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图书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目前,澳门的图书馆分别藏有<四库全书>编纂史上的重要文献<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文澜阁本<程史>,以及最早的影印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当代各种影印本和最先进的电子本.<四库全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澳门有幸与其结下不解之缘,身为澳门人对此深感光荣而又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2.
杨丽霞 《文教资料》2008,(28):132-134
<曝书亭集>是朱彝尊的诗、词、文的合集,有幸被(删)收入<四库全书>.笔者将四库本<曝书亭集>与康熙原刻本对校,发现两本竞有二百三十多处相异.四库本中删减、改动、遗漏、舛误处颇多.本文以康熙刻本为底本,作一一对校,比勘文字,揭示同异,稍加考校讨论.也以通过研究四库本<曝书亭集>,指出当朝在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导致缺误的各种可能的原因,进而探究<四库全书>的编纂思想.  相似文献   

3.
孙瑾 《文教资料》2008,(28):128-130
清黄虞稷撰<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所录以明一代著作为主,是研究明人著作情况的一部重要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充分利用了<千顷堂书目>的成果;同时,<四库全书总目>对<千顷堂书目>也有不少批评.本文即考察<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中征引<千顷堂书目>(以下简称<千目>)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六十六共有63首<少年行>一类的诗篇.其中唐代诗人就占有55首;卷六十七有31首<游侠篇>一类,唐代诗人也达18首.这亦见载于<全唐诗>卷二十四(也是55首)、卷二十五(也是18首).如果我们再仔细翻检<全唐涛>,还会发现,在<全唐诗>的其他卷里,也散存着这类以"少年"、"游伙"为题的诗篇.  相似文献   

5.
"四部"之名,起于晋初,荀西、张华等,编列晋室所藏书籍,分为四部.降及李唐,玄宗于两京各聚书四库,以甲乙丙丁为次,列为经史子集四库,四部之名遂沿用至今.此乃从文献内容分类,<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皆据此分类而纂集.<四库全书>实际上是在乾隆的亲自指挥下,由以纪晓岚为首的那些"帮忙"或"帮闲"的文人,秉承清王朝的意旨,对中国古籍进行的一次全面的"清剿".今天我们站在人民的立场,就是要拨乱反正,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四部文明"与以往所称"四部"不同,它将中国历史前半期之文明成就以时代划分,归并为<商周文明>、<秦汉文明>、<魏晋南北朝文明>、<隋唐文明>四部丛书,是谓"四部文明"."四部文明"总计二百卷,在编纂整理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收录的范围上.尽可能体现一个时代的文明的整体面貌,最大程度地保存一代文献.对所有文献又据其内容进行分门别类.二、古籍整理以"据善本"为要务,以"罕见"与"实用"为选择的条件,确定底本的使用.对流传稀少的珍善本,和对历来经过学者认真整理日臻完善的整理本,都给以足够的重视.三、在内容的编纂上,既考虑到所收文献的完整性,又照顾到学术体系的延续性.四、所收古籍因其具体内容和学术研究的惯例与需求,或补缺、或辑佚、或作校勘、或作汇证、或考核文献渊源、或辑录参考资料,分不同情况作了适当的整理工作,但绝不更动原书.既保存古籍的原貌,又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藏书阁是中国古代的图书馆,据史料记载,中华大地上曾有过数以千计的藏书阁,其中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清代建立的四大藏书阁: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和文澜阁。文渊阁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位于北京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世界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曾藏在这里,以非常考究的楠木书箱盛装,安置在书架上。另外,文渊阁还存放过康熙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  相似文献   

7.
纪昀笔下的避暑山庄本色是"树色泉声,都非尘境;"纪昀到山庄的最大使命是庋藏<四库全书>.今天保护山庄使之再现原貌应以纪昀的话为准则.<四库全书>使承德名扬四海,能否让原<四库全书>回归故里,使文津阁圆梦.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一部丛书,是中国历史上丛书之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是对我国乾隆以前古籍的一次大清理,既是一件学术史上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桩影响久远的大事,对清代乃至后人的目录、校勘、辑佚、丛书的编纂、刻书事业的兴盛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以及在成书以后,围绕全书产生了一系列著作。《全库全书总目》是在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部目录巨著,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提要书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纪昀等编纂。在编纂…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是清代编纂结集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大型丛书。《四库全书》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馆编纂,历时十年而成,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参与《四库全书》编纂工作的人,大都是清乾隆时代杰出的人才,纪晓岚、姚鼐、周永年、程晋芳等一批学识渊博的大师均参与了编纂,而且总纂官由才华横溢的纪晓岚担任。《四库全书》中经、史、子、集四部的具体分类为:经部:包括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孝经、春秋、乐经、小学、四书、五经总义等十类。史部:收录历史著作,包括正史、编年、纪事本末、…  相似文献   

