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邮文献是文献集邮爱好者搜集的对象,一般搜集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当地书店购买;二是通过函购;三是在当地邮票市场购买(只有中等规模的邮市才可能会有专门经营邮书报刊的摊位);四是邮友之间互相调剂余缺;五是在拍卖会上竞拍。  相似文献   

2.
集邮界有句名言: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倘若没有集邮文献资料的搜集,倘若没有集邮报刊供阅览,倘若没有集邮图书出版,要进行邮学研究,将会收效甚微。由此, “惠我以邮识”的说法日益为邮人所接受。集邮文献的范围较广,大体可分为:集邮学术专著、集邮工具书、邮票目录和图鉴、邮政和集邮史料、集邮普及知识读物和专题邮票图集、图册等。笔者对集邮学术  相似文献   

3.
重视集邮文献的情况早已有之,可以说自有集邮文献起,文献集邮就已萌芽。这其中,既有集邮文献的编办者、写作者、组织者;也有一批重视邮识的集邮家。就我国而言,许多早期民间邮刊能够幸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批集邮家悉心收集、精心保存的结果。现在,随着我国集邮水平和集邮受好者整体集邮素质的普遍提高,重视邮识、重视集邮文献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从而不断激发了广大集邮组织者、工作者、集邮研究写作者和许多邮友编办、写作、出版集邮文献的热情;激发了立广大邮友对集邮文献较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学习和研究的热情;激发了集邮文献研究组织形成与开展活动,引导文献集邮良好发展的热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献集邮热潮。那么,什么是文献集邮呢?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数百万集邮爱好者中,专门或偏重于从事集邮文献收藏与研究的人并不多,笔者经营集邮文献多年,所结识的集邮文献爱好者也不过千余人。正如我国集邮文献收藏家刘肇宁所说:我国的集邮文献收藏与研究活动才刚刚起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人们对邮识的重要性的认识的增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集邮者加入到收藏集邮文献的行列中来。关于这一点,笔者从日常的经营实践中已经深切体会到了。在笔者所结识的集邮文献爱好者当中,既有资深集邮家和邮学家,也有普通集邮爱好者;既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厂矿工人、农民和个体工商户,他们都是出  相似文献   

5.
集邮文献在此文中主要指纸质的印刷物,即邮书邮刊邮报。任何一位集邮文献收藏爱好者都不可能将全世界各种文字的集邮文献都收集齐全,既使是国家举办的集邮图书馆,都没有这种可能。  相似文献   

6.
“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有口皆碑,在集邮界成为一句名言。举凡在集邮收藏,抑或集邮学术研究获得成就者,无不得益于博览集邮群书(包括相关的文献史料、图书资料)。成功的集邮家、邮学家、必然也是一位孜孜不倦阅览、收藏、研究集邮图书资料的集邮文献收藏家,因  相似文献   

7.
当前,集邮文献越来越引起邮人重视,收藏集邮文献的邮友也越来越多。但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即相当多的邮友只注重收集,而没有注重学习、研究和利用。笔者认为,目前文献集邮首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集邮文化的普及和集邮活动的广泛开展,在各地集邮者中关心邮学、注重邮识,对创作、收集、整理和研究集邮文献感兴趣者不断增多。以集邮图书和集邮报刊为主的集邮文献层出不穷并跻身国内、国际大型邮展,其中许多获奖的文献质量也逐年提高,说明了我国集邮文献(图书)的出版工作正进入一个新的繁荣阶段。 就目前而言,编刊办报、撰写学术论文、出版个人文集、筹办集邮文献展览、开办个人集邮文献收藏馆(室)、组织书评和文献研究等已成为众多集邮者的自觉  相似文献   

9.
随着集邮报刊的繁荣、科技的发展和集邮爱好者需求扩大,集邮报刊的出版与发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规格求大目前,我国有集邮刊物(包括民刊)数十种,仅2003年创办的邮刊或由报纸改为邮刊的便有近十种,如《封片研究》、《集藏超市》、《华夏专题集邮》、《华夏邮林》、《集邮文献交流》、《文票研究》、《大中集邮》、《新时代收藏》等。2004年又有《岭南集邮》、《文献集邮》、《邮旅》创刊,《银川集邮》也由报纸改为杂志。《集邮博览》由16开64页增加到96页,并增加了彩色插页,装订也改成起脊装订。扩大报刊版面,增加页码,将报纸改为杂志  相似文献   

