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学校文化是在学校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是潜在课程的要个重要教育因素,对师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br〉 什么是学校文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客观存在于我们周围,真实地影响着我们学校的教育活动。所以,我们简单地将学校文化理解为一所学校特有的思维和行动方式,或者更具体地理解为一种学校的做事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校长为主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长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在推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主体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对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过程中,一直重点强调校长的主体作用,但是伴随着社会变革,教育内外环境的影响,校长主体性的偏失对学校文化建设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确立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并以此为前提和核心,以校长为主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校长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局限于领导者和推动者,还有继承者和变革者等其他重要角色。同时,以校长为主体,更应该全面深入地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途径和原则,这样,我们才能把握校长的主体作用,以校长为主体更好地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王瑾 《广西教育》2013,(44):24-27
学校文化是以学校为地理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为主体,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并为主体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体系、行为规范和物化环境风貌以及三者的整合。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以文化立校,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学校精神文化、磨砺了学校制度文化、夯实了校园活动文化,打造出了自己的教育品牌,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扶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学校的文化、个性、系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李茂山 《宁夏教育》2006,(10):18-19
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便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学校,也很难自立于发展中的社会。我们理解:校园文化即是发生在学校中的精神文化现象。这种“精神文化”关系到学校的过去的历史,今天的存在,今后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把这种特有的精神现象狭义的理解为学校文化的一般存在形式。学校文化可以理解为三个层次,物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核心是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学校的校容校貌、标示性的校园建筑、以及自然风光和优雅的人文环境是能见得到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因此,学校建…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形态。理解教育理论针对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学校文化,提倡建设理解性学校文化:坚持有利于实现师生生命可能性的价值取向,努力消除误解增进理解,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孙岩梅 《河南教育》2009,(12):19-19
理解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为新型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一股新风。一所学校,一旦将具有校本特征的“理解教育”作为一种强势文化来塑造,使学校文化带有深深的理解特征与个性痕迹,就可以说形成了“理解型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学校文化?我们在学习、借鉴、探索中,对“学校文化”的认识从模糊逐渐清晰起来。最初,我们将学校文化粗浅地理解为在学校营造一些文化的气息,比如制作一些标语、口号,在墙壁、橱窗搞些宣传栏,建立读书角等。随着探索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学校文化决不仅是外在的、可见的标语或者口号那么简单,真正的文化是形成人们自觉行为的观念与思想基础,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一种能够代表学校现状、影响学校未来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者在办学理想的牵引下,对现存的和周边的各种校本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审慎经营和顶层设计,并在规划各类办学资源过程中整合现有资源,寻求理想理解、教育发现和行动创新。所"文化"或"物化"的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必将或显性或隐性地传递自身的办学价值观和教育价值观。我们要注重引领"主流"教师文化,优先建设校本教师文化;注重创设"向上"班级文化,着力建设校本班级文化;注重开发"多彩"社团文化,创新建设校本社团文化;注重搭建"互动"创建文化,积极创建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9.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影响深远。鉴于当前学校制度文化内涵理解的偏失,民主要素的缺失及交互机制的缺乏,我们认为学校制度文化应以人为本,“管”“调”结合,注重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协调,从而发挥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整体实效,使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朝着民主、和谐的正确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影响深远。鉴于当前学校制度文化内涵理解的偏失,民主要素的缺失及交互机制的缺乏,我们认为学校制度文化应以人为本,"管""调"结合,注重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协调,从而发挥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整体实效,使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朝着民主、和谐的正确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学校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知名学校的显著标志。一所学校之所以长盛不衰、持续发展,其重要因素就是它有自己的传统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以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取向为核心的物质和精神的总称。它包括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学校的硬件主要是指校园建筑、教育教学的设施、自然环境等物化形态;学校的软件主要是指办学理念、学校得以传承的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学校文化的硬件部分在学校文化的组成中可以根据学校建筑、设施的基本风格,视教育投资实力,与时俱进地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一、学校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知名学校的显著标志。一所学校之所以长盛不衰、持续发展,其重要因素就是它有自己的传统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以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取向为核心的物质和精神的总称。它包括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学校的硬件主要是指校园建筑、教育教学的设施、自然环境等物化形态;学校的软件主要是指办学理念、学校得以传承的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学校文化的硬件部分在学校文化的组成中可以根据学校建筑、设施的基本风格,视教育投资实力,与时俱进地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两大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整、准确地理解现代远程教育学校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科学把握现代远程教育学校文化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是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学校文化建设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两大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学校建筑是教育的场所,是师生学习与交流的空间,学校所建构的景观环境,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文化性。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曾经诙谐地道出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建造了大楼,大楼也塑造了我们。学校建筑文化的影响力量是不容忽视的。部分学校领导对学校建筑所建构的教育环境缺乏一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积极的学校文化重在建设,而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而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优质学校的灵魂,是优质学校重要的生命根基。看现实堪称一流的名校,我们来细加品味,深入分析的话,可以无一例外地发现,这些名校都已有了长期的办学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也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使得名校犹如常青树一样屹立于教育之林。一、导入SIS  相似文献   

17.
积极的学校文化重在建设,而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而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叶澜教授说:“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必须有超前的文化意识。所谓“超前”,是指学校不但要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使命,而且受承担构建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的新型文化的使命。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当我们从大教育向强教育迈进的时候,一个学校领导怎样才能营造出自己的学校文化,这是每位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叶澜教授说:“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必须有超前的文化意识。所谓“超前”,是指学校不但要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使命,而且要承担构建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的新型文化的使命。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当我们从大教育向强教育迈进的时候,一个学校领导怎样才能营造出自己的学校文化,这是每位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哲学和教育人学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敞开了一片明亮的视野.本文借鉴生命哲学和教育人学的思想理论,提出学校精神文化重建的价值转向和路径.我国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必须调整文化观的价值转向,使之建立在生命哲学的基础和教育人学的视界,立足师生生活,在生命体验中以生活的态度和方式理解并建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