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沈全  高洁静 《科教文汇》2012,(33):17-19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舆情调控和引导是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问题,舆情引导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存在舆情主体缺乏引导性、舆论监控缺乏常态性、舆情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基于高校德育视角的高校网络舆情的策略与机制,需要从技术支持、队伍建设、提升网络话语权等角度系统考察,强调网络德育运行的畅通、网络危机应对机制以及管理服务一体化互动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时代全面到来,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成为了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新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自媒体对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构成的新挑战,并对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传播不仅继承了传统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功能,而且实现了实时信息的交流、沟通与活动,对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政建设.本次研究将着重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了当前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创新策略,为高校师生舆情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网络舆情的积极意义,指出了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并建议政府从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构建强力保障机制、建立网络舆情联动应急创新机制5个方面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刘迪  张会来 《情报科学》2022,40(11):176-185
【目的/意义】高校是网络舆情的聚集点和热源地,其舆情引导和治理,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 风险、凝聚社会共识、筑牢社会认同的思想基石。【过程/方法】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7-2020年高校网络舆 情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时间分布、主要研究力量分布、高被引文献分析等方面,阐释高校网络舆情研究 的进展情况;通过施引文献的名词性术语、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聚类分析等,得出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主题 及前沿趋势。【结果/结论】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舆论引导机制,舆情治理的形象修复与 弥合路径,舆情叙事模式转变与高校舆情应对机制,以及重大舆情事件的危机响应机制等,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 势。【创新/局限】本文反映了国内学者对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动态图景,但数据来源仅为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难 以展现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全貌。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在建设高校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意义,网络舆情引导的效果和成败与引导主体的引导能力密切相关。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既包括组织也包括个人,从党团组织到辅导员,从专业教师到学生干部,引导主体要形成互动共振的合力,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发挥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7.
许灿荣 《科教文汇》2011,(16):20-20,33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在建设高校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意义,网络舆情引导的效果和成败与引导主体的引导能力密切相关。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既包括组织也包括个人,从党团组织到辅导员,从专业教师到学生干部,引导主体要形成互动共振的合力,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发挥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情绪化、影响广、易控制等特点,目前的控制和引导方式存在响应慢、指令多、投入少等问题;要预防和干预高校网络舆情突发性事件,需要构建包括三级工作体系、两级报送体系和一支高素质团队的快速响应机制及快速收集、紧急应对、迅速联动与及时反馈4个部分的快速响应流程;通过快速响应机制和流程采用事前干预、网上干预和网后干预等方法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终端设备的普及,网络日益成为当下社会舆论的主要源头。对于大学生而言,面对触手可及的网络,他们往往选择网络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大学生网络舆情已成为大学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征,并提出了从构建专业队伍、自觉运用媒体、拓宽信息渠道到完善制度机制四位一体的舆情监测和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袁冬梅 《科教文汇》2014,(31):191-192
伴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终端设备的普及,网络日益成为当下社会舆论的主要源头。对于大学生而言,面对触手可及的网络,他们往往选择网络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大学生网络舆情已成为大学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征,并提出了从构建专业队伍、自觉运用媒体、拓宽信息渠道到完善制度机制四位一体的舆情监测和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陈谦  陈强 《现代情报》2012,32(2):143-146
在界定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概念的基础上,指出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回应机制由信息汇集机制、事件研判机制、策略选取机制、资源动员机制、事件追踪机制和事后恢复机制构成。并深入剖析了各子机制的运行,从而使整个回应机制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心物场"理论为基础,构建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理论模型,并以厦门大学为例进行实证调研,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的主要因素,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网络舆论行为态度对网络舆论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为0.03,T值为0.28,直接影响效果较小,且统计不显著;网络舆论行为评估对网络舆论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为0.31,T值为5.40,直接影响效果较大,且统计显著;网络舆论行为主观规范对网络舆论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为-0.08,T值为-0.87,直接影响较小,且统计不显著;网络舆论行为意向对网络舆论行为的直接影响为0.61,T值为8.74,直接影响非常大,且统计显著;新媒体场对网络舆论行为的直接影响为-0.23,方向为负,T值为-5.16,统计显著。研究结果对于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萍 《现代情报》2015,35(4):61-64
规避群体极化是预防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重要策略。本文针对群体极化在网络舆情危机形成过程中的催化效应,从网络舆情监测体系、舆论的引导体系、互联网管理体系及网络队伍建设四方面探讨了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预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桂平  程海威 《情报科学》2023,41(2):143-149
【目的/意义】高校网络舆论场是矛盾风险放大器,也是意识形态交锋最前沿。深入探究5G智媒时代高校网络舆论传播的生态变化、主要挑战和应对策略,对高校、社会和国家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综合分析技术迭代背景下高校网络舆论场新变,结合现实观察与理论分析归纳演绎风险应对的四大挑战,从联动治理体系和核心管控策略两个层面提出科学精准的对应机制。【结果/结论】传播环境的多样性与跨屏化,传播工具的智能化与即时性,传播内容的情绪化与碎片性,“网生代”的先锋性与管理部门的滞后性,是5G智媒时代高校网络舆论管控的主要挑战。高校要革新观念与机制,重塑联动管理团队,从政治引领、工具使用、内容管理、时空规律四个维度优化管控举措,强化人机结合智能监测管控。【创新/局限】紧跟技术前沿分析5G智媒时代高校网络舆论特点,提出了针对性、可操作的应对方法。研究偏重于趋势研判和策略研究,具体落地举措和应用成效还需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验证。  相似文献   

