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烟台武术界,有两位先生堪称“武林双杰”,即李飞林、周振东先生,他们是烟台太极螳螂拳法的优秀传人。其中李飞林先生不仅武功高深、气度不凡,更是(莱阳三山)王玉山系统太极螳螂拳的嫡系继承人。  相似文献   

2.
刘连洋 《精武》2004,(6):1-1,4
在烟台武术界,有两位先生堪称“武林双杰”,即李飞林、周振东先生,他们是烟台太极螳螂拳法的优秀传人。其中李飞林先生不仅武功高深、气度不凡,更是(莱阳三山)王玉山系统太极螳螂拳的嫡系继承人。  相似文献   

3.
莱阳三山     
《中华武术》2005,(9):12-12
“莱阳三山”是:王玉山、李昆山、崔寿山,他们是近代太极螳螂门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4.
枪为兵器之祖,太极螳螂门自古就对大枪极为重视。“莱阳三山”之一的李昆山先生的大枪堪称一绝,在1933年秋参加中央国术国考时,以其出神入化的太极螳螂门“十八枪”枪法名列全国长兵器第一,同时也获银盾一枚及奖状等,太极螳螂门大枪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李飞林  周广卿 《精武》2004,(6):12-14
太极螳螂拳法以乱接、分身八肘为母拳,有“摘要的手,八肘的劲”之说。 摘要拳法产生于梁学香及姜化龙传拳时期,梁学香所著拳谱《可使有勇》所载的“三堂捶九十招”(或名秘手)实际上就是摘要拳的雏形。三堂捶(秘手)里的动作均可在摘要拳中找到,可以说摘要拳法是螳螂门实战精华的集成。  相似文献   

6.
刘连洋 《精武》2003,(4):26-27
螳螂门武学,自明末清初胶东人王朗融合十八家武学创立以来,已在胶东烟台地区流传了三百余年。由于传承日久,螳螂门由最初的硬派七星、梅花螳螂、软派六合螳螂,渐而衍生出勍手、摔手、秘门、八步等诸多流派,各派螳螂拳法虽名势各异,实则基本一致。现仅以笔者家传勍手螳螂、郝家所传的太极梅花螳螂为例,对螳螂门的拳功体系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太极螳螂拳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林 《精武》2004,(6):15-15
一、太极螳螂拳名由来 螳螂拳发源于山东莱阳,后在胶东半岛形成四大流派,即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此外尚有一些小的流派如勃手螳螂等。流传于烟台、莱阳之外的螳螂拳流派更多。  相似文献   

8.
相传,明末清初志士王郎,反清兵败后,到崂山华严寺中出家,法号“上善下和”。他后来成为本寺院的第二代方丈,并首创螳螂拳法于华严寺中。 螳螂拳经数传,日趋完善,后来由莱阳县小赤山村人李秉霄承其宗法;此后,螳螂拳便植根于莱阳,八代繵递至今,代不泛其人,即现在之“太极螳螂拳”,亦有称其谓“梅花螳螂拳”的,皆指此而言。  相似文献   

9.
周广卿  王勇 《精武》2004,(9):9-11
螳螂拳大家多出自莱阳。被誉为武术界泰山北斗的姜化龙是莱阳黄金沟人;宋子德是莱阳赵格庄人;名震武术界的"三山"(崔寿山、李坤山、王玉山)、"两亭"(宋福亭、赵玺亭)是莱阳人:李昆山是莱阳由格庄人,崔寿山是莱阳诸陆人,王玉山是莱阳团旺崔疃人。由此可见莱阳在武术界的地位及莱阳武术家为螳螂拳的发  相似文献   

10.
崔光磊 《精武》2005,(6):38-39
宋子德(1855—?),字耀坤,莱阳赵格庄人,太极螳螂门一代宗师,因在家排行老二,人称宋二爷。他早年习猴拳、长拳,艺成后,在莱阳设馆授徒。因慕梁学香螳螂拳之名,遂资助姑舅兄弟姜化龙从梁学香先生习螳螂拳术。姜习成后,再回莱阳依原样传于宋子德。由于宋子德自幼习文,且有长拳功底,所以演习螳螂拳文理清晰,深得姜化龙赏识。  相似文献   

11.
凌召 《中华武术》2001,(1):20-22
螳螂,本是昆虫。它矫健、敏捷、机警异常,四腿撑开,头仰脖竖,瞻前顾后,伺机不慌,出奇不意,身手不凡。螳螂拳模仿螳螂的形和意,吸取螳螂的“刀斧”搏击之功,意想出拳像螳螂前足那样上下翻飞,迅猛不断,干净利索,似如闪电.此拳为明末清初山东王郎所创,结合了当时较有名的十八家拳法,故有“螳螂十八凑”的说法经过数代拳师的发展形成了梅花、七星、六合、八步、太极、  相似文献   

