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安,是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光辉的庐陵文化:"白鹭洲书院"屹立在赣江夹流中的白鹭洲上.造就了江万里、文天祥、刘辰翁等历史名人;吉安,也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是星火燎原的革命圣地,浸润着光荣的革命史实.  相似文献   

2.
吉安.是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光辉的庐陵文化;“白鹭洲书院”屹立在赣江夹流中的白鹭洲上,造就了江万里、文天祥、刘辰翁等历史名人;吉安,也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是星火燎原的革命圣地,浸润着光荣的革命史实。  相似文献   

3.
吉安市白鹭洲中学是全省重点中学之一,文风源远流长。其前身为白鹭洲书院,系南宋吉洲太守江万里于淳祐元年(1241年)所创建,第一任山长是当地名儒乡贤欧阳守道。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其生徒有40名考中进士,占全国同榜进士的九分之一,其中文天祥高中状元,理宗皇帝为此亲笔御书“白鹭洲书院”赐悬门额,从此成为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齐名的江西三大书院之一。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制为吉安中学堂,以后又相继易名为江西省立第六中学、第五中学、吉安中学,解放后改  相似文献   

4.
白鹭洲书院在庐陵"文章节义"精神的濡染下,汲取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的办学经验,弘扬儒家义理,突出气节修养,强调经世致用,把节义置于文章之上,把道德置于科举之上,既培养出民族英雄文天祥、爱国诗人邓光荐、遗民词人刘辰翁等气节之士,又通过儒家理学的广泛传播,使王门江右名家多出庐陵,吉安也由此成为理学名邦。明清以来,白鹭洲书院引领着庐陵文化,构建了奋发图强、崇文兴教、推崇节义、敢于创新的庐陵精神,成为江西三大书院之一。  相似文献   

5.
由于有关白鹭洲书院的存世史料匮乏以及各研究者对山长之称理解迥异,故研究者对白鹭洲书院首任山长之见,众说并存、莫衷一是。本文针对部分研究者的观点,结合一些史实,分别对曾主讲或讲学于白鹭洲书院的江万里、胡楚浚、欧阳守道等七位学者进行了山长考辨,再分析出其中可能的首任山长,以此释疑并启发于同仁。  相似文献   

6.
白鹭洲书院为江西最著名的书院之一,由宋至清,历经六百余年。书院的建成与理学密切相关。宋明时期,书院科举、学术活动并重,其灵活的教学方式与活跃的学术思想大大推动了吉安府儒学的发展。此时理学与书院关系密切,一些理学大师的学术思想通过书院得到了传播和继承。书院制度为理学的传播与社会实践提供了保障。清中叶以后随着官方办学主动性的增加,书院的教学日益与科举考试密切相关,失去了往日的学术风气,名存实亡,进而直接导致了吉安府的学术衰落。  相似文献   

7.
江西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唐代时期,杜审言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他广交儒士,大兴文教,建立相山诗社,推动了吉安文化的发展;颜真卿任吉州司马,他的忠烈事迹感染教化着吉州的百姓。北宋以来,吉州崇文兴教,广设书院,经常出现群体性、家族性的科举盛况。欧阳修开启宋代三百年文章之盛,且以其道德人格的力量,促使一代士林新风的形成。在这种"文章节义,遂甲天下"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淳祐元年(1241),吉州知州江万里创建了白鹭洲书院。元朝接管了书院,并纳入体制之内予以支持。明万历年间汪可受重修书院,奠定了后来的修复格局。清光绪年间,贺良桢对白鹭洲书院进行大规模的修建,现存的书院古建筑,保留了当时的历史模样。  相似文献   

8.
南宋淳祐元年(1241)到咸淳十年(1274)的十二届科考,吉州(今吉安)得中进士三百六十二名。之所以有这样多的人能中进士,可以说是与当时吉州书院教育的兴旺发达分不开的。建在白鹭洲上的白鹭洲书院就是其中成就辉煌的一所。白鹭洲座落于江西省吉安市东面的赣江中。南起习溪桥码头,北至井岗山大桥(原梅林渡),西频沿江路,与钟鼓楼隔江相望。全洲呈梭形,面积约1.2平方公里。它地处江心,双水夹流,早在北宋人们就借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句,称其为“白鹭洲”。  相似文献   

