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的英语课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注重英语文化的学习和输入,而忽视中国文化的学习和输出,冲击着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中国文化传播和输出意识,提高英语教师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和传授技能。在教学中对比分析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在借鉴吸收英语文化的同时,树立中国文化主体意识,使学生的文化建构能够重回中国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过程中,英语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不可回避、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培养的落脚点在于英语词汇、英语语法和英语语用的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意识,主要取决于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文化素养和英语语言课堂教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身份的构建基础和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受到文化身份的制约,两者相互影响。随着英语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英语拥有了多种文化身份。中国英语,作为一支英语变体,是英语全球化及其在中国本土化的共同产物,用符合英语规范的语言内核表达中国的文化、习俗,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代表双层的文化身份,即英语所代表的基督教文明和中国本土的汉文化,其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英语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学习一种语言其本质是在学习一种文化。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可以说学习英语,其本质是在学习英语文化,即西方文化。《圣经》文化是西方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圣经》经常被标注为西方之书,可以说是西方文化的支柱。本文主要从《圣经》对英语文化的影响,对西方文学的影响以及对英语人名、英语典故、英语习语、英语格言的影响,说明《圣经》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起着莫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习一种语言其本质是在学习一种文化。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可以说学习英语,其本质是在学习英语文化,即西方文化。《圣经》文化是西方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圣经》经常被标注为西方之书,可以说是西方文化的支柱。本文主要从《圣经》对英语文化的影响,对西方文学的影响以及对英语人名、英语典故、英语习语、英语格言的影响,说明《圣经》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起着莫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59):103-104
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作为当代高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知识,还应关注英语所蕴含的语言文化,以及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运用,和运用习惯上的差异。强化语言文化意识对学生英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能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帮助,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本文通过英语教学中与文化相融合以及校内外环境创设和农村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语言文化教育,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英语文化环境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仍在沿袭以往的传统模式,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英语教师和学生没有"英语文化环境"这一概念,也没有尝试通过优化英语文化环境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文章通过探讨英语文化环境和英语学习的关系,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即MI理论,探索优化高职院校英语文化环境的各种途径,协助高职学生在均衡发展多元智能同时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文化因素的渗透。英语学习者只有掌握一定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英语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对文化渗透的内容分类,并指导学生对本土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差异性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的今天,英语的全球化将导致英语的殖民化和霸权化,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及其文化不应以牺牲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学习为代价。而中国英语体现中国身份的表现层面:词汇和句法语篇则表明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使得中国英语的出现具有其客观合理性,是向世界传播中国身份和文化输出的有力工具,应该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予以提倡。  相似文献   

10.
英语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西日耳曼语支,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现代英语三个时期约1500年的发展和演变,现已成为国际性语言。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英语文化作为世界主流强势文化具有较为显著的特征。本文通过阐述英语文化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探讨追求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趋同的意义,旨在为我国文化的推广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英语全球化及其在中国本土化的人文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英语的全球化及本土化是英语运用趋同和变异两种力量交互的结果。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既指中国英语变体的形成,也意味着中国本土文化对英语语言的移入。他们不必因为学习和使用英语而改变自己的身份和文化价值观念,甚至不必改变自己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只是有助于他们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开阔的视野参与国际交流,英语学习者无须内化英语本族人的文化标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本国文化或其他文化学习来促进英语的运用能力。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能够促进英汉“界面”的进一步发展,而英汉两种语言的互动将会互相丰富而不是污染。英语的全球化及在中国的本土化对中国英语学习和运用者的文化身份、英汉两种语言界面互动,以及中国英语学习和教学产生重大的人文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与文化紧密相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英美文化。本文在分析了中职英语学习英美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结合《英语》(基础模块)教材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导入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工具,而且是人们进行思想表达的载体,并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果不了解英语文化知识,就很难真正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结合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英语文化知识对小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师承担着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在跨文化教学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本文作者通过对英语教师文化身份的界定,分析了英语教师文化身份的特点和定位,并对如何在英语课堂文化教学中发挥英语教师的双重文化身份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广大的英语教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中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小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国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利于提升人文素养,传播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国际意识。  相似文献   

16.
教授大学英语的同时也是在讲授一种文化,所以语言教学需要将语言系统的教学与文化知识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习者的目的与文化敏感性和理解能力为教学目标。但是,很多时候学生被动地接受英语文化,无法将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比较和融合以利于理解吸收。于是,怎样达到双向文化教学以促进英语的学习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在分析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基础上,本文期待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对大学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陈晓冬 《考试周刊》2007,(17):33-34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反射出了英语的多样性和社会文化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要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英语的社会文化的意识,了解交流行为,尽可能地接触真实英语。让学生在学习纯语言学知识的同时了解英语的社会文化特点,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英语,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对文化意识培养提出的内容标准包括: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发现隐含在语言中的对他国文化的态度等等。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9.
张俏 《文教资料》2013,(8):131-133
在大学校园文化这个大环境中,校园英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在大学校园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能促进学生接触英语、使用英语,从而提高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对当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十分有益且必要的补充,是课堂显性教学之外的一种隐性教学体系,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文化建设缺少系统化和全局化,限制了该文化功能的发挥。作者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阐明了高职校园英语文化创建要往品牌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并就高职校园英语文化如何才能取得长远的有效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对文化意识培养提出的内容标准包括: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发现隐含在语言中的对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