12.
石民琦 《精武》2006,(6):52-53
螳螂拳发源并盛行于山东烟台莱阳县,莱阳县的李炳霄、赵珠、梁学乡、姜化龙、宋子德以及崔寿山、李坤山、王玉山等都是螳螂拳的著名传人。其中后三位是中国近代螳螂拳的杰出代表人物,功精艺纯,名扬天下, 被武术界誉为莱阳“三山”。尤其是崔寿山先生作为螳螂拳一代宗师,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3.
周广卿  臧海鹏 《精武》2004,(9):1-1,4,5
在青岛贮水山南坡的一个习武场上,常年活跃着一个矫健的身影,他就是太极螳螂拳嫡系传人王勇。 王勇先生是螳螂拳一代宗师王玉山大师的嫡孙,他自幼随父(螳螂拳名家王元乾老师)研习太极螳螂拳法,在幼年时期就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无论是拳理、拳法还是精要内涵,都深得父辈真传。  相似文献   

14.
钟光辉  刘连洋 《精武》2007,(5):48-48
郝家所传的螳螂拳法属于梅花螳螂拳系,全称为太极梅花螳螂拳或梅花太极螳螂拳,是山东螳螂拳派中主要的一支,主要流传于我国山东、华北、东北、广东、香港等地及日本、南韩、俄罗斯、东欧各国。  相似文献   

15.
浅说六合棍     
在我国传统武术器械中,以棍术的历史最为悠久,棍法的传播最为普遍,也最有实用价值。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说:“若能知棍法,则其他诸器械之法,从此得矣。”近代六合棍大多流行于山东烟台、莱阳、青岛及辽宁大连一带的螳螂拳家手中,受螳螂拳法“攻势凌厉,迅疾多变”风格的影响,经过螳螂拳家们的不断研习提高  相似文献   

16.
郭荣浩 《精武》2010,(8):11-12
本人1973年开始习武,后习气功和太极,2002年跟随九宫纯阳门“真”字辈第八代师李思宜师傅习纯阳门功法,经多年努力获益良多,深切体会本门注重德技双修,其搏技理论具较高深度,功法拳法除极有攻防意义之外,  相似文献   

17.
螳螂拳素以独特的演练风格和出色的技击效果而著称于武林。该拳在广泛的传习过程中,不断与其它拳种交流融合,遂衍生出了七星螳螂、梅花螳螂、六合螳螂、摔手螳螂.八步螳螂、太极梅花螳螂等不同流派。太极梅花螳螂拳主要流行于我国的山东一带。乍一看,其名称似乎非常繁琐,在“螳螂拳”前即冠以“太极”又冠以“梅花”。但细究起来.确有它深刻的内涵。我曾师从山东莱芜地区洪传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当地武术名家方磊思师学习“太极梅花螳螂拳”。因思师本身就是“陈氏大极拳”技击高手,所以他对“大极梅花螳螂拳”的拳理领会得更为深…  相似文献   

18.
柳国顺 《精武》2008,(12):50-51
郝家太极梅花螳螂剑实战性强、行剑风格独特,在螳螂门器械中颇具代表性。该剑是由实用的“剑字”练习入门。再相继练习螳螂八仙剑、螳螂达摩剑两套剑路。螳螂拳宗师郝恒禄为该剑的创编,以及“十二剑字”理论剑谱的创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同时也显示出其精湛的螳螂拳技艺.尤其螳螂达摩剑实为他的武学代表作。郝信奉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19.
羊公 《精武》2005,(10):46-47
笔者自幼酷爱中国武术,转益多师,涉猎门派有少林、查拳、螳螂、戳脚、太极等,虽年龄所囿,但能见到并亲聆教益的大武术家、名家也真不少,如王子平、姜容樵等。更有幸的是,我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后期,接触到了“通背合一门”,顿时觉得,找到了真正的“国术”,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拳道”!  相似文献   

20.
在武术界,素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就是说,太极拳起码要经过十年的修炼才能掌握它的技击技能,发挥它的技击威力。然而,“太极十年不出门”只是时间的概念,说明精于此道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实际上,真正获得太极功夫,并非十年八年就能奏效的。有的人拳打一生,仍功夫平平,真是“练拳者千万,练成者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