9.
独立于官学系统之外的书院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而书院的办学思想表现在书院建设的方方面面。本文以白鹭洲书院为例,从白鹭洲书院的选址、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来分析渗透其中的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陈思思 《教学随笔》2016,(5):164-164
独立于官学系统之外的书院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而书院的办学思想表现在书院建设的方方面面。本文以白鹭洲书院为例,从白鹭洲书院的选址、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来分析渗透其中的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因考察高中课程改革到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热心的杨校长为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和他的办学思想,听后,我颇有感触。白鹭洲中学1241年创建于吉安市赣江中流的白鹭洲上,洲外双水夹流,洲上树木葱茏,芳草如茵,优雅宁静,时称白鹭洲书院。1256年朝廷开考,一校40人考中进士,文天祥独中状元。之后,吉安读书之风日盛,名人辈出。1905年改为吉州中学堂,后又改为江西省立六中、吉安高级中学。对这样一所学校,文人墨客或颂或慨,留诗留词当然不少,但杨校长对校内文山院门上一幅“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的对联情有…  相似文献   

12.
白鹭洲书院创建于南宋末年,在宋时长38年,此间,历代<白鹭洲书院志>中记载的书院山长仅有欧阳守道和黄嘉两位.然本文则以史料为据,就此期间陈著和方善夫也曾担任过白鹭洲书院山长再作论证,以益于山长补遗,乃至书院志之完善.  相似文献   

13.
应天书院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在我国文化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天书院的创立、发展及衰落的过程都与商丘地方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天书院创办于五代后晋时期。北宋时期,由于科举取士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官学的长期低迷、国家的重视、地方官和地方士人的支持以及商丘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应天书院达到繁盛。明代,应天书院改为儒学,又有社学改建的应天书院出现。此后,又创建范文正公讲院。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书院的历史结束。应天书院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社会的支持,地方文化传统对书院有着重要影响:书院也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文教育渗透到书院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既体现在学规之类的制度化文件中,亦在书院内部环境的创设、祭祀等方面鲜明地体现出来。为使人文教育得到落实,大多数书院都重视解决人文教育与科举应试之间的矛盾,使二者统一在书院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5.
白鹭洲书院创建于南宋时期,形成了以立志、爱国、报国、修身等为核心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风格,培养了文天祥、邓光荐等杰出的民族英雄.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白鹭洲书院的办学特色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代教育家吴汝纶的生命世界与莲池书院维系在一起,他倡设莲池讲学院,创办东西文学堂,加强莲池书院的教育管理;面对新教育改革中的两难困境,主张废除科举,改革书院,引进西学,建立学堂。清末书院改制时,他卸任书院院长,带着在莲池书院中遇到的问题踏上了考察日本教育之途。  相似文献   

17.
由江西余干籍右丞相赵汝愚及其从弟赵汝靓创办的东山书院,在赵汝愚好友朱熹的亲临讲学与大力协助下,文风日盛,培养和熏陶了诸如柴元裕、饶鲁、谢枋得、胡居仁等一代又一代的理学名人与乡贤。东山书院虽曾多次遭毁,但始终发展并延续了下来,成为齐名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的江西古代著名书院。虽然近现代其关注度和影响力不及这三所书院,但其曾经的辉煌却是一种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8.
该书由湖南大学李兵副研究员撰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头分十章,依次是:晚唐五代科举制度演变与书院萌芽、北宋前期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北宋中晚期文教和书院转型、南宋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元代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明代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清代考课式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清代汉学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清末书院改制与科举革废关系研究、书院与科举关系的相关性研究。作者凭借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和在  相似文献   

19.
郭明 《天中学刊》2007,22(4):111-114
大梁书院是明清时期河南省惟一一所省办书院,其创办与当时科举及官学教育的衰败不无关系。大梁书院在办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积累了许多值得今人珍视的教育特色,成为中原地区有名的书院,曾一度为河南的最高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从唐至五代时期的书院来看,科举制度是促进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书院与科举联姻的主要原因包括: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封建家族维护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及书院教育家的榜样作用等。书院与科举的联姻在促进书院发展的同时也使书院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官学,从而阉割了书院自由讲学、独立研究的办学精神,这一历史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