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大学调查问卷》和《就业压力量表》对442名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男女生在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在就业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t=-1.687,p〈0.05);②二本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竞争压力(t=-3.370,p〈0.01)和专业供求矛盾(t=-2.839,p〈0.01)这两个维度上与一本院校的毕业生存在显著差异;③就业压力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p〈0.01),并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166,p〈0.01)。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背景下,本研究探讨风险容忍和家庭就业期望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满意度的影响路径。基于SEM模型,通过对632名大学毕业生开展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风险容忍是由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态度倾向、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预见能力构成的4因子模型;风险容忍正向影响初次就业满意度;家庭就业期望对风险容忍有正向的预测作用;风险容忍在家庭就业期望与初次就业满意度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根据调查结论,从提高大学生风险容忍和家庭就业期望调整两方面给出提升大学生初次就业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福建农林大学2006—2019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总体一般。专业办学满意度、专业发展前景、现实状况和本专业为第几志愿等专业特征以及月收入、专业对口度和工作行业等工作因素对就业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个体特征(毕业年份和户口性质)、家庭特征(户口性质和父母亲的职业)和专业特征(社会公众对本专业的评价)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文章建议,提升专业的社会认同感,创造平等宽松的就业环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端正学生就业心态。  相似文献   

4.
扩大就业战略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6年浙江省四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问卷调研,探讨就读大学期间的学习绩效对其初次就业薪资水平与就业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学阶段学习成绩高低、有无顶岗实习经验对高职生初次就业薪资与就业满意度都没有显著的解释力;学用相关性对高职生初次就业薪资与就业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作用;社团干部经验正向影响薪资水平,社团活动参与程度正向影响就业满意度;拥有资格证书类别的不同,对高职生初次就业表现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王丽萍  古世峰  胡冰 《大学教育》2023,(10):141-145
为了解大学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访谈法,初步确定大学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并进行预调研。文章采用BP神经网络分析法对问卷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构建了包括薪酬福利、就业满意度、能岗匹配度以及人际关系等四个维度共16个评价指标的大学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受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家庭特征、工作特征、社会支持等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显著影响,其中人生价值的实现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最显著。最终笔者提出促进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受调查的大学毕业生毕业第一年年薪、社保情况、工作满意度和晋升空间这四个符合大学生就业质量测量的指标进行测量,并了解其在大学期间对人力资本的积累情况,进而分析其对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通过调查,笔者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大学生来说,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高于一般高校。(2)学历依旧是大学生质量的重要影响。(3)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就业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文章的特色之处在于对不同资本因素对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各因素对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机理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大学应届毕业生实习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研究大学生实习、就业能力和就业结果等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实习对就业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实习经历通过就业能力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效能感;就业效能感则进一步影响就业结果(录取通知数量、实际薪资).由此,文章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实习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增强及就业结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涂晓明 《高教探索》2007,(2):117-119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个体特征,研究显示,越是凭借非自主就业方式(学校推荐和家庭社会关系)帮助其落实工作,大学毕业生就越难达到较高的满意度;大学毕业生对起薪的期望值和签约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也是影响其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求职被拒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抑郁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采用SCL-90抑郁分量表、心理韧性量表、求职被拒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65名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求职被拒显著正向预测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抑郁;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对求职被拒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抑郁的关系均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教师会议对224名河南省高中教师施测核心自我评价问卷,组织认同问卷和工作满意度问卷,结果:(1)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在不同的年龄有显著地差异(F=12.177,P0.01);教龄分组间有显著地差异(F=13.654,P0.01)。(2)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同组织认同存在显著正相关(r=0.214,P0.01);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1,P0.01)。(3)教师核心自我评价能够正向预测其组织认同(β=0.165,P0.05);核心自我评价能够正向预测工作满意度(β=0.356,P0.01)。(4)加入中介变量(组织认同)后,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减弱(β=0.411,β2=0.288)。结论:高中教师核心自我评价能够影响工作满意度,这一影响过程有一部分是通过组织认同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本报告以新疆医科大学2016届本、专科大学毕业生800人为对象,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根据分析和学生反馈,提出学校应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对未就业学生跟踪和帮扶;进行毕业生薪酬调研,切实维护毕业生权益;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增强师生间沟通和交流;完善就业服务,提高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质量等意见。  相似文献   

12.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对于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由于性别、政治面貌等因素的不同会导致就业能力的显著差异。工作经历、环境适应能力、社交礼仪等因素对就业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呈线性关系。高校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加强实习、实践教学。大学生自身要注重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习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几方面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效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应用对陕西省77所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16510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数据,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工作特征满意度、职业匹配度和就业总体满意度等维度的就业质量测量指标上多数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感知的就业单位的职位、地理位置和稳定性等工作特征满意度和职业匹配度、就业整体满意度水平要显著高于男生。(2)性别因素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越早开展越好,较高的职业匹配度有助于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2)根据不同性别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单位工作特征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更适宜的职业岗位;(3)加大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和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贯彻落实力度,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就业市场的培育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给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统计学的视角,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南京审计大学2020级322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汇总。调查结果显示:实习经历、专业对口、就业难度、工作薪酬、升职前景、工作强度以及职业培训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以工作薪酬水平的影响最为明显。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文章从薪酬待遇、院校建设以及毕业生自身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切实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6.
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本文首先对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统计描述,然后对求职结果、起薪水平和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回归研究,并且与2003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业效率与2005年相比有所降低;求职费用和求职次数对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并无显著影响;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对求职结果、起薪水平和工作满意度都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毕业生的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用结合程度高的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焦虑的关系,并检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调查369名高校教师。发现:工作压力与焦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45,p0.0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教龄和职称后,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都可以显著的预测焦虑(β=-0.122,p0.05;β=-0.152,p0.05);主观支持对工作压力与焦虑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22,p0.05)。压力是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社会支持可以有效缓解焦虑、主观支持能调节工作压力和焦虑的关系,支持了缓冲器模型。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可分为职位因素和个人背景因素两大类。在职位因素中,解决档案户口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显著,培训教育可以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在个人背景因素中,毕业生的实习经历、院校背景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为此,政府应建立公正、公开、可自由迁移的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要加大对毕业生的岗位培训,高校应加大对相关群体的个性化指导,毕业生应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焦虑现状。方法采用《就业焦虑量表》对云南师范大学2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性别在就业恐惧(t=2.346,p〈0.05)、面试焦虑(t=2.525,p〈0.05)和就业焦虑总分(t=2.28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在就业恐惧(t=2.606,p〈0.01)、面试焦虑(t=3.301,p〈0.001)、工作焦虑(t=1.978,p〈0.05)和就业焦虑总分(t=2.626,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在就业恐惧(F=6.271,p〈0.001)、就业不安(F=7.231,p〈0.001)、面试焦虑(F=3.699,p〈0.01)、工作焦虑(F=7.260,p〈0.001)和就业焦虑总分(F=7.212,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学校应增强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关注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为阐述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就业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对四川省A大学488名应届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就业压力与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呈负相关,毕业生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就业压力与其就业应对方式呈正相关。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在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就业应对方式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为毕业生减压、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毕业生采取更积极的就业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