10.
陈磊 《华章》2010,(27)
俞希鲁是元代著名学者,<至顺镇江志>的作者.<全元文>共收录其文章六十篇,笔者从<四库全书>中辑录了三篇序文,以补<全元文>之缺,同时对序文进行了句读标注.  相似文献   

11.
收藏于甘肃的文溯阁《四库全书》,是目前唯一未曾影印出版的存世《四库全书》,很值得研究。关于文溯阁《四库全书》的钞成装订完成时间,学界异说纷呈,影响了对该书的研究和使用。而通过考证《乾隆朝上谕档》、《乾隆御制诗集》、《清实录·高宗实录》、《十朝东华录·东华续录》乾隆卷等相关记载,辨析其他几种说法不妥之处,可以肯定“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这一说法是唯一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四库全书》的誊录与《四库》提要的撰写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忌讳的文字。如何处理这些忌讳文字,是《四库全书》编纂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四库馆臣为了规避“违碍”字句,不惜任意改动原文。明赵迪《鸣秋集》的提要,为我们了解四库馆臣的有关处理方式,提供了很好的例证。研究这些忌讳文字的处理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乾隆时期的文化生态,也有助于更好地使用文献。  相似文献   

13.
清代镇江府金坛于家,在明代后期,因复杂的政局变动和东林党人讲学运动,走入江南文化望族之列。在清代,于家族人有数十人进士及第,于振、于敏中兄弟分别是雍正、乾隆朝的状元,科举上的隆显进一步奠定了家族文化繁盛的根基。清代的于家人还在编修诸书等国家文化工作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于敏中以状元儒臣入相,并且兼任四库馆的总裁,在《四库全书》的编修上用力颇深。  相似文献   

14.
编纂于清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煌煌二百卷,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我国传统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一向为研治传统学问者所重,视之为治学门径。然因其规模宏大,书成众手,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前辈学者已多所订正。本文即笔者于平日翻检研读过程所见其地理类条目若干疏误及辨正。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由于卷帙浩繁,成于众手,因而存在诸多问题,前辈学者对之已多所纠正。其中子部存目部分的疏漏尤多,该文作者曾有专文补正,今就子部杂家类杂品之属,再补充二十则。  相似文献   

16.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是翁方纲所写的《四库全书总目》初稿,对于《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中很大部分是翁方纲所辑录的资料长编,前人未注意到其长编的价值。事实上,长编所载之书名、作者、卷数、序跋、印鉴、版本信息、翁方纲校语等信息对《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借以考证作者生平、底本信息、书名流变、书籍流传、内容删改及《四库全书》馆臣之校理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本从应用目录学原则出发,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四库全书》从征集到编纂,乃至后人修补,续补研究《四库》所形成的各种有关目录,并客观地介绍了各类书目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各种书目尽可能给出解题。  相似文献   

18.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继《四库全书总目》后最重要的提要式目录,有极重要的文献学价值。但由于该书未经笔削誊稿,所以不免有所讹误。前已有人就经部、集部部分条目作过考辨工作,现就诗文评类列举数条,订讹补阙,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系统而准确地阐述了唐宋古文革新的过程,完成了唐宋各个时期古文运动主要人物承继谱系的构建。《总目》对唐宋古文革新扭转文风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对唐宋古文革新流于僻涩的倾向、骈散的态度进行了批评。近现代文学史接受了《总目》唐宋古文革新的评述,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唐宋古文革新的骈散主张逐渐被强化、革命化,影响了后世文学史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最早对"小说"这种文体进行研究的是史学家。他们在编撰史志目录时,将小说或列入子部,或收入史部。但无论是子部还是史部,均排斥虚构,要求实录。在实录精神的影响下,从东汉时期编撰的《汉书·艺文志》到清乾嘉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绝大多数目录中的小说著录均体现出浓厚的史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