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 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塘, 并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情回来再吃, 我会奖励你们两块糖。”他出去了,寂寞的孩子们守着那诱人的软糖等啊等啊,终于有人熬不住,吃掉了那块软糖。接着,又有人做了同样的事……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实验远远没有结束, 心理学家继续追踪研究那一群接受实验的孩子。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无成, 而日后创出了一番辉煌业绩的全部都…  相似文献   

2.
忍住一份甜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儿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他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糖,他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回来,我会再奖励给你们两块软糖。”他出去了。寂寞的孩子们守着那块诱人的软糖等啊等。终于有人熬不住了,吃掉了那块软糖。接着,又有人做了同样的事……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他履行诺言,奖励没有吃掉糖的孩子每人两块糖。实验远远没有结束。心理学家继续追踪研究那一群接受实验的孩子。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忍住那份甜     
有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有人毅然选择了后者。有一份甜,无关生死名节,得之朵颐一快,弗得齿颊寡味,你将如何取舍?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他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糖,他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回来,我会再奖励给你们两块软糖。他出去了。寂寞的孩子们守着那块诱人的软糖等啊等。终于有人熬不住,吃掉了那块软糖。接着,又有人做了同样的事……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  相似文献   

4.
忍住那份甜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儿身上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孩子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希望他们不要吃掉那块软糖。他允  相似文献   

5.
在一所幼儿园里,一群4岁的孩子被带进一个大厅,他们每人面前的桌子上都放了一块儿果汁软糖。心理学家对他们说“:这块儿糖是给你们的,你们现在就可以吃掉它。我要出去办点儿事,如果谁等我回来后再吃,我就再奖励他一块儿。”心理学家出去后,孩子对待自己那块儿糖的态度千差万别,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拿起糖塞进嘴里;还有的坚持了一会儿,就不再等了,也把糖放进嘴里;剩下的孩子一直等到心理学家回来,得到了双份的糖。后来,心理学家对这群孩子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吃糖时不能忍耐的孩子普遍没有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特别到考大学时,那些有…  相似文献   

6.
软糖实验心理学家把一些四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里,然后给这些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软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以后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了两颗软糖。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的自控能力大小跟人生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有的人之所以成功,有的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曾作过许多有趣的实验,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给予很大的启示,现介绍其中的一些如下: 1 嗽糖实验 心理学家给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以后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这些孩子终于吃  相似文献   

8.
冯庆军 《同学少年》2011,(11):20-23
[文题和要求]一个心理学家给十个孩子每人一块糖,让他们拿在手里,三个小时之后才可以吃,发完糖,他就走了。三个小时之后,心理学家回来查看,发现只有一个孩子还拿着那块糖,剩下的九个孩子都吃掉了。十几年后,心  相似文献   

9.
“软糖实验“.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这些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软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以后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了两颗软糖.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的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了一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表现的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来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软糖实验".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这些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软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以后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了两颗软糖.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的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了一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表现的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来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歇尔于20世纪60年代做了一个“软糖实验”,实验对象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附近幼儿园的孩子。实验要求一群4岁的孩子分别就下列情景做出选择:一个大哥哥要到别的地方去办事,如果你能够耐心等待,直到他回来,就可以拿到两块软糖;如果你不愿意耐心等待,就只能拿一块软糖,但立刻可以拿到。  相似文献   

12.
软糖实验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里,然后给这些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软糖,如果马上吃,就只能吃到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以后吃,将被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了两颗软糖。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  相似文献   

13.
“软糖”实验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里,然后给这些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软糖。不过,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 0分钟以后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一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了两颗软糖。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软糖实验”。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这些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软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以后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了两颗软糖。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这些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软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以后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了两颗软糖。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这些孩子,直到他们高中毕业。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  相似文献   

16.
吃糖一个研究人员给十个孩子每人一块糖,让他们在手里拿着,三个小时之后才可以吃。发完糖他就走了,三个小时后他回来看结果,发现只有一个孩子还拿着那块糖,剩下的九个孩子全禁不住诱惑吃掉了。十几年后,他又  相似文献   

17.
吃糖 一个研究人员给十个孩子每人一块糖,让他们在手里拿着,三个小时之后才可以吃。发完糖他就走了,三个小时后他回来看结果,发现只有一个孩子还拿着那块糖,剩下的九个孩子全禁不住诱惑吃掉了。十几年后,他又把那十个人叫到一起,结果发现那个没吃糖的孩子做得最成功,他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人物。  相似文献   

18.
《广东第二课堂》2010,(3):52-52
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卡尔曾做过一个“果汁软糖”实验。实验者将一群4岁的孩子留在房间,发给他们每人一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软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够得到两块软糖。”  相似文献   

19.
“软糖实验”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这些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软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以后吃,将奖励一颗软糖,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则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能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了两颗软糖。心理学家继续跟踪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  相似文献   

20.
“软糖实验”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这些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软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以后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