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教育公平视野下审视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发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以及"扶强不助弱"的资源流向使得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依据资源配置的公平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弱势补偿是实现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公平的现实选择,可通过转变观念、加大资金投入、补充和优化师资等途径来实现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倾斜和扶持,实现教育起点公平。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公平领域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学前教育公平的研究与学前教育发展的认识变迁、国家教育发展的格局变化密切相关。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以及国务院关于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公平俨然成为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民生问题。这些背景与现实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的研究进程,也预设着学前教育公平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的公平对我国教育公平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存在着入园机会、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力量不均等现象,教育质量存在明显差异。要实现学前教育公平发展应该加大政府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建设好幼儿教师队伍,并且积极关注弱势群体的幼儿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就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及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内容。[1]2017年《辽宁省学前教育条例》提出“根据行政区内适龄幼儿的数量、分布和流动变化等因素,详细规划幼儿园布局规划”,同时要求“城镇住宅小区应该同步建设幼儿园”,以保障儿童就近入园。[2]调查区域内幼儿园的空间分布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利于学前教育的统筹发展,缩小区域差异,促进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也有利于地方政府了解所在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的现状及问题,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李亚娟 《幼儿教育》2014,(Z3):12-16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公平问题,需要通过学前教育公共政策设计加以解决。为解决学前教育不公平问题,江苏省南京市政府设计了一系列学前教育公共政策,包括学前教育考核问责,学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关注弱势群体儿童等制度或政策的研制,以致力于推进教育公平,进而通过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起点,在政府主导下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政府如何正确担负主导责任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成为当前尤为迫切的问题。笔者从学前教育的现实概况分析着手,对改革视野下政府的主导责任进行初步界定,并进一步提出实现政府主导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学前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石,对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研究经历了酝酿期、起步期、发展期,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研究涉及多学科视角,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但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研究仍然较为缓慢,其研究成果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一些相关理念缺乏深入透析;各研究视...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广大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较慢,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为学前教育的布局不合理,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水平与农村现实不符等。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教学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前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和基础。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日益显著,不公平状况日益严峻,集中表现在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和结果不公平。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缺乏监管是造成城乡学前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为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发展差异,应大力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尽快满足广大农村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基本权利,促进城乡学前教育起点的公平;改革城乡学前教育人力和物力资源配置机制,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水平和办园条件,确保城乡学前教育过程的公平;加强农村幼儿园课程和教育质量的监管,提高农村幼儿入学准备的质量,保障城乡学前教育结果的公平。  相似文献   

10.
国外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公众和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是确保教育公平,进一步确保社会公平的基础。不少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以实现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此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初步概括了世界上部分国家在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方面所采取的策略,希望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伦理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与管理具有可通约性,应成为学前教育管理的价值追求.然而,现实的学前教育管理存在严重的伦理缺失,主要体现在对学前教育目的与价值的遮蔽、对学前教育公平的漠视、政府学前教育责任的虚化等方面.学前教育管理伦理建设的对策应为:树立以人为本的学前教育管理价值观、秉持学前教育公正原则、追求学前教育的公益责任、彰显学前教育管理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12.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与人格发展的奠基期,学前教育质量会直接影响人的一生。教育督导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学前教育督导彰显了办学行为评价的公正性,关乎教育资源的公正分配,涉及学前教育关联主体的利益保障。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教育督导应以伦理和道德精神为底蕴,指向社会共同体的公平、正义范畴。通过对学前教育督导面临的功利性、正当性和公平性的道德考量,可以看出其在人们的伦理期待中应具有公平、正义、效率、平等的特征。学前教育质量督导的伦理建设应该包括:浸润伦理关怀,拓展伦理交往空间,增强伦理自觉,实现教育正义。  相似文献   

13.
康安峰 《中学教育》2009,(10):30-33
教育选择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权。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基本要素。父母及其子女教育选择权的行使对教育公平的实现可能带来双重影响。本文主张在法律上确认教育选择权,在实践中引导和规范父母及其子女教育选择权的行使,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普惠性学前教育产生于我国构建以公平公正理念为核心的社会政策体系背景之下,它从国家政策走向地方实践、从学术理想走向社会现实仍需多视角、多维度的拓展研究。普惠性学前教育蕴含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价值期盼和文化寄托,是慈幼文化变迁的时代性表达与彰显、民本文化演进的实践性转化与弘扬、共同体文化复苏的领域性传导与伸张。当前,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现实推进遭遇文化困境:系统性误识导致发展进程背离既定目标、文化堕距掣肘政策推进的动力系统、文化冲突阻挠社会群体的通力合作。以文化共鸣为切入点创新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路径,是中国语境下推动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之选。政策设计者需形塑舆论场域实现文化培育,政策执行者要消除文化区隔促进文化整合,政策目标群体应反思文化立场加快文化调适。  相似文献   

15.
Most studies on fairness behavior in preschool focus on fair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on children’s behavior when faced with fairness dilemma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preschoolers’ point of view: what do they think when presented with various scenarios that call for fairness behavior? We interviewed 66 children aged 3.5–6 years, half of them girls, asking them about four social events in preschool life. We found that the children included three aspects in their answers that constituted the foundation of their perception of fairness and construal of social events: an explanation, expression of empathy and offering a solution. The children did so spontaneously and consistently. Moreo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re personally committed to the scenario the children felt, the fairer the behavior they reported. The study underscores various aspects of fairness and suggests referring to them both in research and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6.
加快实现学前教育普惠性,,不仅对于个人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鉴于此,安徽省政府近几年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政策以促进学前教育普惠性的实现。但是,由于受很多实际因素的制约作用,安徽学前教育普惠性的实现依然任重道远。本文在此探讨了安徽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提出了在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性调整建议,从而希亟对推动安徽学前教育普惠性的发展及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浙江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对国家学前教育政策走向和国际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要进一步促进浙江省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公益属性;强化政府责任意识,明确职责,坚持把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努力完善办园体制,不断增加有效的学前教育资源;建立适应公共服务需求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投向结构;建立统一、灵活的教师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并不断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促进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创新管理机制,引导民办园健康发展并积极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建立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确保"有质量"以及质量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基于教育公平的视野下,我国中等教育由于自身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入学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不平等问题。中等教育内部的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与职业学校,三者之间不协调,配合不默契,造成不公平现象。探讨解决中等教育不公平的途径与对策,以便为中等教育公平创造条件,达到中等教育公平与效益的目的,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教育财政作为政府及政府主管教育的公共部门有效地筹措、分配、使用和管理各种教育资源的经济行为,对促进教育公平发挥着重要功能和作用。教育财政政策的变革本质上也是对于教育公平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入学费、教育券作为不同历史阶段基础教育财政领域的变革产物,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财政致力于教育公平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教育现代化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迎来契机。然而,学前教育条件亟待改善,教育质量不高,入学机会需增加、普惠性办园需加大等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解决这些问题,该研究基于学龄人口预测,认为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从数量扩充到质量提升转型,从统一推进到因地制宜,从市场主导到政府主导战略转型。建议均衡教育机会;坚持监管并重,提高保教质量;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条件。最后研究以X市学前教育现代化研究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分析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