15.
Italy was behind the European average in internet development for many years, but a new trend, which has brought considerable change, emerged at the end of 1998 and showed its effects in 2000 and following years. Now Italy is one of the top ten countries worldwide in internet hostcount and the fourth largest in Europe. Density of internet activity on Italy in proportion to population is still below the average in the European Union, but growing faster than Germany, the UK and France--and faster than the world-wide or European averag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edia control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Italy has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freedom of speech, but there is an alarming concentration in the control of mainstream media (especially broadcast). There are no officially declared restrictions in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but several legal and regulatory decisions reveal a desire to limit freedom of opinion and dialogue--and-or gain centralized control of the net.  相似文献   

16.
Italy was behind the European average in internet development for many years, but a new trend, which has brought considerable change, emerged at the end of 1998 and showed its effects in 2000 and following years. Now Italy is one of the top ten countries worldwide in internet hostcount and the fourth largest in Europe. Density of internet activity on Italy in proportion to population is still below the average in the European Union, but growing faster than Germany, the UK and France--and faster than the world-wide or European averag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edia control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Italy has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freedom of speech, but there is an alarming concentration in the control of mainstream media (especially broadcast). There are no officially declared restrictions in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but several legal and regulatory decisions reveal a desire to limit freedom of opinion and dialogue--and-or gain centralized control of the net.  相似文献   

17.
热点事件舆情关联现象在网络时代普遍存在。事件通过共同主体、主题或者情绪相互联系,既包括存在于单一热点事件之中的舆情簇,也包括存在于多个热点事件之间的舆情集。研究表明网络热点事件舆情关联是由信息的"眼球经济"效应、媒体的协同过滤和议程设置以及网民的群体记忆等多种因素而促成。舆情关联会促进网民和媒体的事件认知,推动政府治理,但也会造成私人生活的公共化、网民的反向认知、情绪累加和政治冷漠等问题。政府应建立关联舆情数据库以及立体的舆情应对体系,加强媒体管理及网民引导,从而有效地对舆情关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8.
在媒体类型增加及社会群体变动过程中,舆论场呈现出基于介质、群体、功能的分化和演变。以介质为观察视角,发现当前舆论场已分化成社会口头舆论场、传统媒体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舆论场分化背后是利益、权力、认知、价值甚至群体分化,而多元的分化不利于社会共识和凝聚力形成,需要政府等积极作为以消除或弱化舆论场分化带来的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昊青 《现代情报》2018,38(10):43-50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网络谣言传播中的政治安全风险特征、演化机理以及生态治理对策等问题,以期为网络政治安全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丰富完善网络谣言治理理论。[方法/过程]基于舆情生态和风险治理理论,通过分析网络谣言传播中的政治安全风险特征和演化机理,建立网络谣言生态治理模型,进而提出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生态治理的主要对策。[结果/结论]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生态治理,可从整体治理、主体联动、风险防控、环境优化等维度,通过建立网络谣言生态治理体系、提高信息主体网络政治素养、构建全过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健全网络空间安全法制体系等途径进行综合施策和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20.
张韦  付亚萍  徐晓林 《情报杂志》2012,(3):10-14,28
以腾讯微博新闻《云南高院:"赛家鑫"案我骑虎难下,10年后将成标杆》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该新闻的转播和评论进行了多维度考量,从网络舆情的时间分布、网络使用媒介的类型、网民的态度、网络舆论的指向、评论内容和评论字数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与现有的相关结论进行比照研究,并试图提出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