远而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音乐文化,并且在新时期下我国的声乐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因此,新时期声乐艺术的发展将对高校的音乐教育起着指导作用,我国高校应逐渐建立规范的声乐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声乐艺术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高校要抓住新时期声乐艺术的发展前景来完善自身的音乐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2.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是闽南木偶艺术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应在地方高校大力开发和建构其教育课程,把木偶艺术文化融入高校的公共课程和艺术专业体系。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模式,培养喜爱木偶艺术的观赏者和专业人才,将促使闽南木偶艺术更好地在教育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今时代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影视文化对人们全面发展的影响,已经是学校无法回避的教育问题。它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科学与艺术、宗教与道德、理想与现实于一身,融语言、音乐、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加之题材的多样性,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可以说是生活的浓缩,人生的艺术再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让学生在娱乐中接受教育,比教师的空洞说教,效果要好。把影视教育与  相似文献   

14.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是闽南木偶艺术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应在地方高校大力开发和建构其教育课程,把木偶艺术文化融入高校的公共课程和艺术专业体系。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模式,培养喜爱木偶艺术的观赏者和专业人才,将促使闽南木偶艺术更好地在教育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  相似文献   

15.
欣赏型德育与艺术教育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欣赏型德育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嵌入符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在属性与目标规定,有助于巩固提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自身地位。欣赏型德育与艺术教育之间存在教育目标的相容性、教育内容的关联性、教学形式的共通性等共性特点,构成二者融合的逻辑基础。促进欣赏型德育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嵌入,需要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实施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在推进过程中除了要明确教学目标之外,同时还要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积极推进教学效果评价,保证人才培养能够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创新人才培养成为主要的培养方式,推动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高校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深度剖析公共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解决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按照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要求做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玫 《贵州教育》2005,(9):45-46
重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掌握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笔者从多年的学科教育中认识到搞好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挖掘生物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中学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能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按照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地渗透在生物教科书中来,使生物学科比之其他自然学科思想教育内容史为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崇拜西方是…  相似文献   

18.
艺术是人类的灵魂,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艺术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改进艺术教育教学效果,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一番初探。对艺术教育的教材选择、课时、教学方式、教育技术、教师素质等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洛 《文教资料》2010,(24):100-101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包含许多符合教学规律的、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的合理因素。《音乐鉴赏》课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从自身的教学体会出发,浅谈孔子"乐教"思想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启发,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20.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人类的全部艺术”。而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审美教育的情感性也就必然决定了它的艺术性。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语文教师运用艺术的思维,大胆构思,精心设计,将知识、艺术、能力三位一体,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语文教学重在课堂教学过程。开课也好,结课也罢,都应该讲究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