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珍惜今天》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想。这个故事主要讲,古时候,有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一心想刻苦读书,成就一番大事业,在立志的第一天,他想:时间还多呢,不妨明天开始学,第  相似文献   

2.
浩然是“文革”时期独步文坛的作家。他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一特殊时期的佼佼者,与他的积极分子创作动机、他对真实的特殊理解有密切关系。在“文革”中,浩然在“三突出”创作原则的严格限制下,在《金光大道》等作品中建立了一套准确、精致的政治修辞。现在,浩然早已淡出了文学舞台,但他所塑造的积极分子及其思想方式、修辞方式依然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我们的潜意识中。  相似文献   

3.
古语新讲(下)●戴海做人与读书做人的脚跟全在读书。———《沈氏家训》几乎每一本《家训》,都劝勉子孙崇尚读书。沈氏的这一训示,好在把读书与做人联系起来,强调做人要站稳脚跟。脚跟站在哪里呢?他说“全在读书”。此说未能重视实践的方面,然而,读书对于做人的确...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读到贾志敏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老于的忧虑》。"老于"是谁呢?于永正老师也。他到底有什么忧虑呢?还是先让我们来听听吧——初春,桂林,我们不期而遇。是夜,我约他小叙。他不落座,右手斜插胸襟,频频走动。看他这模样,我不禁想起电影《难忘的1919》里列宁激动的样子。他问:"老贾!你信不?""你不说,我咋信?"我期待他发表高见。"全国95%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说到这里,他有些激动。"你指的是‘朗读’吧!"我作了纠正,说,"你讲的,我信。"  相似文献   

5.
执着阅读     
余华 《大学时代》2006,(4):39-39
在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应该是1973年,县里的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我父亲为我和哥哥弄了一张借书证,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阅读小说了,尤其是长篇小说。我把那个时代所有的作品几乎都读了一遍: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牛田洋》、《虹南作战史》、《新桥》、《矿山风云》  相似文献   

6.
古人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师,我原本很相信这句话的,也读了不少《名言大观》、《写作素材》之类,但为什么我还是写不好作文呢?一见到作文题目,我就大脑空白,平时背下来的名言和素材之类一下子就无影无踪,任凭我怎么翻腾,也用不上一句话。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的这一天,温家宝总理来到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就是他们出版的呢)和国家图书馆,与大家交流读书心得。温爷爷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建议大家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来读书。  相似文献   

8.
季羡林先生说:“如果读书也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他小学中学阶段,最爱读的是“闲书”(没有用的书),比如《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小五义》《东周列国》《说岳》《说唐》等等,读得如痴如醉。“读这样的书是好是坏呢?从我叔父眼中是坏。但是,我却认为是好,至少在写作方面是有帮助的。”所以,他反复说到张元济先生(出版家)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因为人类之所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先生除了学术与翻译外,在散文创作上也有相当  相似文献   

9.
一、我快乐我作文《论语》中有句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讲的是书的魅力和读书的乐趣。作文呢?只要用心生活,让生活之花绽放独特的魅力,我也会得到生活的快乐,把这种快乐记录下来,我也会快乐作文。王蒙写作《青春万岁》,郁秀写作《花季·雨季》,还有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学开车     
第一次和孙幼军老师接触,他就与我滔滔不绝地讲“种棉花”!(孙幼军自称是一名“侃将” ,张之路形容他能侃:“讲衬衫的生产,从种棉花开始。” )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儿童,这位创作了《小布头奇遇记》的老爷爷最近在忙什么呢?你们也很好奇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生活轶事,相信你们在乐不可支的同时也会深受启发的。  相似文献   

11.
《给颜黎民的信》现选入六年制小语第11册,鲁迅先生在信中,针对颜黎民来信提到的问题,讲了四件事,在四件事情中,重点讲了应该怎样读书这件事。那么,鲁迅先生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毛泽东同志在《论鲁迅》一文中说过:“鲁迅……随时教育着训练着他所领导下的文学青年,教他们坚决斗争,打先锋,开辟自己的路。”联系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我感到鲁迅在信中通过谈“怎样读书”,其目的是要青年们“坚决斗争,打先  相似文献   

12.
胡适先生是大家公认的大师,他在1930年11月2日写的《九年的家乡教育》一文中详细叙述了他在家乡接受的小学教育。他说:"我才三岁零几个月,就在我四叔父介如先生的学堂里读书了……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做《学为人诗》,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我  相似文献   

13.
正认识肖复兴源于他的作品。读《父亲手记》与《我教儿子学作文》,我看到的是一个好父亲;读《和当代中学生通信》与《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我看到的是一个好老师;而读《我的读书笔记》,我看到的是一个好读者——一个好读书的人。根据阅读经验,原以为《我的读书笔记》是一本"读后感"的合集,从中可以看到到底是哪些书给一个作家打下了精神与艺术的底子。可是,开卷发现,他只是在给你讲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中学六年,我是在黄河边的兰州市十六中度过的。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在学校,除教室外,那儿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我读书很杂,初中时追求能满足幻想及英雄崇拜等心理的作品,《水浒传》《三国演义》及安徒生的童话和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抓来就读。高中时李钦超老师因赞赏我的写作天赋,对我的阅读作了积极引导。他常带我回家看他的藏书,给我介绍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等。他非常欣赏《贵族之家》,让我找这本书来读。他送我一本《盲音乐家》,书中盲人音乐家对大自然的诗意感悟和爱情经历一直感染我许多年。…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鲁迅先生的作品,这不但因为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而且与他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因而积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那么,鲁迅的读书经是什么呢?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鲁迅年轻时,在规定的功课之外,天文地理,花鸟虫鱼,无一不读。连《释草小记》、《释虫小记》、《南方草木状》、《广群芳谱》、《花镜》这样谈花草虫兽的古书,他也在闲时拿来翻看。二是硬看,对…  相似文献   

16.
忆读书     
<正>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7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一本好书,犹如打开一个万花筒。童话故事让我们徜徉在奇妙的想象世界中,历史著作让我们了解社会的变迁,游记作品让我们领略自然的奥秘……冰心有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千千万万本书,你最喜欢读哪一本呢?潘凌锋:最让我喜欢的一本书是杨红樱老师的系列作品《马小跳发现之旅——儿童礼仪养成·礼仪教养》。  相似文献   

18.
我爱读书,尤其爱读一些经典著作。最近,我读了一篇名为《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文章。文章讲的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少年,因家境贫困读不起书,因此常去一位残疾青年摆的书摊前看书的事。一天,文章中的主人公在书摊前看书,被他父亲发现后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父亲为使他能继续看书,便让他卖草料换钱。这一切都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刘心武潜心红学,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了红学中的“秦学”分支。他曾这样说:“我通过秦可卿入手来研究《红楼梦》,又因为我前面很多讲都是讲秦可卿,所以有的人就误会了,以为我就是研究秦可卿那么一个人物,其实不是的。《红楼梦》是一个艺术宝库,一个思想宝库,一个文化宝库,一座巍峨的宫殿,我从哪个窗口往里望更好呢?我迈过哪一道门槛走进去更好呢?我个人先选择了秦可卿  相似文献   

20.
我年轻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悉达多》,另一个名字叫《流浪者之歌》,作者是德国文学家赫尔曼·黑塞。 这个故事讲什么呢?悉达多是佛陀的名字,但这本书讲的不是佛陀的故事。它讲一个婆罗门的年轻人。养尊处优。长大后他出家了。学了所有的法门,但他觉得学这么多法门没有用。于是.他离开了他的师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