10.
集邮文献,也称“集邮书刊”、“邮学书刊”。其藏品形式可分邮书(书籍)、邮刊(报刊)、邮票目录等。按内容可分为综合性、专门性、商业性等。  相似文献   

11.
2002年8月16日,文献集邮联谊会按例进行第七次活动。内容一是继续展示优秀集邮文献及个人藏品;二是由会员李国庆主讲“集邮文献的价格评估及如何选购集邮文献”,使与会会员受益匪浅。文献集邮联谊会还决定集体参加由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北京市报刊发行局共同主办的“2003年度报刊宣传日”活动,配合《集邮博览》杂志社进行集邮咨询,交换邮报邮刊及发  相似文献   

12.
2017,我在快乐集邮中又度过了一年,在此盘点一下我收获的种种集邮快乐。收集集邮文献之乐。通过订阅、邮友惠赠、交换等方式,我已收集到近百种2017年出版的集邮报刊。承蒙厚爱,2017年黄锡受老师惠赠大作《草根集邮文选》、洪忠基老师惠赠大作《此物最相思—邮海心迹》。有这么多集邮书刊为伴,学到了方方面面的知识,我因生活充实而快乐。学写邮文之乐。2017年发出邮文188篇,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绵阳亚洲邮展时,全国民间集邮组织第二次联谊会研讨会被列为亚展活动之一。全国有影响的50多个民间组织大部分到会,200余名代表中,至少有一半是文献集邮的热心者。无论是各种研讨会还是在展场摊位上,只要有集邮文献出售,一般都卖得较好。笔者多年来积极收集与研究各种集邮文献,倾心于集邮刊物、集邮书籍的出版与收藏,关注海内外华邮文献的动态,与许多文献集邮爱好者长期交往,自以为对文献集邮有一定发言权,因此特撰此文,谈谈我对文献集邮的看法,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4.
邮学家的手稿,包括已经发表的和未发表的两个部分。邮学家的手稿,不论是整部书的书稿,还是单篇文章,都是重要的集邮文献。特别是一些邮学家在他的未成名时所写的著作手稿,包括未被采用者,都极为名贵,因为连他们自己也很少保留这些东西。扩大一些范围,除了邮学家的手稿外,他们为别人批改的著作,各级集邮报刊编辑们批改的著作,也是集邮文献。对于上述这类集邮文献,目前注意收藏的人为数甚少,人们尚未认识它的重要性。当然,这与  相似文献   

15.
我喜欢阅读邮刊,也爱收藏集邮文献。在众多的基层邮刊中,有一本集邮品味浓厚、地方特色鲜明、编排设计精美的杂志,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它就是上海的《虹口集邮》(图1)。  相似文献   

16.
集邮与长寿     
在众多的长寿老人中,集邮爱好者不乏其人,仅就一九八二年全国邮联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年过八、九十岁的老人就有数名。这些老人在长期的集邮活动中,由于培养了积极情绪,激发了脑力和体力活动,因而起到了抗衰老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乐观的情绪是防止衰老的关键,而适宜的爱好则是培养和保持乐观情绪的重要条件。因为任何一种使生活更加谐调,更加丰富多彩的爱好,都能将人从无聊的小圈子中解脱出来,而进入一个趣味盎然的广阔天地。由于有爱好者生活在两个天地里,所以他们比无爱好者有双倍的欢乐。实践证明,在所有爱好中,数集邮活动对中老年人最有意义。因为集邮者在购买新邮票、与邮友邮赠首日封、去文化宫交换邮票和参观集邮展览的过程中,都能扩大与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韩海麟 《上海集邮》2007,(11):22-23
随着集邮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和收藏早期集邮文献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整理、抢救历史文献,满足不同层次集邮者收藏和研究需要的影印本便应运而生了。由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缘故,一些早期集邮文献被多次影印后,仍会有乐此不疲的后来者。如原上海中华邮票会第一种会刊《邮乘》就至少出现了4种影印版本。《邮典》、《近代邮刊》、《金竹邮刊》等  相似文献   

18.
集邮真好     
正2013年年末,在我八十寿辰时,收到了十几位邮友寄赠的纪念封、片,让我欣喜万分。邮友们八仙过海、各尽所长,封、片的设计很有创意,令人爱不释手。同时,也让我由衷的感慨:集邮真好!集邮使人心情愉快,集邮使人健康长寿,集邮使人朋友多多,集邮使人更有智慧。承蒙多位邮友的关爱、鞭策和鼓励,令  相似文献   

19.
集邮杂感     
“炒邮”与“集邮”只一字之差,但有本质的区别。“炒”是为了牟利,“集”是为了求知。“炒邮”不属集邮范畴,炒邮者不是集邮者。炒邮者并不收藏邮票,他只是通过邮票的买进卖出,获取经济利益,从不考虑集邮是一种高尚有益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0.
“惠我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这句传统而又经典的哲言,重新感悟和引导着当代的集邮者。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集邮文化活动向纵深和高层次发展,“文献集邮热”持续升温。文献集邮,已成为我国邮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集邮文献与文献集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