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师范学校必须重视对师范生的职业性格培养教育,把职业性格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使之贯穿于素质教育之中:职业性格的培养教育应首先确定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循序渐进,系统地进行职业性格的培养教育;讲究实效、形式多样地开活动来培养职业性格;注意实践,在见习帝习中进行职业性格培养教育;潜移默化,创设师范生职业性格培养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师范生正处于由学生向教师过渡阶段,应具备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性格。这种性格符合未来职业的要求,师范生职业性格具有与小学教师职业性格相同结构及特征。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有组织,有计划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师的职业性格影响着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的效率和效果,更直接关系着我国小学教育的质量,应予以重视。不仅要重视小学教师职业性格的职后训练,更应该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性格的职前培养。本文着重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应着重培养的职业性格特征以及具体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用职业价值观量表与成就动机量表,对西安市361名师范生和非师范生进行了问卷测验.研究发现:师范大学生与非师范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差异显著;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在兴趣性格、福利待遇方面要求高于男生;师范生成就动机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价值观:追求成功与回避失败倾向高、低者的职业目的性要求均差异显著;师范生成就动机对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具有预测力.  相似文献   

5.
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会直接影响教育对象的成长发展。幼儿阶段是人一生的性格与智能的奠基阶段,良好的性格和智能结构的全面发展均将决定幼儿的未来。师范生职业技能是师范生职前教育不可忽视的能力成分,对它的培养会直接决定师范生的职业素养与就职能力,双导师制尝试对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作努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法对华中师范大学983名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信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①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信念总体坚定,教师职业是大多数免费师范生的理想职业和价值追求;②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信念主要受个性特征、国家政策、家庭、师友、生源地基础教育教师收入和经济发展现状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前三者影响较大;③多数免费师范生的个性特征与教师职业相匹配并认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选择教师职业时更重视成就实现、兴趣性格、工作环境、家庭维护等职业价值观。根据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引导免费师范生坚定职业信念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师范院校学生的预期社会化是教师职业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师范生的职业理想虽呈多元化趋势.但立志从教的专业思想欠牢固:师范生的职业动机虽大多是家庭和事业并重,但生活型居多,奉献型较少:师范生对未来职业角色的认识虽是明确的,但在角色定位上存在两难选择;师范生虽普遍表示要继续接受高学历教育.不断充实实践性知识,但对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和一般性化知识仍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更要重视教师条件性知识和人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要重视并加强教师和未来教师的职业性格塑造.健全其良好的性格品质: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素养结构,既决定着未来人才培养与教育的质量,也影响着国家未来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当前,从人才培养的非智力因素角度,关注师范生的健全发展,守护浓厚的教师专业情意;提升师范生的自我意识,坚定执着教师专业态度;强化师范生的职业认知,树立高尚的教师专业价值观,是教师教育机构培育优质师范生、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师范生应到农村教师职场接受顶岗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国 《教育与职业》2006,(15):105-107
师范生到农村教师职场接受顶岗培训,是对传统教育实习的扬弃,是师范生的最佳选择。顶岗培训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效果较好。它使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增强,职业手段增多,职业能力提升。它还能够使师范生进一步掌握教师职业规范,发展教师职业性格,并对教师职业的价值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定位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0.
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提出多变量假设模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模型进行修正,研究发现,教师角色感知对师范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影响甚微,教师角色感知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传递对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间接影响效应趋于中小之间;自我意识对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自我意识通过自我效能传递对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间接影响趋于中等;自我效能感对师范生自主学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对教师引导师范生进行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高职师范教育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还应引导高职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明确教师的职责与使命,认同教师的职业。要运用创新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协调”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绿色”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开放”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共享”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2.
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师范大学198名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一、免费师范生群体更重视成就实现、兴趣性格和家庭维护等职业价值观;二、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较高,且受到政策和重要他人两个外部因素的影响,而社会促进的价值观有利于其教师职业认同的促进.根据研究结果,为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培养提供了如下几点参考建议:一、重视角色榜样的力量;二、鼓励师范生从低年级开始参加教学类实践活动;三、国家和学校应注重政策的推行与解释,并大力培养师范生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师范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的分析研究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章通过对优秀师范生的抽样调查,从自我成长取向,自我实现取向,社会互动取向,经济取向,尊重取向等五个方面比较全面地概括出师范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点,提出了优化师范生素质结构,着力教师角色的塑造,找准师范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笔对新形势下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认为师范生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而师范院校必须改变办学策略,提升办学层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就业的指导,以确保师范生最大限度的就业。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被试为普通师范院校大学生675名。自编“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问卷,问卷由职业认知、职业声望、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倾向、职业吸引五个因素组成,共28个题。结果显示: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均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未达积极水平。男生与女生在职业声望因素上有显著差异,后者高于前者。来自农村与城市的学生在职业声望、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倾向上有显著差异,前者高于后者。文理科、不同地区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无差异。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免费教育师范生的职业理想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到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的确立,关系到能否把免费师范生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和教育家。加强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一要深刻认识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战略意义;二要准确把握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本质规定;三要以推进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创新为导向加强对实践经验的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对A大学卓越班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卓越班师范生在教师职业认同感及其四个维度(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均显著高于普通师范生;卓越班男师范生在教师职业认同感及其四个维度与普通男师范生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卓越班女师范生在教师职业认同感及其四个维度均显著高于普通女师范生,卓越班女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意愿与期望均高于卓越班男师范生;不同年级的卓越班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及其各个维度均显著高于相应年级的普通师范生,卓越班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及其四个维度在不同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除了职业价值维度,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卓越班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总体均高于普通师范生,文理专业的卓越班师范生在职业认同感及其各个维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杨玲  胡晓勇 《教育探索》2001,(11):71-72
本根据创新教育的时代特点和师范生未来职业的特点以及师范生目前的素质状况,阐述了师范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剖析创新心理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师范生创新心理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和李虹修订的CHQ-20量表,对一至三年级的免费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女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及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且在职业认同感及职业意愿与期望因子上差异显著;(2)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及其因子与自我肯定呈显著正相关,与忧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3)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的职业认同感分组效应显著;(4)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中的职业价值、职业效能及职业意愿与期望三因子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5)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这些结果为免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培养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职业认同需要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师范生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其职业认同感现状不容乐观。基于平等共生的U-S合作关系建构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将有效推动师范生心理契约的建立、增强师范生的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情感与职业品质,有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促进师范生的职业适应和角色转变,坚定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