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映射是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高中数学中函数知识的基础和换元思想的依据.熟悉它,对于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有积极作用.1.概念一般地,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与A中的元素a对应的B中的元素b叫做a的象,a叫做6的原象.对映射概念的理解,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1.完成一件事 弄清"一件事"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相互关系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关键. (1)映射问题 例1 已知集合A={a,b,c,d},B={e,f,g},那么从A到B的映射共有多少个? 分析 首先应将"映射"的概念弄清,映射是指集合A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有惟一的元素与它相对应.从映射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两个特征: (1)集合A中的元素不能剩余,集合B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几年高考的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而不再强调对知识点的履盖面,一些只需要"了解"的概念也常为高考和其他选拔性考试的题目.其中"映射"的概念就是如此.映射是指两个非空集合A,B之间的一种对应法则,即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其中集合B为象集合,集合A为原象集合.理解映射的概念要注意下面几个要点①f:A→B有方向性;②A中每一个元素都在B中有唯  相似文献   

4.
<正>"贴近生活用语"是指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语言,常见事例来理解数学知识,如数学中对映射的定义为:设A,B为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文字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对这个定义就很难理解,如果引入一个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把集合A看成一群人,把集合B看成一个酒店,A到B的映射,就等价于  相似文献   

5.
27.什么叫做映射 ?答 :映射是高等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的定义如下 :设A与B是两个集合 ,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f,使得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应 ,则称这一对应 (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为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记作 f∶A→B .如果有映射 f :A→B ,使得a∈A和b∈B对应 ,则称b为a(在 f下 )的象 ,a称为b的原象 .对于映射这一概念 ,应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1 )映射中的两个集合A、B可以是数集、点集或由图形组成的集合等 .集合与对应是两个基本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首先来明确映射的内涵:两个非空集合A,B及对应法则f,如果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就是看能否满足对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从A到B的对应:f:A→B有"多个元素对应一个元素""一个元素对应一个元素""一个元素对应多个元素"。前两种对应是A到B的映  相似文献   

7.
文〔1〕中给出函数定义:设A、B都是非空的数的集合,f是从A到B的一个对应法则,且B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时,那么A到B上的映射f:A→B,就叫A到B上的函数.文〔2〕认为文〔1〕描述的明明是“到上函数”,“到上函数”是“函数”的一个子概念,指责文〔1〕将“函数和到上函数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  相似文献   

8.
映射是中学数学中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近年来,在各级各类测试题中,常常出现以映射为知识点的小题.求解映射问题的关键是对映射定义的理解.对于f:A→B,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必有唯一的象,而B中的元素在A中不一定有原象.因此,建立从A到B的映射,本质上就是给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B中找到一个象.下面,我们对有关映射的问题作一分类解析.  相似文献   

9.
<正> 映射是近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数学的每一分支都离不开它。本文就[1]中映射这一节的数学,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一、正确认识映射概念的本质特征在给出映射的定义及一些例子后,必须指明:一个映射必须联系着两个集合A、B和一个对应法则f,这个法则f必须对A的每一元规定B的唯一元作为象,这是映射概念的本质特征,为了使同学们正确理解映射的这一本质特征,从而在判断f是不是A到B的映射时  相似文献   

10.
(一 )2 7 什么叫做映射 ?答 :映射是高等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的定义如下 :设A与B是两个集合 ,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f ,使得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应 ,则称这一对应 (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 f)为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记作 f:A→B。如果有映射f :A→B ,使得a∈A和b∈B对应 ,则称b为a(在 f下 )的象 ,a称为b的原象。对于映射这一概念 ,应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 1 )映射中的两个集合A、B可以是数集、点集或由图形组成的集合等。集合与对应是两个基本…  相似文献   

11.
一、映射概念辨析(1)映射的三要素:在映射f:A→B中,集合A、集合B、对应法则f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也就是说,一个映射是由集合A、集合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这三个要素确定的.  相似文献   

12.
集合与映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合论是当代数学的基础 .学习集合 ,不仅应从本质上去理解与集合有关的各个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 ,更重要的是在解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应用集合的语言和方法去表示各种数量关系 ,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映射刻划的是两个集合之间元素的特殊对应关系 ,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基础 ,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方法 .数学竞赛中的许多题目都与映射有关 ,恰当地使用映射法解题 ,可以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有时还可以出奇制胜 .一、基础知识1.集合(1)集合的概念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2 )集合的运算法则 .(3)集合的划分 .如果非空集合A1 …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以函数为中心,正确理解函数定义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一、函数是特殊的映射试验数学教材用映射观点这样解释函数的定义:函数实际上就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其中A、B都是非空的数的集合,对于自变量x在集合A内的任何一个值,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函数值y和它对应;自变量的值相当  相似文献   

14.
<正>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对学好高中数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函数又是学习微积分必不可少的基础.函数的概念建立在集合间元素对应的基础上.所以,要先讲清楚映射的概念,再过渡到函数概念上来.所谓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一般地,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相似文献   

15.
<正> 映射是高中数学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认识和体会. 一、对映射定义的理解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  相似文献   

16.
1.邮箱法由映射的定义可知:A→B的映射f必须满足条件:①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象;②B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象.邮箱模型就是一种映射模型:将A中的元素看作不同的邮件,将B中的元素看作编号各不相同的邮箱,A到B的映射等价于将不同的邮件投入不同的邮箱中.例1设集合A=狖-1,0,1,2狚,集合B=狖1,2,3狚,?则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有多少个?解析可将集合A中的-1、0、1、2四个元素看作4个不同的邮件,集合B中的三个元素可以看作3个编号不同的邮箱.将集合A中的元素映射到集合B中,相当于将A中4个不同的邮件投入B中3个不同编号的邮…  相似文献   

17.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对函数所下的定义是:“函数是由定义域、值域以及定义域到值域上的对应法则三部分组成的一类特殊的映射。”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一、讲清“特殊”一词的用意课本明确指出:1.定义域 A、值域 B 都是非空的数的集合;2.值域 B 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因此,不是任何一个映射都能称  相似文献   

18.
高中函数教学是初中阶段函数教学的延续,它采用近代定义,以集合概念为基础,将函数定义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因此,教学时,应先把"集合和映射"讲透,在函数概念中涉及两个变量,相应地就确定了两个数集,即自变量的值的集合(定义域)和函数值的集合(值域),同时,函数概念中两个变量的依赖关系反映为从集合到集合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函数     
考点解读函数及其表示法点击考点一映射的概念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映射中的集合A,B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他集合,这两个集合有先后顺序,从A到B的映射与从B到A的映射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的重点,而函数思想是建立在函数概念之上的,用它来指导解题往往会事半功倍.这也是我们学习函数的目的之一.一、函数概念对于函数概念,初中代数中的定义是: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个值,y都有惟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其中自变量x取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的值对应的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值域.到高中学习映射,又给函数重新下定义.二者在映射的意义下达到统一.要正确理解函数概念,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函数概念揭示了其定义域、值域及对应法则这三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